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开始提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过分的生活化,甚至是伪生活化,却使我们的数学迷失了自己. 50名同学去划船,一条船只能坐9人,需要几条船?学生列式思考:50÷9=5(条)……5(人),不需要再租船了,只要每条船再多坐1人就行了.乍看上去,学生的提法可谓是有浓浓的"生活味",很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殊不知这并不是我们所学习的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次,笔者和几位教师朋友聊到了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曾经举的“船长的年龄”问题:“有一条船,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这个本来无解的问题,中国的被测学生中却有92%的学生得出了“75-32=43(岁)”的结论。这个结果让人唏嘘,我们纷纷感叹学生不注意审题,被思维定势牵着走。  相似文献   

4.
题目 河东中学初三(1)班学生到万绿湖春游,有一项活动是划船.游船有两种,甲种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个人,乙种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6个人.已知初三(1)班学生的人数是5的倍数,若仅租甲种船,则不少于12条;若仅租乙种船,则不多于9条.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三步计算应用题”例3的一个练习片段为:师: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把有“小桂林”美誉的龙虎山风景区妆扮得更加美丽,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生:想。师:现在可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已决定组织我们三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去龙虎山春游啦。(学生非常高兴)可是游览龙虎山需要乘船,你们认为乘船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生1:需要考虑去多少人。生2:需要考虑坐什么船,需要多少只船。生3:需要考虑乘船费用要多少。师:老师已经与龙虎山游船出租公司取得了联系,他们提供了乘船价格表。(师出示下表…  相似文献   

6.
李日伟 《福建教育》2009,(10):52-52
有幸现场欣赏了特级教师俞正强《线的认识》一课,真实感受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的教育理念。一、依托生活。丰富经验[片段1]线的认识(课始)师:大家头脑中有没有一条美丽的线,能把这条美丽的线画下来吗?(学生画,俞老师展示学生作品,明确:线有曲直,曲线可以拉成直线。)师:我们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林巧赟 《广东教育》2002,(10):46-46
O教材中有部分题目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师要做个“细心人”,尽量让题目生活化,减少平白枯燥的叙述。比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第十册)时,提问:“班上有几位同学?三好学生有多少人?”并出题“五里小学五(1)班有学生44人,三好学生9人,占全班人数的(9/44)”。学生一听是本班的情况,来劲了,纷纷报出数字,快捷、准确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接着笔者鼓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出题,列出了类似的问题:“五里小学五(1)班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1人,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占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我们从一节随堂课"观察物体——搭一搭"(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上观察到的几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生:愿意)准备好小正方体,请按要求做:横着搭三个,前面中间放一个。(学生动手搭)现在请一组同桌上台,一个指挥,一个摆。一个学生在另一个学生的指挥下摆出:竖着放两个,边上放两个。师:下面同桌两人一组,像刚才两个同学那样一人指挥一人摆。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条短信:从1~9中选出一个数字,加9减8,再乘9,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后,乘50减200,这代表你的人生。这到底是怎样的人生呢?我们不妨选一个数试试看。我们以数字5为例。5 9-8=6,6×9=54,5 4=9,9×50-200=250。“二百五”?这是什么样的人生!这不是戏弄人吗?我们再选7试试看。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基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经验的鲜活的数学素材.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那如何创造“活”的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1.
一、梳理:传统的数学思维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数学课堂上渐行渐远的思考力(案例1:苏教版教科书第八册第9页)长春公园的游同价格规定如下表:西街小学四年级同学去公园春游,一班48人,二班49人,三班有52人。(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相似文献   

12.
“数学观”即对“数学是什么”的认识。数学的文化观是其中的一种解释,即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本文希望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剖析新教材对这一特点的呈现:(1)数学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性活动;(2)猜想也是数学;(3)数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4)数学是身边的科学;(5)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3.
课型:数学实践活动(三年级)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师:孩子们,老师这儿有一个好消息,你们想知道吗?(学生齐答:想)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发了一个春游活动的通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投影出示)师:小朋友,你们高兴吗?为了配合搞好这次春游活动,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到的各类信息。生:我们这一组收集的是小食品类的信息。(学生报食品名和单价,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学生汇报时,教师贴出:“小食品”图画及字样。生:我们这一组收集到的是水果类的信息。(学生报水果名和单价,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相似文献   

14.
从数学、教育、心理三个视角来看“数学应用”,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1)数学可应用;(2)应用题只是数学应用的一个侧面;(3)数学应用既是数学教育目的,也是手段;(4)数学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从多方面剖析学生“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柯 《红领巾》2009,(12):24-25
我们家是个动物园,有一只老兔子、一只大绵(mián)羊,我是小老虎,还有“0、1、2……9”十个调皮(tiáo pí)的数字娃娃。我虽然是山中大王,但有一段时间老是被调皮的数字娃娃欺负(qī fu)。还好,有老兔子和大绵羊的帮助。我不怕他们。这不,1、5、8昨天就跳了出来:“小老虎,小老虎,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 “小明有2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两人一共有几支铅笔?”“一件衣服45元,一条裤子34元.这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动物园里有白兔30只.灰兔的只数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几只?”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像这类“需要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我们就把它们建立一个共同的数学模型:加法运算(=a+b)。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9日~10月10日,南通市数学青年教师比武课在我校举行.比赛课题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课时,上课时间为45分钟.比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7位参赛选手,分A(8人)、B(9人)两组上课(上课学生数为30人);第二阶段是从第一天17名中选出前5名对同一课题再次上课(学生人数为...  相似文献   

18.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下面的“圆锥体体积”教学的一个片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出示教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吗?生: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推导出来的。(板书:转化)师: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体体积可以转化成什么来研究呢?(师拿出一个圆锥体教具)生:长方体。生:正方体。不,应该是长方体。生:我觉得应该是圆柱体。师: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生:我是凭直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至21世纪数学发展趋势的回顾及展望(提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一)分化趋势(50年代后)(二)理记与应用的结合趋势(70年代后)(三)数学发展的五大特点(四)对新世纪数学发展的一些预见(展望)Napoleon名言:“国家富强,要靠数学发达.”(后者为必要条件)中国已故主席邓小平名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注意:邓氏名言能推出Napoleon名言(命题)!何故?国家富强生产力发达一第一生产力发达一科技发达一数学发达.当今世界上数学有六强:美、俄、法、德、英、日.(-)20世纪前本无“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之分.19~20世纪数学家都身兼数职.Lagrange,Laplace,Gauss,等.20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