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导”,以服务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
正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精辟地概述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得"关系。他不仅主张"学贵自得",让学生自求得之;而且强调了"致力于导",即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学物理教学,相当多的教师“导”而不得法,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流于形式,极大地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真正掌握“点金术”和“自渔”的本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不可忽视。这主要因为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等,都主要是由教师决定;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闻道”在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已掌握;而学生尚未“闻道”,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在发育成长时期,知识和经验都还缺乏,智力和体力都还不成熟,他们尚未能离开教师的指导,独立地完成学的任务;教师得法的导,可以说是使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高效率地进行,并获得好的质量的保证。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且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效果的检验者。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导”不是代替,“导”就是要像优秀的导游一样,总是让游人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导”就要像导演一样,让演员自己去登台主演,并留有创造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的提高。没有“导”,就没有真正的“学”;不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到会学,教师的“导”也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他还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概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老的这些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多方设法”,致力于导,学生应当“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他还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概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老的这些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多方设法",致力于导,学生应当"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笔者这里谈的"导学"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导”,以服务于学生的“学”。1.导学,即指导与培养学生自己学。导学要求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安排一定时间由学生先行自学。教师可以把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设计成各种形式,如问题式、表格式、示意图式等等。比如,在教学《黄河象》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先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学家的假想合理吗?”然后引导学生从课…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式教法的核心是"导",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能力。"导"的目的在于"学",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上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根据其体的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教师要能及时地品味出学情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潜质,沟连出与所解决问题之间的衔接通道,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益。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谓“导”是指,达到“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建 《家教世界》2013,(7X):154-155
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学导式"教学法强调"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将"导"和"学"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学案导学"是近年来颇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学生的"学",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案导学"中教师的"导",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注重方法的引导。以"学"定导,以"法"促导是两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课堂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于“导”服务于“学”,即,通过教师的诱导、引导、疏导、指导,促使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一、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要求,其目的在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上课开始,教师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击诱导。""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表面上看起来教师教得轻松,其实学生要学得好,教师就要导得好,就要扮演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导,而且教师的导要做到"有的放矢",抓住时机。"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它的宗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地学,主动地学。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张长祥 《西藏教育》2012,(12):28-29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方法是多种的,我认为编写高质、实用的导学案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我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的主体是学生,起"导"的作用是老师。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指出 :“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宜致于‘导’。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率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而教师主导作用“益在善于引导启迪 ,俾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受”。由此可知 ,教师在教学时 ,应当多方设法致力于导 ,教给学习方法 ,使学生自奋其力 ,促其自能读书 ,自求得知 ,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目的。一、指导预习 ,自读自悟“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 ,自然就会知道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叶圣陶)要使学生养成良好…  相似文献   

15.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尤为重要。何为"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入也",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学,去自主学习,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一、利"导"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永杰 《新疆教育》2012,(14):163-163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好如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师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广大教师要由“讲师”变成“导师”,使“课堂”变为“学堂”,是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广大教师要由"讲师"变成"导师",使"课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利用学案导学,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通过近一学期的"学案导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9.
厨师要善于调味,裁缝要巧于剪裁,画师要善于渲染,教师要善于诱导。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为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可见"导"是多么的重要。叶老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怎样多方设法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呢?现结合多年来的  相似文献   

20.
张亚杰 《教学与管理》2009,(11):127-128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导”指导“学”,“学”检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