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珍爱生命     
本期话题:珍爱生命。要珍爱生命,不应只包括人类,还要包括其他生物。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何其珍贵,除了人,其他生物也有"生存权"。同人一  相似文献   

2.
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通过打造"多元课程渗透、学生自我管理、师生和谐共进、生活技能培养、家校社会协同"五种生命教育共同体,合力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滋养生命、绽放生命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是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文章从生命成长层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包含三个层次,即"懂得珍爱生命"、"促进生命发展"、"引导自我实现"。相应地,应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生命发展教育"、"自我实现教育"三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倡导生物教学应达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情感目标。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的一根主旋律,如何让生物课堂的音符在生命教育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美轮美奂,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研究的一大热潮,个人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生物教育渗透在具体教学活动的一点一滴当中.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点滴做法与诸位共享一二,不甚成熟,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相似文献   

6.
薛丽华 《考试周刊》2015,(9):145-146
生物教师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了解生命、敬畏生命的顽强、欣赏生命的美丽及感悟生命的价值等方面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7.
本人总结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崇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淳朴情感以及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对象,是灵活的生命个体。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个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但由于高考分数的硬性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现行的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精神、个性、理想等方面的关怀和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价值内涵的论述和对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总结了作者在两年多的教学过中,利用新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设计各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淳朴情感,树立崇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态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成为教育学界普遍的话语境域,其中特别提出要求中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厘清"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对生命教育进行渗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尊敬生命、珍爱生命。教师要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对生命教育的渗透,减少学生们漠视生命的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宗华 《考试周刊》2014,(5):172-172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应当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本文针对小学生生命教育,拟从生命及生命意义、小学生对生命的心理误区、珍爱生命和纳悦自我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生命观念作为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指出,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重点,旨在通过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生物学作为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教师通过结合专题、模拟实验、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在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了解生命、珍爱生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热爱生命”教育课程旨在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此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自主性、活动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施教方法有故事法、唤醒法等。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其次是培养学生关爱人的生命,包括本人生命、亲人生命、他人生命,进而从关爱人的生命到关爱动物的生命。中职德育课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其中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发展服务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珍爱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切入点,阐述珍爱生命教育的四个方面——生命知识、生命价值、生命伦理和死亡教育,指出需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助,并强调生物教师应学会以生物学科知识为载体,渗透珍爱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是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从生命成长层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包含三个层次,即“懂得珍爱生命”、“促进生命发展”、“引导自我实现”。相应地,应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生命发展教育”、“自我实现教育”三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冰雁 《中华家教》2011,(6):36-37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为了青少年的生命健康与和谐发展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也是当前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让受教育者珍爱自己的生命并更好地生活,是当代教育应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应有本质.作为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和价值升华的生命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培植人的生命的意识,高扬人的生命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变成具体化、实体化、美妙化,这就是本文所要表现的宗旨。以植物为教育契机,从中运用"播撒种子、孕育生命"、"破土萌芽、认识生命"、"茁壮成长、呵护生命"、"开花结果、珍爱生命"这四个教育环节,让幼儿通过亲身对植物的触觉的感知,视觉的冲击,达到对生命直观认识,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