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创新能力受创新思维品质的制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着手。创新思维品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来源于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离不开个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复习是在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是一个不应该错过的机会。实践证明,在生物学复习过程中运用连动复习法复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某种事物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它是创新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能产生众多创新性设想,从某些信息和知识中得出众多答案。逆向性思维所谓逆向性思维,就是同传…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其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究、在究中思、在思中得。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触发思维的灵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而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有明显的区别 ,知识更注重系统性、深刻性 ,习题训练更强调灵活性、严谨性 ,这就使教者有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 建立知识体系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复习课与新课的区别之一在于要把各个表面无关而实质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地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而在将各知识点由点→线→面→体的联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在…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游能,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和灵活多变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锻炼学生做出合乎逻辑、合乎实际、合乎科学的判断,促进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能够挖掘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能力自主探究知识提供可能,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复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因为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如何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意志和创新思维品质,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点:一、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形成创新思维品质。甚至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形成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前提。发散性思维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层面、多角度求索答案,以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使思维不僵化。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不但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复习中,人们普遍重视和关心学生的思维训练,但我们切不可忽视当我们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迁移。在化学总复习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这不仅关系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散思维作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标志,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要求正指引着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关键,针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盛红姣 《中学理科》2006,(12):34-3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新课标的要求.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习题教学不但有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习题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思维是目前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的一种个人思维品质,本以地理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创新气氛,着重抓发散思维训练,并在课堂上妥善利用地图,科学地创建地理多媒体网络,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婵香 《学周刊C版》2011,(5):182-182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思维要用语言来表达。发散性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活动。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以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较好的学习效果。在中考复习中,如何把学生多年来在课堂上接收的零碎的英语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知识,再通过反复操练,使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是中考复习的关键,而对知识的整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高三数学复习中创造性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探究让创造性思维走进高三数学复习课堂的主要途径.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及其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中最可贵的、层次最高的思维品质,是创造力的核心.高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事物的理解不再单一,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选择者.因此,以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这种教学理念在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仅仅出现在高一和高二的部分课堂上,消失在高三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4.
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散思维作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标志,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要求正指引着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关键,针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小学生思维品  相似文献   

15.
历史知识的复杂性和不可再现给学生的复习过程增加了难度,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复习是提高历史复习效率的好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6.
颜锦海 《学周刊C版》2010,(6):103-103
初三年级复习时不同于以往的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知识点繁多和零碎。因此应注意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学习质量、效率和综合素质。本文从构造知识框架图、集中串联知识点;纵横发散、由此及彼:广思路、多角度的发散思维三方面探讨初三年级语文复习方法.意在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点。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孙利 《考试周刊》2011,(86):72-72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锻炼,在思维方式中要特别地重视发散思维,这样在教与学关系处理上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的感想。  相似文献   

18.
立体几何新教材的编排,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搭建了学习平台,映射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既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又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培养.基于新教材教学内容结构的变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依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阐述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时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新的历史任务.阐述了创新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知识、思维、实践;提出了注重研究过程、培养发散思维、设疑置问的教学方法和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