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古诗文的积累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在高考中,古诗文的默写也是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一直以来,对学生古诗文积累的考查教是通过默写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背诵是很容易能做到的,然而在考试中因错别字失分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这就给我们古诗文的积累带来了莫大的  相似文献   

2.
陈嫱 《教师》2013,(3):57-59
笔者对海南省海南中学(以下简称“我校”)2004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一个月后,进行古诗文的兴趣等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古诗文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了肯德尔相关分析。研究发现:95.92%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习很重要,但81.63%的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古诗文重要仅与“古诗文是高考中必考的项目”(P=0.001)“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P=0.001)有关。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因素为: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古诗文学习“背诵难”“语法难”“古诗文难以理解”“古诗文枯燥、无趣”呈负相关。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其实用性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为此,笔者通过摸索总结,得出古诗文教学“三有”原则,即有效、有趣、有益,并将之综合运用到古代诗文教学中。笔者对古诗文教学“三有”原则在课堂实践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证明了有效、有趣、有益原则分别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并且还通过课本剧大赛等形式将“三有”原则由课堂延伸至课外,使古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使学生的古诗文学的更好呢?我认为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朗读,创造语境。传统的古诗文教学经验之一是诵读,我们不可使之偏废,要下大力气加强朗读,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初步从中品尝到古诗文的语言美、音乐美、节奏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才可能产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有利于语感的养成,在无形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多读。一堂课可先自由读、齐读、个人读、师范读、师领读、听录音带,多感受一…  相似文献   

4.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学好古诗文,继承和发扬古诗文的文化,使古诗文教学在新世纪里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识到,古诗文教学更应从旧观念走出来。一方面,教师应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另一方面学生由被动接纳变为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从教师的阴影中走到与教师平等的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一席,学好古诗文,不光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朗诵是常用方法,本文将围绕古诗文朗诵教学的意义、现状和方法展开论述,为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文朗诵的教学质量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现今的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大都偏重对字、词和句的讲解,使学生觉得古诗文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把“读”作为教学古诗文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笔者据经验总结出以下古诗文教学“四读”法。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文化的精华。有效传承和挖掘古诗文中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三感”应是教学古诗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方位词东南西北 ,在中国古诗文中除表示方位以外 ,还赋有古人特殊的内涵 ,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例如 :“东家有贤女” ,“寿比南山” ,“古道西风瘦马” ,“追亡逐北” ,这里的“东家”“南山”“西风”“逐北”是有特定内涵和意义的 ,或特指 ,或象征 ,或比喻。因此 ,在古诗文教学中 ,进一步理解和探究东南西北方位以外的意义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都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对古诗文词句的正确理解 ,而且有利于对古诗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就东南西北的特殊意义、感情色彩、礼仪象征…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鉴赏和审美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民族瑰丽的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其深邃的思想、豪迈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及感悟,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诗文的魅力带给人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使学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倪慧 《语文天地》2012,(3):32-33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半壁江山”,也是日常教学中的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古诗文的殿堂去感悟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何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叶圣陶语)。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最最紧要的是要调动起学生的言语、行为及思维等各种潜在能力。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则是核心素养教育下古诗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文章首先解读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两个维度探讨了古诗文教学的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古诗文教学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家对小学古诗文重视程度的升级,小学古诗文的拓展课程重新建构、拓展方案重新研究、应用评价重新定位都将提上日程。本文重在研究第一学段古诗文的拓展研究。一、掌握学情,明确小学古诗文的拓展起点教育部规定:一年级的学生零起点入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提到了“天地人”,因此,古诗文的拓展就以“天地人”为起点,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盘古开天地》。教学完《盘古开天地》,教师再抛出“人是怎么来的”这个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带着学生学习《女娲造人》。基于建构主义去建构小学古诗文的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14.
中学古诗文教学对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古诗文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引入古诗文情趣化教学,能有效缓解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5.
黄莉 《广西教育》2011,(32):47-48
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原因是:“‘内容枯燥”、“课文难懂”、“上课乏味”、“学了没用”。特别是传统的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过于注重字词句的解读和翻译,常常把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忽略了古诗文的神秘和美丽,令学生对古诗文大感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实现古诗文“量”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巧背。如果说倡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积累语言材料,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厚实的基础,那么将这些材料内化、运用则是追求的另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型学习为载体,在整合古诗文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任务群渗透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变简单线性排列的学习方式为任务驱动下的古诗文群文阅读复合式学习,变封闭的课内单点学习为不同维度相互融通的古诗文群文阅读协作学习,变单篇阅读评价为多元化的古诗文群文阅读评价体系,实现“言”“文”合一与“古”“今”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任鸿禄 《甘肃教育》2011,(24):66-66
一提写作文,学生就感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笔者认为欲登作文之青天,就得借古诗文之梯。阅读古诗文。能汲取精华,陶冶性情.提升思想:阅读古诗文,能积累词句、借鉴技巧。在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古诗文后,相信作文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向光友 《今日教育》2014,(11):25-25
古诗文,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古诗文.更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其浸润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占诗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任何教学,都是以“人”为目的。胸中有“本”(占诗文),但目中应有“人”(学生),否则,我们便只是挂着古诗文的“羊头”卖着灌输的“狗肉”。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情趣化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古诗文教学对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古诗文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引入古诗文情趣化教学,能有效缓解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