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7月 ,在巴黎举行的第 2 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明孝陵与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 ,它位于古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因朱元璋标榜“以孝治天下”而得名 ,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明孝陵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 ,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 (公元 13 81年 )正式动工 ,13 98年朱元璋安葬于此 ,至永乐三年 ( 14 13年 )建成 ,历时 3 3年 ,全部工程历经了三朝皇帝。明皇室先后调用军工 10万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  相似文献   

3.
明孝陵是古代帝王陵寝的典范代表。千百年来.它不仅传承了古代灿烂的哲学精神、思维模式及王权意识,具有了传统古典文化的图腾符号之关,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历史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它又一次实现了华丽而低调的转型,成功地在传承古代文明的同时,又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意义.散发出自然与人文生态的气息,是现代和谐符号的代表。总而言之,作为图腾符号的典范之作,明孝陵在风水和建筑的古典意义上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而作为现代和谐符号的表现,明孝陵则体现出与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的种种密切关系。如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从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态意识两个角度.透彻地分析这一问题:作为符号建筑的一种.明孝陵是如何顺利地完成历史与时代转型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勘察发掘的明东陵,将成为这个市第一座帝王陵遗址公园。 明东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寝。去年4月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明孝陵以东相继勘探发现明东陵前门基址、排水设施以及门殿月台基址等多处遗址。为妥善保护600多年前的这一帝王陵寝,中山陵园管理局决定在此兴建明东陵遗址公园。 据介绍,明东陵遗址公园的建设工程主要是对神道、陵门、享殿前门、丹墀、享殿、寝园、排水设施、宝顶等珍贵文物遗存进行保护。目前,神道、陵门和享殿前门的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并对外开放,其它遗存的保护工程正在…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陵等类型,其地理分布具有片状、带状分布及点状散布等特点;陪葬墓主要依附帝王陵在特定区域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历代将相名人墓葬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影响关中古代陵墓选址及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一是都城区位,二是风水观念、追求皇权威严和博大气势;三是墓主人籍贯;四是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名人生前活动地。对关中地区绚烂丰富的古代陵寝文化与帝陵遗产资源,应该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以便发挥其"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6.
清代陵寝牌坊探微李海涛牌坊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精华之一,它蕴育着深刻的内涵。牌坊又叫牌楼,古名称“绰楔”,为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亦是一种特殊的礼教建筑,创自唐代。牌坊一般用木、砖、石、琉璃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装饰各种吉祥图案等。牌坊一般建在陵寝...  相似文献   

7.
从李德裕的施政政策和唐宣宗的爱好、经历及加强皇权措施的对比分析看,李德裕与唐宣宗暗存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李德裕位高权重严重威胁着唐宣宗的统治。唐宣宗为加强皇权,将李德裕贬死崖州,李党亦随之倒台,这说明皇权掌控着宰相的命运和牛李党争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明孝陵     
我的家乡在南京,那里最著名的就是已成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明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它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几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皇权思想问题,是目前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不仅对皇权思想的涵义各叙不一,而且对其性质和特点也众说纷纭,甚至有的同志认为“缺乏皇权主义倒是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因此,展开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要明确“皇权思想”的涵义,应首先明确“皇权”一词的涵义。“皇权”,就是指封建皇帝的权力,这一权力在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它是封建国家权力的象征。封建的“皇权”在封建意识领域里的直接反映,就是“皇权思想”。皇权思想首先是承认皇权存在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上就是实行皇帝的命令和接受皇帝的封赐;其次是承认皇权的直接代表——皇帝是现实生活中的最高主宰,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拥护好皇帝”;第三是承认封建皇权的世袭制,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承认王位的传子制度。皇权思想,就其阶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5日,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南京明孝陵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员。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为此南京市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焰火庆祝晚会。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可多了。苏州古典园林(见苏教版课本第五册《古诗两首·枫桥夜泊》)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像拙政园、留园、怡园等。因此苏州有“人间天堂”的美誉。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把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见苏教版课本第十一册《习…  相似文献   

11.
礼原是对祭祀时所用仪式的称谓,后演变为以维护奴隶、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维护皇权、父权、夫权,尤其是皇权为目的,以尊上卑下、克己、辞让等为主要内涵的行为规范、礼仪、典章制度等.我国传统社会历来强调以礼治国,长期得到真正实施的也是礼治.几千年来,中国人接受的正统思想、正统文化是礼教思想、礼教文化.礼渗透到传统中国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控制着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典签制度是南朝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项制度,由于士族的盛极而衰,皇权的岌岌可危和典签的希荣宣力,造就了典签的盛极一时,但终因自身角色之故而趋于消亡.承担着信息沟通功能和制衡功能的典签,对加强皇权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后世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孝陵的朱漆城墙挡住了我,新漆在阳光下红得刺眼,游客的喧哗声,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我有点儿失望,觉得一层厚厚的红漆掩盖了历史的足迹,吞没了明孝陵的王气,只剩下雕琢后的俗不可耐。明孝陵应该是深沉的,是厚重的;而今天我看到的一切,却是虚浮的。我像逃兵似的往里跑,不愿再看到那刺眼的红色。  相似文献   

14.
宋代东宫权力的削减是伴随着宋代皇权发展而来的,东宫官职的阶官化、东宫率府的失职表明宋代皇权专制主义的产生。应从整个宋代制度的核心层面着手,来探寻宋代东宫制度变化的深意。  相似文献   

15.
军机处摭谈     
一、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在中国传统皇权专制社会中,大体存在着一条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权越来越强大,制衡皇权的力量越来越少。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发动“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大大加强了皇权。为了应付繁忙的政务,朱元璋建立了一个由大学士组成的顾问班子,日后发展为内阁。清朝作为最后一个王朝,继承了明朝制度,将皇权推向了顶峰,军机处就是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的皇权主义问题,史学界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四人帮”的同伙关锋、戚本禹挥午着文化专制主义的棍棒,扼杀了农民战争中一系列问题,也包括皇权主义问题在内的讨论。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这个问题才能得以重新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到明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新的高度"是什么意思?能否说与皇权相对立的相权从此消失?答案是:否!理由是:相权不只是政府主官——丞相的权,而是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权力。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只要皇权存在一天,相权也就必然存在一天。两者不仅相伴而生也相伴而亡。根本的缘由是皇帝以一人之力管理不了整个国家。客观的事实也是皇帝身边始终活跃着一大批没有丞相之名,却有分"劳"解"忧"之实的人。分"劳"解"忧",说到底,就是分权,虽然不一定很大。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05,(12)
皖南古村落,堪称中国皖南古村落典型的西递,宏村,位于安徽黄山南麓的歙县。它是中国明清民居村落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丰富宝藏。它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递和宏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家陵寝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湖北等地。除了位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外,还有位于河北遵化两南的清东陵、及位于河北易县城西的清西陵。这些建筑格局,保存完整,反映了皇家陵寝的原貌。规模大、气势磅礴是皇家陵寝的最大特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明、清皇家陵寝作为文…  相似文献   

19.
你听说过明孝陵吗?没听说过?那你一定听说过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皇后马大脚的故事吧!明孝陵就是他们的陵墓,它位于南京中山陵的西侧,那儿可真庄严,真雄伟。如果你到了南京,没去过明孝陵那可就太遗憾了!  相似文献   

20.
自武则天后期,唐朝宫廷政变迭起,皇帝更换频繁,同室操戈的人伦惨剧不断上演。表面上看来是由武则天等人导致的,但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皇权不振。王权衰微,后宫、宗室、功臣等才敢僭越礼法,擅权用事。也正因这些势力的骄横跋扈,反过来又削弱了皇权,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李隆基即位之初也仍面对这些势力的制肘,而不得不采取措施来重振皇纲,稳固皇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