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多种交流实现的,而语言交流是师生间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从目前来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学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现出许多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最经常和最重要的工具。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日常的师生沟通中主要是口头语言的交流。教师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巧,才能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介绍一些本人在实践中常用的口语交流的技巧,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障,但在交流过程中信息处理等偏差、误解却常常消极地影响着交流的效果,从而失去当初师生交流主体的初衷。基于心理咨询思想的师生交流,教师以新角度、新思维、新的交流理念重新理解教育中的学生和自己,并使用有效的交流技巧创设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等。真正使学生与教师在健康的教育气氛中成长。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方式,是指教师以一种怎么样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直接反映了师生之间互动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更不是会耍嘴皮子的某种技巧手段。要考察教师的教学用语,固然应该看在课堂上说了些什么,说得好不好,但更重要的应是看教师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在言说。  相似文献   

5.
刘冰 《考试周刊》2012,(8):182-182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有有声的,有无声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时,运用有声语言,能使一节课绘声绘色,让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产生共鸣;能使学生们心悦诚服,让师生的感情处于最和谐的境界。而更多的时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却是无声的。如教师批改作业、周记评语、期末思想评语等,用的都是无声语言,是师生交流最常见的手段,因此,这是师生间沟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既是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实现所有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师生有效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课题和不懈追求,是班主任最为重要的教育技巧之一。要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学生平等对话,实现双向的交流,让学生敢交流、愿交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用心倾听、平等交流和正向激励实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7.
王芹 《广西教育》2008,(20):67-67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因此,情感态度的培养有赖于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雷永锋 《教师》2008,(13):77-78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方式,是指教师以一种怎么样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直接反映了师生之间互动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更不是“会耍嘴皮子”的某种技巧手段。要考察教师的教学用语,固然应该看在课堂上说了些什么,说得好不好,但更重要的应是看教师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在“言说”。反思教学语言的方式,实质上就是在反思教师的观念世界。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既是体育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传递、反馈和交流的过程,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纽带。教学中教师形象生动、逻辑严密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李秀福 《宁夏教育》2013,(10):68-69
课堂是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主要靠语言,但是除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之外,还有许多信息是靠师生之间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交流的,教师的走动、眼神、穿着、手势、停顿和面部表情等时刻向学生发出不同的暗示。同样,学生的表情、坐姿、眼神等同样向教师传递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非语言进行交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既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传递、反馈和交流的过程,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纽带。教学中教师形象生动,逻辑严密的语言,对于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除了传统的语言交流以外,还有非语言交流。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性格活泼好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加非语言交流,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活动表情、衣着得体、眼神交流等方面,详细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交流的意义及其在课堂上的运用方法。如果教师能正确使用非语言交流,相信就能塑造庄重靓丽的教师风采,加强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提问得好即教的好”。课堂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师生进行交流与理解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教学质量的高低相关.因此课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白小强 《考试周刊》2014,(68):93-94
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是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传授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认知策略、培养人文精神的信息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情感投入程度的大小。本文从大学师生情感交流入手,探究情感交流在大学英语交流中发挥哪些巨大作用,以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师充分运用表情、语言、动作图像等手段,师生双方进行情感交流,使教学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本文主要从知识,教学的技能技巧和情感交流三个方面来讨论课堂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学活动进行的主要平台。一堂课能否开展得顺利而高效,学生的热情能否保持高涨而持续,教学效果能否体现得显著而深远,教师的课堂语言举足轻重。课堂语言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一个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据教学语言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据教学语言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曾有一位西方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课堂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师生进行交流与理解的主要途径。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