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7~28页例8和例9。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2.
“循环小数”的教学是在小数除法基础上进行的,它扩展了小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由有限小数进入到无限小数的领域。通过“循环小数”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循环小数及其有关的概念,能正确认识循环节,区分纯循环小数与混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写出循环小数。在教学时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不尽。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人教版)第26~27页例7.8.9,练习七的第1~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地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以及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等。  相似文献   

4.
赵播 《吉林教育》2004,(5):22-22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数学教学与生活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循环小数”时,通过让学生计算,使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如果这样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对概念的理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以笔者摸索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例——“循环小数”的教学,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6.
循环小数是在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例9例10)针对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围绕循环小数采取观察、比较、讨论、讲解、练习等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逐步建立循环小数的概念,初步学会在做除法时根据余数判断商是不是循环小数,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7.
王巧玲 《广西教育》2012,(17):55-5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例8、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利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小学数学《循环小数》的教学中,对如何从计算引入概念,寓概念于计算中,作了一些尝试。循环小数的概念教学,要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是无限的,能判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能在除法计算中,遇到商是循环小数时,可以迅速地作出判断;在没有明确要求保留几位小数时,可以用简便记法把取得的循环小数表示出来。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分七个步骤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扎实地掌握好数学概念,生活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关键是把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体现数学的美,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概念教学中十分重视概念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抽象概括和"剖析概念的定义"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思维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本文简单分析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基于理解的概念教学的构建与实践.文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充分展现了笔者的思想:在数学概念教学的同时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根据新课标对概念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以达到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57页—第58页。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认识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算中感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1.指名板演以下两题(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①10+6= ②70.7+33= (由例9改编) (例10) 2.(学生发现除不尽时)教师引导:再往下  相似文献   

12.
活动内容 :研究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把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探究把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规律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把 23 、 56 、 415、 518 化成小数。导言 :当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 ,这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得到的是一个循环小数。循环小数能否化成分数呢?这节活动课我们就研究把循环小数化成分数。二、活动教学。(一)、把纯循环小数化成分数。1 学生例举纯循环小数 :2 任选几个研究对象 :…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1.口算。(练习十二第5题)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直接写出答案,然后同桌之间交换互查。2.先找规律,再填空。(1)……(2)4、3、7、4、3、7、、、……①指名口答。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再写下去会是什么?3.引新。从…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27页例9、例10。 目的要求: 1、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循环小数的有关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会用简便方法写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本源。2.将三角形的认识与发展空间观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归纳的能力,积累活动经验。3.通过比较体会数学的简洁严谨之美,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白永兰 《青海教育》2012,(Z2):71-7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理论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是使学生能自我建构概念网络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概念教学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强调: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达到理性认识.《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高中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知识基础的核心,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解题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起点.一、能力导向的基本概念传统的数学核心概念课的教学比较多的是以知识为导向,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自发的状态.而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孟晶 《黑河教育》2014,(6):30-3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及习题。教学分析: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9-20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有序观察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3.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团结协作、讨论交流和竞赛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