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深化了劳伦斯创作的性爱主题,体现了其对20世纪异化世界的拯救思想。文本以小说人物的出走与追寻为切入点,通过出走来表现人物对完整性自我、和谐两性关系的追寻,认为其笔下人物的出走与追寻是劳伦斯拯救思想的体现,诠释了劳伦斯"血性"哲学的拯救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恋爱中的女人》对两性关系的探讨具化为小说人物的出走与追寻行动.主人公的出走与追寻,表现了对社会性死亡和对自然性自我新生的追求.劳伦斯试图通过独立、完善的自然性自我的复活,探寻和谐的两性关系,并通过和谐性爱的复活,实现人类的新生与拯救.  相似文献   

3.
《飞越疯人院》是肯·凯西的处女作,作为生活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位嬉皮士,肯·凯西在这部小说里倾注了他对当时阴暗、压抑的社会的讽刺与批判。作者借一位印第安人之口道出了精神病院惨无人道的体系,同时也塑造了麦克墨菲这样一位拯救他人、牺牲自己的英雄人物。通过展示小说中的三组二元对立项,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疯人院的残酷无情以及自由、善与爱的追寻主题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帕慕克的小说<黑书>可以说是其比较难懂的一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通过分析主人公卡利普和耶拉的各自追寻之路,论说了小说的中心命题:身份的"中心感"的丧失不可避免地会让人蹯上忧伤的追寻自我之路.从而达到自我觉悟,并明白"自我"在个人与民族的追寻之途中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同时揭示了个人和民族"不能做自己"的深深"呼愁"之感.  相似文献   

5.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典范之作,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新精神分析文论中"生产性的爱"这一人学理论,从爱情、亲情与友情三个方面探讨贝娄小说《赫索格》中的人性异化问题,旨在了解贝娄通过描述异化反对异化,以及主人公在异化环境中如何发挥潜能,努力实施自我体验,进行自我拯救,追寻"存在真谛"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王》开拓了史诗小说的表现空间,可以称之为一部新史诗小说。它将世俗性与神性,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将欲望的日常生活化与宗教的拯救意识糅合为一体,从独特的角度处理了格萨尔王这样的史诗题材,并试图找寻摆脱后现代语境中人类生存困境的途径。小说中的人物执着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寻找战胜欲望之魔的力量,也让我们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感受到遥远的神性召唤。  相似文献   

7.
《直到我找到你》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翰·欧文的第十一部小说。该作品以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美国为创作背景,探讨人类永恒的人生命题——流浪与追寻。小说标题中“你”的阐释是揭示小说主题的关键。“你”具有多重所指,既指艾丽丝和杰克共同追寻的具有归属感的家,也指艾丽丝自我和解的方法与走出伤痛困境的出路和杰克对自我的认知与确证。作者借两人追寻的成败来喻示代际的超越、新型的家庭关系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拯救>是一篇富有心灵质量的小说,其丰富的隐喻性空间同时呈现了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双重景象.它展示了人类两种最根本的"拯救"之路(世俗的革命拯救与神圣的灵魂拯救)在意义上的冲突,着力探寻"拯救"对苦难世界的真实的绝对的意义,从而确立历史及人自身的价值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小说中一再出现试图拯救华人的美国人,有神父的上帝之爱,有白人男子的爱的救赎,还有女庄园主的拯救与毁灭。拯救不是无条件的,它是对自由的束缚,接受拯救的人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某些美国人持东方主义的信条,以东方人的救世主自居,作为拯救对象的华人大多很清醒,拒绝了美国白人的爱的救赎,乐得没有拯救的逍遥,从而解构了美国的救世主形象。  相似文献   

10.
奇塔·蒂娃卡鲁尼的小说《我心姐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对姐妹——安玉和苏德哈——在现代印度社会中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追寻,对不合理的婚姻、种姓制度的抗争.小说独特的双线叙事方式和宿命论的伏笔安排精妙的展示了她们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从逆来顺受接受自己的命运到奋起反抗这种不公的待遇,安玉和苏德哈转变为自力更生的新时代女性,二人最后逃离印度去美国生活,预示了二人自我的发现,言说着他们的抗争与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