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笔者认为,作文应该是一个人心灵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与生活相融;启迪学生点燃情感的火花,用富有真情的作文评价滋润学生心田,让学生真正能够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小学生习作之流中流淌着真情.  相似文献   

2.
万学花 《教学随笔》2022,(3):125-127
写出真情实感是优秀作文的重要衡量标准.指导学生写"真情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习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真情作文"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习作要真实.但综观小学生的习作,"作"味还是太浓,多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语言堆积,少有鲜活生动的真情表达、独到深刻的个性展示.面对学生的"造作",我们该如何反思,怎样引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考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好多小学生怕写、厌写作文,究其原因,一是脱离生活实际,感觉无话可说;二是命题作文较多,学生不感兴趣;三是习作要求过高,使学生心生惧怕;四是写作指导重形式、重技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真情表达。鉴于此,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5.
马志龙 《天津教育》2022,(3):144-146
<正>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说假话、套话、空话,而是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尤其是要求学生动真情、说真话,用真心、真情写作文,使作文生动形象,打上学生的个性烙印,蕴涵学生的真性情,从而打动读者之心。结合当前小学生习作问题,笔者通过促使学生“我手写我心”,真心写作,唤醒真情,让习作呈现生机与活力,也让学生借助习作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诉真情,说真话,讲述自己日常的一些点滴小事,或基于内心的想象与创作不断付诸笔端,  相似文献   

6.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在小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却经常看到假话、空话、套话,看不到他们真实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一路同行呢?1.小学生习作脱离生活的主要问题经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调查,发现学生不敢说真话、表真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作文内容虚假化。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写真话,吐真情"的基础,习作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但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因此,小学生作文改革当务之急在于引导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充分述说自己的真实感受。最近,听了一节《XX,我想对你说》的习作指导课,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习作要真实。但综观小学生的习作,“作”味还是太浓.多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语言堆积.少有鲜活生动的真情表达、独到深刻的个性展示。面对学生的“造作”,我们该如何反思,怎样引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考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新课程标准》)而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常常会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真情习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近几年,我在习作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诱导学生进行真情习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义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但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想办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受真情,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14.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的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写,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体验。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重视生活实践的体验,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习作要真实。但纵观小学生的习作,多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语言堆积,少有鲜活生动的真情表达,独到深刻的个性展示。面对学生的造作,我们该如何引导?  相似文献   

16.
姜玉珊 《成长》2020,(4):133-133
针对小学生写作过程中“习作难、难习作”的心理,笔者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巧妙地通过生活化习作模式的构建,让学生立足生活积累素材、进行练笔,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颖 《云南教育》2001,(19):25-26
小学生的习作练笔活动是一项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是认识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材料时进行习作构思习作构思的结果则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小学生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还有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研究作文指导的艺术性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基本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导”要有明确的目的小学生的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练笔实践教师在每次指导前要做到目的明确。第一要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亲近自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在这种体验中教师的教学更为得心应手,学生的习作真实、真情、自主、个性,老师在体验中成熟,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年龄小,兴趣、情感对动机和积极性以及效果的影响显著。为了调动小学生习作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通过"关注生活体验,开展自主习作,重视习作讲评。"这些方法加强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很多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语言空洞、"无米下锅"的现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表达,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抒我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