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铁路发生影响铁路运输的紧急情况时,利用应急通信系统设备将突发事件现场的动图、话音和数据信号实时的上传至应急指挥中心,同时使现场工作人员完成内部沟通,确保实时进行救援指挥.文章针对大准铁路通信的基本特征和业务需求,提出应急通信系统应采用有线接入和卫星接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的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社会财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必须建立一个快速响应、全面高效的应急通信系统.固网、移动网通信抗毁能力差,而卫星通信设备造价高,使用费用昂贵,普及率低.因而具有抗毁能力强、通信距离远、安装方便、反应迅速,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的短波通信确立了其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地位.而短波通信新枝术的发展和新装备的出现,更是为建设短波应急通信网奠定了装备技术基础.为了切实发挥短波应急通信网的作用,必须装备应急通信指挥车以便在抢险救灾时更好地整合短波应急通信系统,必须加强应急通信演练以提高短波通信应急保障分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区间光通信系统作为一个承载接入的平台,将代替铁路现有的电缆通信。主要功能为替代原有电缆通话柱,并保持原有的区间电话的操作方式,作为铁路应急通信、视频通信的接入点,将现场图像、数据、语音等信息上传。系统特点为低成本、高带宽取代原有系统,设计寿命明显高于原系统,提供主备冗余功能。  相似文献   

4.
保证应急救援现场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一直是应急救援现场通信不断解决的课题;随着无人机技术、通信组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空中组网通信方式成为可能。本文介绍的《基于无人机及SIP协议的空中组网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数字(模拟)同播技术、SIP协议的应急救援现场通信系统,可实现超大范围的集群通信及网络覆盖,及超长距离跨区域远程联网,同时,可实现多通信体制的融合通信,实现数字与模拟体制兼容;系统支持SIP协议,可实现统一指挥调度。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铁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铁路运营里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铁路通信传输安全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铁路运输多功能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条件。在此前提下笔者对铁路通信传输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具体问题有通讯传输系统硬件设备存在的问题;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雷电等自然灾害带来的问题等。铁路部门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提升硬件设备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科学创新铁路通信传输方式;设立通信传输冗余系统和相应的安全检查监督机制等。以期这些措施能够不断增强铁路通信传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努力保障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推动我铁路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应急通信图像传输系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运输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铁路运输的安全与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铁路应急通信的图像传输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铁路应急通信图像传输系统的技术现状,并对其局长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发生紧急事件、临时事件等不具备有线通信条件时,利用PTN、无线微波、WLAN、VLAN等技术,结合应急车的载体,及时的、快速的、便捷的将综合数据网络接入到通信需求现场。本项目实施简单、安装迅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实际使用中只需要数小时就能够完成综合数据系统的搭建,完成客户的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本系统投资较低,可以重复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铁路列车速度不断提升,这也对通信服务和通信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将接入网技术引入到铁路通信网中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满足高速铁路列车的通信要求,而且能够保障铁路列车的安全运营,对推动铁路通信网全面升级及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接入网技术概述入手,分析了铁路通信网中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应用铁路通信接入网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利用硬件模拟高铁应急通信抢险现场设备,通过线缆连接电话机、电脑,实现对高铁应急通信抢险系统的仿真。该系统独立于现有的高铁通信网络之外,同时还能实现对应急通信抢险全过程的模拟。若用于高铁员工培训、考核,可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培训成本。  相似文献   

10.
探讨突发气象灾害事件中的应急物流与气象保障服务.在突发气象灾害事件中,应急物流和气象保障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灾害爆发时,应急物流首先要为现场应急气象服务提供必要的物流支持,以保证应急气象服务的及时开展;气象部门应急气象服务的及时开展,反过来又可以保障灾害救援中应急物流能够快速、顺利的开展,以保障防灾、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气象应急服务在应急物流中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加强应急物流的气象保障服务研究,以促进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提高我国灾害救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GSM-R系统的概况、主要业务功能和作用方面,阐述了GSM—R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GSM—R系统拥有良好的信号辐射面和能够提供适应铁路运输特点的功能和优势,能为铁路运输的语音呼叫及信息通信提供专用的传输通道,以及满足更符合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GSM—R系统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铁路专用通信的发展方向,它将为铁路安全运输生产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信装备备件板在长期保存后电气性能将下降变得不能正常工作,替换到通信装备上无法达到保障通信畅通的目的,因此,研制一套集成先进测试测量仪器的通信备件自动检测系统十分必要。在介绍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自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重点描述了数据采集功能的Lab Windows/CVI实现。通信备件故障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保障通信装备应急抢修、迅速恢复装备技术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铁路通信是保证列车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保障。GSM-R通信技术为铁路通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推动了我国铁路通信的发展,并在我国铁路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基础经济建设的迅速开展,交通铁路建设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脚步。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铁路通信系统是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铁路通信方案的优化,为满足现阶段铁路运输的需要、确保铁路运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铁路通信网的现状分析,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重要价值,雷电对铁路通信设备的损害以及相关措施,合理的接续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徐庄煤矿应急救援通信集成需求为背景,结合应急救援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煤矿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集成平台,并对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和研究,保证煤矿遭遇突发性事件时,做到及时并有效的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6.
电力应急通信是电力系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应急通信方式的选择,要适应电力系统的特点,满足电力应急业务的需求。短波通信作为一种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适合于各种场合的应急通信之用。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简单介绍了短波通信技术的一般原理及其性能特点,提出了短波通信在电力系统应急通信中的几种方案,为电力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系统的快速发展,机车的数量以及车载通信设备数量迅速增加,由此给设备检测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人工记录检测台账已不能满足设备检测规范化的业务要求。本系统基于机车通信设备管理的相关业务,依托MySQL数据库的数据组织与存储能力,运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实现机车通信设备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面向铁路行业的系统检测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为其提供一个准确、快速、规范的检测管理平台,直观、动态地显示各种铁路设施的状态信息和业务数据,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检测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近几年来铁路建设发展迅速,高速化成为我国铁路的未来发展趋势,在速度上和客货运量的承载上大大满足了当前需求.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铁路通信系统对运输的管理控制及维护,其实现主要依靠通信系统的传输及接入.为有效保证高效的服务和行车安全,在铁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要加强建设铁路的通信系统接入网,进行技术上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能够在应急处理时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从而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出应急处置并尽快恢复供电,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铁路通信系统承担着负责铁路运输指挥、运营管理的重大使命,属于铁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特有的铁路通信网络,其信号系统是以标志物、灯具、仪表和音响等设施传送与行车相关的指示内容。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是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关系着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在高速发展的铁路建设领域,信号系统的技术和设备研究分外显要。本文剖析了当前铁路信号供电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电源对信号系统的影响,介绍了可靠电源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