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职业发展是民办高校辅导员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四种主要困惑,通过分析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职业锚是一种个体选择职业时所持的价值观。由于各种职业锚型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在辅导员中开展职业锚的认定、加强对新任辅导员职业成功标准的引导、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3.
陈艳君  李博 《考试周刊》2013,(83):162-163
职业锚是一种从早期工作经历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职业自我观.要把优秀的人才留在辅导员岗位上,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职业描型,并了解各类锚型对辅导员队伍职业稳定性的影响.鉴于各类职业锚,本文提出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稳定性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职业锚是一种个体选择职业时所持的价值观。个体的职业锚型可分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服务奉献型、挑战型、生活型。各种职业锚型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影响各不相同。必须在辅导员中开展职业锚的认定、加强对新任辅导员职业成功标准的引导、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对于民办高校、学生、辅导员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忠诚不容乐观,培育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忠诚既需要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和民办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也得益于辅导员的自我努力。  相似文献   

6.
刘璐 《文教资料》2014,(18):112-113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肩负着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的多重重任,奋斗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办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民办高校,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更是保证其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针对某些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严重、幸福感低下的现象,培养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刻不容缓。作者作为W学院的辅导员,分析W学院辅导员职业的幸福现状,寻找民办高校辅导员幸福感低下的原因并探索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现状,提出用职业锚理论指导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利用职业锚理论指导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提出国家政策措施鼓励、高校确保实施和辅导员自动规划三方共同努力,保证辅导员职业发展,实现其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事业的蓬勃发展,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建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并力求做到将理论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在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寻找制约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法与措施,为民办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提升,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统计学和组织行为学出发,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有关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辅导员职业承诺水平的现状,从职业锚理论角度提出培养高水平职业承诺辅导员队伍的建议,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对于学生日后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在校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个人修养等。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需认清自我,明确个人的职业方向、职业锚、职业兴趣,为最大限度地了解和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校类型差异的辅导员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12所四种类型高校辅导员调查表明,辅导员的年龄、学历与专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仍然较低:30岁以下的辅导员比例教学型高校最高达81.6%,高职院校最低为71%;本科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职院校最高达61.3%,最低为教学型高校为7.9%;非思政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比例教学研究型高校最高达60.7%,高职院校最低为35.5%。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提升就业能力,进行合理的职业决策,以实现学生毕业后充分就业为目标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的调研,发现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着过于同质化、一致化,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分类指导和服务,指导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辽宁省10所高校141名辅导员的调查表明,部分辅导员职业价值目标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存在较高的职业价值评价和较低的职业价值认同的矛盾性。性别和年龄对于“个人发展”、“个人生活”两个维度有显著差异,学校层次在“个人发展”、“物质保障”维度有显著差异。应构建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不同层次的7所高校中132名辅导员分别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得出我省辅导员其他各项因子分都略高于常模。而专、兼职辅导员之间以及各类高校辅导员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选留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来自学生、服务学生、回归学生”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群体“主对象”的知心人、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排头兵、辅导员队伍“主力军”的蓄水池。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对选留辅导员队伍给予足够重视,从业务指导、工作机制、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多方面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覆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领域。若将高校作为一个学术职业系统,并沿用评价的研究范式,通过能力、同质或异质性、稳定性、集中性、一致性和动荡性六个分析维度作为比较基准,根据7所高校调研实测数据完成对现行高校学术职业从业者职业角色扮演现状的评价。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高校对教师扮演的三大职业角色有所侧重;教书育人角色是高校教师公认的高稳定性角色,科学研究角色扮演角色呈现递增的趋势,社会服务角色存在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确定,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拓宽了职业发展的渠道,增加了职称评定的选择,提出了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也蕴含着工作角色的冲突,职业认同的困难,专业发展的两难和工作岗位的过渡。身份的单一化、职称评审的单独化、辅导员发展的专业化是化解双重身份角色困扰的未来的一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情绪是带给人们快乐或者痛苦的重要心理现象,人需要进行情绪管理。辅导员面对复杂性、突发性和边缘化的工作现状,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与迷茫的职业发展前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关注辅导员的情绪发展特征,完善学校对辅导员的关心支持系统,促进辅导员掌握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