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在东城王府井大街东侧的帅府胡同,曾有一座寺庙,这就是名而不古的贤良寺。此处原为清怡贤亲王的故邸,雍正十二年(l734)改建为寺。乾隆十二年(1747)由帅府胡同移迁到金鱼胡同南侧重建,寺前为冰渣胡同。贤良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山门,院东西各建一座碑亭。其后为四天王殿、大雄殿,最后院的北侧和东西两侧是二层楼建筑。楼上为佛堂及藏经存放处,楼下为僧众居住的禅堂及会客接待室。大雄殿院的两侧建有客堂等一些配殿及房舍。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3月,馆藏档案、资料510035卷(册)、件,包括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的《潭度黄氏族谱》,乾隆十一年(1747年)的地契,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张謇与大生集团档案等等。  相似文献   

3.
201 1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  相似文献   

4.
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中右旗亲王品级札萨克多罗郡王车布登札布 ,是有清一代蒙古族绝无仅有的配享太庙并视怡贤亲王之例入祀京师贤良祠这一优崇待遇的喀尔喀蒙古大札萨克·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首任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策凌之次子 (清代蒙古族只有策凌、僧格林沁二人配享太庙 ,但僧格林沁入祀昭忠祠 ,而非贤良祠 )。乾隆三十六年 ( 1 771年 )八月 ,策凌长子、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兼盟长·第二任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病逝后 ,车布登札布继任第三任定边左副将军 ,兼赛因诺颜部盟长。三…  相似文献   

5.
(小括弧中的数字代表期、页)性.口厂试。明代档案·崇祯十三年修筑山西备防工程行稿·清代档案·康熙前期有关赋税征收御史奏章康熙初年有关骚递御史奏章康熙初年有关捐纳御史奏章雍正元年垦荒史料选雍乾时期地方官映史料(下)乾隆六年王保住等伪i值王谕案史料乾隆初处理建阳县瞒报应升科田赋案乾隆初年议奏限田史料乾隆四十二年查办彭理寄顿家产案清代采办楠木史料选乾嘉间山东济宁李氏家族争讼家产案嘉庆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茹火十一年京徽船户投充王府宗室史料嘉庆朝赋税征解中银匠舞弊史料山西沁州知州乔维葡索贿案1325一1951年自贡宝生盐…  相似文献   

6.
从北京东长安街东端北行里许,有条小巷,旧称赵家楼胡同,原为前后曲折呈U字形走向,总长约300米,后来将该巷一分为二,前巷为前赵家楼胡同,后巷为后赵家楼胡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版的<京师坊巷志稿>,就收录有"赵家楼"条目,作者朱一新未曾对赵家楼的主人加以考证和注释,赵家楼的由来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尽管如此,赵家楼仍然是京城著名的胡同之一,其所以出名是由于历史事件"火烧赵家楼".  相似文献   

7.
清世宗雍正是清代皇帝中最为勤政的,他自己说白天"延接廷臣,引见官弁",夜间"观览本章,批阅奏折",常常到二鼓三更也不知疲倦,数年如一日.他在<雍正朱批谕旨>的自序中说,所有奏折,都是他"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这些奏折都是有关军国大事,往往连篇累牍,动辄千言,雍正的批示也经常是数百上千言,有时还要与人打笔仗,没有特别旺盛的精力恐怕是无法做到的.最近读到一本好玩的书<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发现不仅国家大事要雍正处理,宫廷里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雍正"钦此"一下.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2012,(10):65
正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南端,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寺内珍藏了大量佛经、佛像和石刻。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进行大修,钦定为专司戒事的皇家律宗寺院,并赐名为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四十五年(1780年)又有过较大修整,乾隆帝在大修完工后亲临法源寺,并赠送了"法海真源"的牌匾。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采用中轴对称格局,共七进六院。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等,是北京城内保存下来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相似文献   

9.
粤北镇溪祠古戏台,《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未予著录。《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谓其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但此戏台的始建年代为清嘉庆八年(1803)年。镇溪祠"寺""祠"不分的称谓,庙祠合一的四合院建筑模式,倒坐式的山门戏楼,为广东众多古建中所罕见。祠内《永远戏金常田碑》,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二通有关戏田制度的碑刻。连州马带村古戏台,《中国戏曲志·广东卷》予以著录,并谓此戏台"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但此台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重修。长期以来,在此台演出的大戏是祁剧,小戏是采茶戏。这和当地村民多来自湖南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现为我国官刻藏经的最后一部,也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大藏经版,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总计7168卷,是研究佛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和翻译工作的重要文献资料。新版《乾隆大藏经》采用两栏  相似文献   

11.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2.
清代四朝帝君与扬州高旻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的高旻寺是全国重点寺庙,其道风高峻精严,在中国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中涉及高旻寺的折件有11件之多,其中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7件、嘉庆朝1件。笔者试通过这些珍贵的史料,展现高旻寺与清代四朝帝君的传奇历史。康熙帝赐名"高旻寺"相传高旻寺始建于隋。据现  相似文献   

13.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14.
总布胡同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是一条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总布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一说是因为总捕衙署(相当于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后来可能是"总捕"这名儿不好听,所以后来改叫"总铺"胡同;另一说是因为总铺衙门就设在这条胡同里而得名.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乾隆时整顿地名,"总铺"胡同改叫"总部"胡同.清末宣统年间,改叫"总布"胡同.  相似文献   

15.
(,l、括弧内的数字代表期、页)·清代档案·雍正十二年各地行盐征课翅本(上)(1 .3)燕庆二十年安徽收园教案(下)(1 .10)胡林冀致阎敬铭书信选(上)(1 .26)北洋新军初期武备情形史料(1 .36)创办北洋烟草公司史料(l .42)洁末学政学务章程史料(l .52)刑科给事中张维赤奏章(2 .3)雍正十二年各地行盐征课题本(下)(2 .20)乾隆二十二年南巡史料(2、25)嘉庆年间整顿八旗官学史料(2 .36)胡林其致阎敬铭书信选(下)(2.41)盛宜怀关于中法战争之说帖(2.组8)清末练兵处厘定的游学任职竿章捏(2 .51)黎元洪早期履历.(2 .59)雍正十二年征收杂项税课史料(3.3)熹…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3,(10):22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3月21日,由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等整理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子弟书全集》新书发布会暨子弟书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子弟书是由清代八旗人士创制的一种说唱艺术。大约在雍正、乾隆年间兴起于京城,至乾隆、嘉庆时期已经广为流行,清代后期,传至沈阳地区,被称作"清音子弟书",至天津地区的则别名为"卫子弟书",最后随清代的覆亡而消歇,前后流传时间将近二百年。子弟书取材十分广泛,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是了解清代中后  相似文献   

17.
孙明 《历史档案》2012,(2):135-138
清代,商人是经济权的执行者,皇帝是专制皇权的代表和执行者。彼此的利益关系,使两股权利纠合在一起,形成了历史上经济权与政治权同流的现象。本文所涉乾隆朝盐务"三案"指分别发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两淮预提盐引案"、乾隆五十一年的"盐法策案"及乾隆五十九年的"交结联宗案"。"三案"中对官、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出清代盐商与皇权间  相似文献   

18.
七、敬业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一月,曾国藩典试四川刚刚回到京师,就被授翰林院待讲,充任文渊阁校理.[1]  相似文献   

19.
按语: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明末开始出现。清初,民间溺婴问题渐趋严重,朝廷和地方士绅更加重视建立育婴场所。康熙元年(1662年),于京师广渠门内建立育婴堂,收养遗弃病废之婴儿。雍正二年(1724年)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督抚仿照京师推行育婴堂。此后,各府州县皆设置育婴堂,许多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或拨给公田、公费,或捐钱、捐田,供育婴堂所需。清政府对育婴堂的设立和管理政策也进行过调整。清代育  相似文献   

20.
位于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它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东征,为悼念阵亡将士,在幽州城之东南,建悯忠寺于此。"靖康之耻"时,宋钦宗赵桓被金兵掳至燕京,曾囚于此。明正统二年(1437)重修时改名为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改建后名法源寺。该寺石刻碑记和藏经甚多,院内古木参天,故不仅以历史悠久称著,其文物丰富也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