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红 《新闻前哨》2011,(5):28-30
众所周知。虚假报道是新闻事业的“毒瘤”。如何治理这一顽症,一直是困扰中西方新闻界的“老大难”问题。在我们党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也一直与虚假新闻进行着毫不留情的斗争。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又掀起了新一轮“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5,(7):1-1
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现在不时面临假新闻的侵扰: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的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4.
虚假新闻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也出现在我们的不同媒体上。这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当前,新闻界正通过“三项学习教育“这股东风,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投诉”一词经常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其中,既有新闻界对社会投诉中心处理投诉问题的报道,也有新闻界把受众到媒体反映情况当作“投诉”的误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7.
假新闻对社会的污染有目共睹,对新闻界的危害不可低估。借“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东风,各地新闻界形成新一轮打假风暴,营造新闻舆论“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新闻打假,不让虚假新闻溜进报纸版面呢?我们以为要把好如下三关: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是记录时代风云的社会活动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近些年来新闻界却出现了有偿新闻屡禁不止、虚假报道时有发生、低俗之风滋长蔓延等不良倾向,在人民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自去年底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得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前哨》2010,(5):29-31
虚假新闻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新闻界消极腐败现象之一。近年来,全国新闻界为纠正和防范虚假新闻作了大量工作.但虚假新闻仍然在公众视野里频频出现,如“纸馅包子”事件、“索马里护航舰队逼退潜艇”事件,以及引起全国各种媒体广泛关注、情节跌宕起伏的陕西“周老虎”事件。等等。当这些虚假新闻被揭露时,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我们传媒界背负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呼唤新闻良知杜绝虚假新闻——浅谈虚假新闻与道德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卫 《新闻界》2001,(2):34-36
新年之初,从成都传来消息,在此聚会总结和检讨2000年娱乐新闻报道得失的35名年轻的文化娱乐报道记者联名发出倡议,倡导加强道德自律,反对虚假新闻,净化文化环境,为刚刚步入21世纪的我国新闻界吹来一股清爽的风。近年来虚假新闻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文化娱乐新闻更是“泡沫”四溅,虚假多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以致于一些人调侃地将娱乐新闻称之为“愚人星闻”,将文化娱乐记者贬之为“狗仔队”。文化娱乐记者自醒自查,带头打假,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叫好的事。但愿新闻界全体同仁一致行动,共同呼唤新闻良知,将新闻打假活动进行到底。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徐强 《青年记者》2003,(4):27-28
“具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尢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界存在“黑”、“假”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近日来,以新华社为主的我国新闻界一系列关于“黑哨”的报道,推动着足坛“打黑”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打假”刻不容缓文增同志在《中华报纸月报》撰文说:近年来,关于传播媒介上虚假报道的事情时有所闻,有的添枝加叶,夸张不实;有的合理想象,推理演绎;有的主观臆造,胡编杜撰。虚假报道已经不仅仅限于某些细节的不真实,而是主要情节的失实,更有甚者,完全子...  相似文献   

14.
批评报道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党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在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必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闻单位在开展批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北京电视台“纸陷包子”的虚假批评报道,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本质上来讲,它滥用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舆论监督权”,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对新闻界,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点及面,就如何规范开展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中,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曝“家丑”,选择了旗下在广西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都市类媒体《南国早报》为案例,将近几年来的失实报道集中起来,编辑出版了《我们错了》一书,作为编辑记者学习的警示教材。此举,迅速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我们错了”成为与“给力”相媲关的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6.
信息速递     
事件我国新闻界将采取严厉措施坚决铲除虚假新闻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的继续蔓延。刚刚举行的“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上,百余位来自全国新闻媒体和部分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负责人,对虚假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屡禁不止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严重后果进行严肃认真的分析,并对制止、铲除虚假新闻现象提出具体意见。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等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重拳打击”各类…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18.
正当全国新闻界认真贯彻中宣部等召开的“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精神,大张旗鼓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时候,虚假新闻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传媒上。可见。对付虚假新闻这个顽症,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斩其根,断其源。为此,本刊特辟“制止虚假新闻报道专题讲座”,比较系统地对批判、抵制、防范虚假新闻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引起新闻界同仁更多的关注。共同把新闻打假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报刊上失实的虚假报道给社会和新闻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什么这些“病症”久治不“愈”呢?我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现实社会中的“面子风”、“人情风”;二是动乱年代的“虚假根”;三是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差。“杜绝”失实报道并非易事。我感觉较好的如《人民海军》报,发现报道失实或抄袭之作,马上追回稿费,并将作者的真实姓名公布于报端进行批评,停止半年用稿资格。当然,这只是报社方面采取的措施.只是一种对失实的惩罚办法,毕竟是在发现失实之后。那么,如何使作者自觉不搞失实报道,怎样克服这个顽“症”呢?看来很值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闻贵在真实和客观,这是新闻界的金科玉律,也是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近年来新闻失实之风屡治屡犯,愈演愈烈,影响到新闻传媒的公众形象。《新闻记者》杂志十年前开展至今不衰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活动,竟然成了知名品牌。为杜绝新闻虚假之风,多部门联合发起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