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镇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导因素驱动力,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适用于镇域网络研究的重力模型、反映LUCC景观格局信息的景观指数,通过引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耕地占补平衡指数、LUCC时空演变综合评价模型来对研究区域进行镇域尺度的LUCC变化情况可视化表达.(1)乡村人口密度越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乡镇,其LUCC变化强度越强,相应的斑块景观破碎度越大、景观丰富度越高、景观形状和结构越复杂,这种LUCC变化规律主要反映在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建制镇用地等用地类型的变化上.(2)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区域LUCC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特别是对区域耕地面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变化上起着直接有效的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越好的乡镇耕地占补平衡指数波动越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越小,其用地变化类型主要反映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镇域尺度的LUCC主导因素驱动力为乡村人口密度、人均GDP、耕地占补平衡政策,LUCC的变化强度与人口、经济因子呈正相关,与政策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景观格局指标体系,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对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城市土地景观格局,林地和耕地是喀什市主要的景观类型,构成了区域的景观优势,是调控城市土地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2城市土地景观整体格局中耕地占优势,斑块相对均匀,对景观总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从总体来看,景观多样性复杂,优势度和均匀度明显,具有较高异质性.3通过区域城市土地分析发现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市外的耕地,林地区域有最高的景观变化特征,市区城市土地景观变化较低,主要是景观结构方面的斑块多样性低,景观类型单一.研究结果可为喀什市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本图件,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图,并在此基础上选取4种主要景观破碎化指数,通过在Excel软件中计算,定量地分析了福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破碎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总体斑块密度为0.498 3个.km-2,整个区域景观斑块破碎化指数0.001;景观破碎化与人类活动休戚相关,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也随之加深.  相似文献   

4.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采用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指标,分析了广州市萝岗区1995年至2003年的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变,萝岗区的景观格局仍由林地、园地和耕地控制,但人工干扰景观正逐步蚕食自然景观;②萝岗区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景观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景观越来越破碎,形状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上升发展趋势;③景观斑块类型不停相互转化,林地、园地和推平未利用地不断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乡镇居民点和基塘水库。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开展大范围长时序耕地时空动态及演变研究是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提取出1990-2015年赣江流域耕地数据,并采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核密度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此间该流域耕地的动态演变及时空格局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990-2015年赣江流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规模呈现萎缩态势;耕地的主要来源与去向与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密切相关;空间分布由南向北趋于集聚,逐渐由多而零散密集向少而集中密集变化;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形状复杂度呈现先减后增.本研究对赣江流域耕地资源保护、有序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用2004年Landsat/TM和2014年GF-1影像,利用景观指数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其近10a景观类型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草地、湖泊湿地、沼泽草甸为优势景观,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以上;景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中覆盖草地,增加了3420.71hm2,其次是高覆盖草地,减少了2802.82hm2,其余的均在850hm2以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景观类型的转移主要是高覆盖草地向中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向沙地、沼泽草甸向湖泊湿地的转化.(2)各类型景观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均增加,但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研究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面积加权维数都在1~1.3之间,趋向于1,说明各类型景观斑块几何形状简单趋于规律化;蔓延度指数增加了8.63%,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的连通度增加,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常宁市水口山矿区是我国著名的金属矿山,已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随着矿产开采的持续,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水口山矿区主要分布区域松柏镇为研究单元,以1990年、1999年、2013年的三景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法、决策树分类法等对三个时期的矿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提取,得到分类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86.04%,83.50%,85.67%。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二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耕地显著减少,耕地面积减少374.76hm2;草地、建设用地、矿产用地增加较多;特别是矿产用地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73.34%和50.40%;水域面积总体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8.
衡阳盆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等5类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GIS技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的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并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还林,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以淮南潘北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情况并参考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将该矿区的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为塌陷水域、中度破坏耕地、轻度破坏耕地、中度破坏林地、轻度破坏林地、搬迁旧村址6个评价单元,筛选出了该矿待复垦土地评价因子并确定出该矿区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为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评价范围区域性特征明显、评价指标综合化与多样化;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不断更新,模型化趋势明显;GIS技术与数学方法、模型结合,保证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引入,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遥感及Fragstats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莆田市城厢区为例,应用HJ-1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运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破碎度、蔓延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相对稳定、森林覆盖率高、景观形状较规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生态源地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核心区域,适宜的生境是生态源地发挥作用的基础。将惠州陆域生境适宜性评价和生态源地选取相结合,利用构建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估结果,通过粒度反推法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获取生态源地,验证指标体系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结合全市生态保护情况和需求提出生态源地保护建议。结果显示,惠州陆域适宜生境面积占比约为17.06%,综合各景观指数变化情况,采用400 m粒度水平的栅格作为提取生态源地的参照,结合海域保护地范围,最终选取7大生态源地,总面积约3 648.83 km2,约占市域面积的23.00%。建议结合保护地分布、区位特点、生态系统特征等,开展源地及周边踏脚石、重要生态节点和城镇化区域中的生态斑块的协同保护,对湿地群进行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9,(2):83-88
借助遥感技术,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建立景观格局变化指标体系,分析湄洲岛1996年、2006年、2016年景观格局变化过程,揭示其景观变化规律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996—2016年,湄洲岛总的景观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建设用地、林地、沙滩及裸地景观类型面积呈增长趋势,而水体、耕地、海岸带等类型景观面积趋于减少,优势度呈上升的趋势。各景观类型的分维数都处在1. 6以上,表明各景观类型斑块形状复杂。建设用地、林地、沙滩及裸地破碎化指数不断增加,草地、耕地、水体、海岸带破碎化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GIS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为土地管理者和政策的采纳提供依据,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方法:以安徽蚌埠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的农田图为基本评价单元,使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16个评价因子及各自的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利用数学方法对定量因子进行隶属度计算,再进行蚌埠市地力等级分级,并完成地力评价.结果:蚌埠市耕地大部分属于二、三等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为50.38%、34.59%.一、四、五等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为2.98%、11.61%、0.43%.结论:根据蚌埠市耕地地力现状,做出土壤质量的提升、耕地质量与数量管理、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择金华市为研究区域,应用G1S与RS技术,对1994年、2002年和2009年3期IandsatTM影像和E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得到金华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fragstats软件运算得到不同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金华市2002年之前景观格局基本以大斑块为主,景观格局较为单一,但2002年以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剧烈的人类活动使得一些大斑块发生破碎化,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不断增加;(2)耕地景观受到了剧烈的人为干扰,斑块数量和密度呈现出波动变化,大量的耕地景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逐渐演变为建成区和其他景观类型;(3)1994-2009年来金华市建设用地景观斑块数量和密度先增加后减少,斑块面积逐渐增大,反映出了金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结构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运用GIS技术,基于250 m×250 m栅格尺度,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测度了安徽省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异格局,定量评价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地形适宜性与气候适宜性.研究表明:安徽省地形起伏度与温湿指数区域间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地形高度适宜区范围较大,人口分布较多;年均气候适宜性较好,舒适度较高;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气候条件没有对全省人居环境造成限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研究是保障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本要求。利用已有各种调查资料和外业样点调查资料进行适宜性评价,确定和林格尔县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投资效益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和林格尔县可增加耕地面积7758.81hm2,规划期内可获得纯收益45389.00万元,回收期为5.2年,具有可行性,通过土地开发使和林格尔县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并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8.
沱江流域作为成渝经济圈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区域,诊断其景观生态风险及时空分异特征对促进流域经济带建设和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计算景观损失度,以此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运用统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沱江流域近20年的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是流域内的优势景观,对景观格局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从数量来看,流域内的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但生态风险指数逐渐增大,风险等级逐渐增高,说明整体上区内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2000、2010、2020年三个时段流域内全局空间自相关的莫兰指数(Moran’s Ⅰ)分别为0.4844、0.5162、0.5336,Moran’s Ⅰ均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表明在空间上呈正相关且生态风险的空间聚集程度逐渐增强.以上评价结果为流域内生态风险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莆田市湄洲岛风景名胜区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通过3个准则层因素和8个指标层因素研究影响文化型旅游景区景观感受的重要景观因素.结果表明:在准则层的重要性排序中,空间感受景观美学总体印象,所占权重分别为0.415 3、0.393 0和0.191 7.在指标层的重要性排序中,隶属于准则层中空间感受的游线适宜性因子的权重值远高于其他7个因子,占总权重的0.323 0,进一步说明了空间感受在文化型旅游景区景观评价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为今后科学和系统地进行文化型旅游景区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赣州市高校区(北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赣州市高校区-北区为研究区域,在GIS软件的支撑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图层叠加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此方法为基础,分析区域各类用地与其自然、社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宜性,综合判断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否合理,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