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表达与处理等内容,进一步研究了做好本实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节教材因缺乏直观的实验演示,学生学起来觉得抽象,教师教时也感到缺乏说服力。若能补充下述两则实验,通过实验来说明浓度、温度对电离度的影响,可收到较好的效果。1仪器和药品6V直流电源、演示电流计(G表)、10Ω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铁架台、铁夹、长颈漏斗、自制电极(两根漆包线)、双孔橡皮塞、大试管、洗瓶、酒精灯、大烧杯、冰醋酸、蒸馏水2实验装置图423仪器装配说明图1实验装置a.此实验过程中电流变化较小,中学物理实验室常用的灵敏电流计(演示用)还不够“灵敏”,故特地给G表并联上一个滑动变阻器。…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型实验装置,研究电导法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实验,编制计算机程序运用于测定,并对比了酸度计法测定的结果与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4.
电离的理论是高一化学基本理论之一,是电解、电镀、水解的理论基础.下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做好电离的实验教学和对电离过程进行分析的.课文用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来判定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实验是用食盐、盐酸、氨水、蔗糖等溶液导电情况,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和不亮来说明它们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这个实验是有说服力的,也是容易做到的.教学中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寻找事物变化的内部原因,就能较好地概括出电离理论的基本点.可见,电离的实验教学是整个电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在高二电离度,电离常数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增加了“电离度,电离平衡的演示实验”温度的关系,曾收到一定效果,现将内容概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第二章第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没有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分子和离子间的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的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存在,分子和离子之间存在着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为离子。”对于这段话究竟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本文似做一简要讨论。 早在1887年阿累尼乌斯提出了关于电解质溶液的第一个定量理论。后经奥斯特瓦尔德等科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充实,形成了阿累尼乌斯电离学说。该学说的基本论点可以归纳成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7.
“电离度”的教学内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发展,也是后边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基础,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与生产、生活联系  相似文献   

8.
微机辅助《电离度》教学的实践河南新乡铁一中,郑铁分局教委教研室(453000)(450052)王贞凯,郭建章,马学德两年来,我教研室在郑州铁路分局管区内部分中学中开展了“微机辅助教学实验”和“微型化学实验”两项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就...  相似文献   

9.
离子共存、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三者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但很多教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缺乏连贯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记忆较多,理解较少,形不成知识的网络.在一般的教辅上对复分解类型离子共存知识点的前三条是这样给出的:(1)有气体产生.如CO2-3、SO2-3、S2-、HCO-3、HSO-3、HS-等与H+;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相似文献   

10.
一、通式的推导设水的体积为1L,据电离度概念有:式中:a_水-水的电离度;n_水~已电离-已电离的  相似文献   

11.
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离子平离一般是在水溶液中建立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质和水的电离平衡,由于水的电离较弱,有时水的电离可以忽略,而只考虑溶质的电离,例如:0.1mol/1HCL溶液pH=1,就将水电离出来的H~ 忽略,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做题中忽视水的电离,而现在有许多题目就是有关水的电离,例如计算由水电离出的H~ 的浓度,水的电离度,还有从水电离出来的H~ 浓度来进行其它的计算,一遇到这类题目,许多同学容易搞错.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搞清楚两点:一是有关水的电离度的概念,二是有关电离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苯甲酸电离常数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电位法、电导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苯甲酸的电离常数.用三种方法测得的pKa分别为:4.03,4.08和4.20.结果表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苯甲酸电离常数值最为准确,但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在学习了水的电离即溶液的pH这部分知识后,经常会遇到不同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大小比较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概念不清,在解答的过程中常常会出错.要想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应明确以下两点:第一,在25℃时,不论纯水、稀酸、稀碱还是盐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为1×10-14,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是相等的,这是解题的关键.第二,不同介质的溶液都可以按1 L计算,由于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较少,所以水的体积约为1 L,  相似文献   

14.
一、应试精要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解题时应注意:(1)弱电解质的浓度大小,对弱电解质在稀溶液中的电离有双重影响,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不测弱酸的PH,而测该弱酸的强碱盐的PH,即可求得弱酸的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方法。以NaAc为例,推导出HAC电离度的负对数P~α与NaAc的PH之间的线性关系式:P~α=k_2+P~Ⅱ;以及P~α与NaAc浓度的负对数P~C盐间的线性关系式:P~α=k_1-1/2P~C盐。通过作图,将两直线重合在一起。从图中可查出任意NaAc的PH下,所对应NaAc的浓度,由NaAc的浓度可算出HAC的浓度。(C_盐=2C_盐)由图中可查出该浓度HAC的电离度,以及任意浓度HAC的电离度。  相似文献   

16.
在讲授“电解质溶液”时,为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离理论,我们自制了一个“电离演示器”。装置如图所示,用六个15瓦灯泡并联,连接电源一端装一个开关,灯泡前各有一个容器(五个是烧杯,一个是配有加热装置的坩锅),容器中的电极和灯泡串联。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第五章第一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第二个问题——电解质的电离时,由于受前一个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现象的影响,学生往往对教材中电离概念的理解发生偏差,错误认为,电离是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物)通电后发生的变化;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物)通电后才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离子。为了不使学生产生上述错误认识,我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通过实验对“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一结论进行验证。 实验时将课本169页[实验5—1]的装置稍作改动。具体做法是:将169页[实验5—1]装置中的电源和灯泡取掉,把两个电极的引出线并联在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各种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DDS-11A型电导率仪测定弱电解质乙酸(HAc)在不同浓度时的电导率值,采用计算法和作图法分别得电离度α、平衡常数K、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等.结果显示:在25±0.1℃时测定的乙酸(HAc)的电离度α、平衡常数K、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等的实验值,与其相应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20.
采用DDS-11A型电导率仪测定弱电解质乙酸(HAc)在不同浓度时的电导率值,采用计算法和作图法分别得电离度α、平衡常数K、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等.结果显示:在25±0.1℃时测定的乙酸(HAc)的电离度α、平衡常数K、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等的实验值,与其相应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