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与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始终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特别是对外出版工作者的一道难题。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组织编辑的《中国图书"走出去"成功案例选》一书,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作为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将于年内出版。本文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为此书所写的序。  相似文献   

2.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0,(10):29-30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相似文献   

3.
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十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国对外传播的当前实践和未来趋势,研究新实践、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将对我国未来的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服务工作大局的对外传播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1,(4):F0002-F0002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将于2011年召开。 第二届研讨会在秉承上届会议宗旨的基础上,着重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中国对外战略的新任务,研究当前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汇集两年来中国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探讨当前和未来对外传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和应用性问题,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是战略传播思维的体现。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文尝试从叙事范式理论出发,就如何构建"好故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一楠 《对外大传播》2011,(8):26-26,32
当前,我国经贸、文化、军事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对外传播工作方兴未艾,与这些领域相比,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工作起步较晚,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如果不加以足够重视和科学谋划,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很有可能成为"大外宣"战略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访问学者在本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积累,从专业交流角度来讲完全具备实力与国际同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但由于语言、文化及项目时间与安排等因素的种种制约,许多访问学者未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访学时间更有效地展示与传播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致很多访学都只是利用国际研究推动本土研究的单向收获。应通过自觉体现"文化自觉",参与社会活动规避"文化误读"和投身公益事业展示"文化理念"等方式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形象,使中国学者成为有关中国问题对外传播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11,(5):F0002-F0002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将于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协办。  相似文献   

9.
耿占坤 《对外大传播》2010,(10):50-50,52
对于地处中国西部高原、深居内陆腹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青海来说,在对外交流传播、对外树立形象方面有什么样的突出优势呢?青海以中国最美、最大的天然湖泊青海湖而命名,蓝天碧水是她的灵魂;青海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长江(金沙江)的发源地;"中国的脊梁"昆仑山横亘境内,是中华远古昆仑神话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对于这些深刻变化的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充分体现在对外传播研究成果之中。纵观2012年的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可以发现,在对外传播技术背景方面,从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到微博外交兴起均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对外传播的国家导向方面,国家重点在于统筹两个大局和创新传播机制;在对外传播的核心主题方面,主要侧重透视国家形象的他塑、自塑困境,以国家形象研究、外交传播研究、军事对外传播研究、边疆对外传播研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为重点,确立立体的对外传播研究架构;在对外传播的媒介形态方面,注重建构多元传播主体,准确传递中国影像;在对外传播理论维度,则注重贯通历史现实,重视实践前沿的发展。未来,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还将不断进行深入、系统的对外传播研究,以满足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科学、创新的对外传播理论的迫切需求,并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从事国际传播不仅要关注海外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还要了解国人怎样看世界。了解、呈现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可以为他国公众认识中国提供参照系,让世界听到中国公民的声音,同时为我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提供舆论支持。我们的对外传播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从广大群众中寻找"合法性"来源,有利于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对外传播不仅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民本关怀",倾听广大群众的声音,让世界看到"中国态度",彰显大国气度与大国风范。而中国民众的"世界观念",即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内媒体的报道。为避免误导国人,国际新闻报道从业者需要明确我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克服普遍存在的"崇洋潜意识",尽可能到事件源头去寻找、报道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1,(8):21-21
6月28日,《对外传播》iPad版正式登陆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平台。 《对外传播》目前推出的iPad导读版内容涵盖了重点话题、特稿、业务探讨、理论平台、一线传真等栏目的"拳头"内容及精选图片。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1):4-4
人民武警报 认识《对外大传播》有些偶然,被《对外大传播》吸引并成为忠实读者则是必然。《对外大传播》以独特的外宣视角,用充满理性而又不乏激情的表达,诠释着“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这样厚重的特色使得它不仅在外宣领域独领风骚,还在新闻传播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传媒业"走出去"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正逐步增强。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的合作呈上升态势外,不同类型文化传播机构正改变以往对外传播"单兵突进"局面,开始逐步迈向"走出去联合体"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正为促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围绕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的指导下,《文化交流》杂志决定开展"首届浙江省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内容要求内容涵盖对外文化交流、重大活动宣传、城市形象塑造、公共外交等多个方面。应是2018年以来在对外传播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案例,有创新性,有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反映对外传播实践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展示当前对外传播工作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推出了一本新书《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此书拓宽了对外传播研究的视野,提升了对外传播实践的标准。本刊现选登两篇书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得益于家庭影响、成长环境、所受教育,宋庆龄熟谙中西文化和对外传播的艺术。可以说,她在对外交往中的许多言行都是最好的对外传播。许多外国朋友正是从她的讲话和活动或她的著作中,从与她的书信往来或相互接触中,才认识了中国。她的对外传播实践和经验,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试着把最值得认真学习之处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尚盼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6-7
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信息,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对世界影响的今天,中国的对外工作者使命光荣。提升对外传播队伍的素质,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是当务之急。感谢《对外大传播》这些年来提供对外传播的新观念、新情况、新知识,让我们开拓视野,也为我们业内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9.
《对外大传播》2009,(12):1-1
现代传播体系与效果评估机制的构建 目前,我国国家对外传播体系还比较单一,我们在进行直接的对外信息传播的同时,应当借助可以真正“落地入户”的媒体间接发力,以改变传而不通、通而无效的“错位”状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在中国的对外传播体系中或链条上,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里,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是当下对外传播工作的主要课题。要想发出中国声音,占领话语的先机,就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融入国际传播体系,实现中国对外传播的"国际化"讲述。在"国际化"讲述中,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是当下较为直接高效的对外传播方式:用他乡之调弹中国之曲,增加对外传播的融入性和亲和力;以他人之口为我"陈情",增加对外传播的可读性和公信力;借他方平台为我"演出",增加对外传播的便捷性和影响力。而实现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需要外宣工作者具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理想信念和价值操守、要有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要有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要既能随时"亮剑"做战士,也能有礼有节做"绅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