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虚概念述评     
虚概念的问题是逻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其争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与假概念有必然关系吗?虚概念有没有外延?对于这些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形式逻辑教材里以及逻辑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针锋相对。然而,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是我们学习逻辑学的基础,对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概念是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然而到现在为止,在概念的内部还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那就是既认为概念必有内涵和外延,又认为虚概念是没有外延的。从虚概念的起源看待虚概念问题,将虚概念分类进行研究,不失为解决虚概念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如何揭示虚概念的逻辑特征,目前我国逻辑学界尚未统一认识。究竟哪种观点符合人们的思维实际,还有待于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图用“虚内涵”和“虚外延”两个概念来揭示虚概念的逻辑特征,从而丰富和发展虚概念理论。特提出来就教于逻辑学界的学者、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浅论虚概念     
虚概念问题在形式逻辑中争论很多,本文就虚概念的有关问题,如虚概念定义,虚概念有无内涵与外延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认为虚概念是有内涵和外延的。  相似文献   

5.
虚概念初探     
近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虚概念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讨论.讨论涉及虚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什么是虚概念?概念有无虚实之分?究竟存在不存在虚概念?如何对虚概念进行分类?虚概念有没有内涵和外延?虚概念是否都是假概念?概念有无真假之分?概念的虚实和真假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从讨论中看出,大家对虚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这是正常现象.通过这些讨论,不仅推动了对虚概念的研究,深化了对虚概念的认识,而且暴露了原来概念理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于整个概念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有其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本文拟对虚概念讨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并就教于研究逻辑的专家和其它同志.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事中学教学多年,发现加强物理概念教学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学生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时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正确理解概念。物理概念既然重要,那么,什么叫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哪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来逻辑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打算就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真、假和概念的虚、实的关系等问点谈一谈作者的看法。一什么是虚概念?我们认为,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中不存在与之恰恰对应的事物的概念。概念是事物的反映,因此,一般说来一个概念在现实中也都存在着与之恰恰对应的事物。例如“人”的概念在现实中存在着人这种事物与之恰恰相对应,“国家”的概念在现实中存在着国家这种事物与之恰恰  相似文献   

8.
有关虚概念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有关虚概念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和反驳了当今逻辑学界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的同时,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如下主要看法: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概念都是类概念;专名不表达概念;单独概念仅由摹状词表达;虚概念是由摹状词或缩略的摹状词表达的。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纯概念(纯思想)的科学,“是纯粹思维规定的体系.”他的逻辑学以“纯有”这一概念开始,推演出一个庞大的纯概念的体系,重建出一个逻辑的宇宙世界.黑格尔逻辑学的纯概念体系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其中免不了有许多牵强附会的地方,但是,他所重建的关于世界的逻辑体系本身及其科学方法,确实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对于黑格尔的纯概念,历来有不同看法,而要正确评价黑格尔逻辑学和哲学,就必须正确理解“纯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自从弗雷格提出“实质蕴涵”以后,逻辑学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争论。特别是对由它引发的蕴涵“怪论”问题更是意见不一。虽然逻辑学界对蕴涵“怪论”争论了多年,但是却没能提出一种恰当的方法来消除它,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从什么是蕴涵“怪论”入手,谈到古今中外逻辑学人士尝试解决“怪论”而最终未能成功,继而分析了怪论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实质蕴涵“怪论”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古代逻辑源于对辩论传统中真实论证的研究,但是之后数个世纪,这门学科变得高度抽象化,高度理论化。高度抽象化、理论化的背后潜伏着某种风险:距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与数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界定的错位。逻辑研究将何去何从?逻辑的目的是如何使我们有效地思维,从而作出对与错的判定,逻辑研究也应该回归到这一普遍的意义上来,唯有如此,逻辑才能走入大众,逻辑的力量才能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2.
浅论虚假广告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其负面产物的虚假广告也开始大量充斥于市场,不仅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成为阻制国民经济发展的痼疾。本文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寻求虚假广告在我国泛滥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最初写于2001年,旨在探究语言上的、概念上的与本体论中的模糊性问题.文章始于这样一个问题,即模糊性仅仅是一个词的特征,抑或它也是我们的概念的特征,甚或是实在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模糊对象的问题和相关的模糊同一性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证,即便模糊概念总可以得到进一步澄清,每个概念工具也必定是模糊的.其次,本文认为,如果不仅仅是词语,而且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也是模糊的,那么可以论证,对象也必定是模糊的.第三,那种认为模糊对象必定具有模糊的同一性的思路是一种误解.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对于模糊对象的抵制部分就来自于下述观念,即这种对象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不遵守逻辑的同一律.本文也论述了,通过放弃二值原则以使得模糊陈述具有真和假之间的某个值或根本就没有真值的办法,也无助于解决模糊性问题,而且恰恰会造成相反的情况,即妨碍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表明,在为真和既不真又不假之间,难以清晰地划分界限,正如在模糊的情形下要在真和假之间划界一样困难.本文的方法是利用量化模态逻辑的框架和语义学来处理这些问题.基于哥德尔模式的模态逻辑系统T,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清晰性和模糊性的量化逻辑,其中利用清晰性算子来代替必然性算子.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模糊性和概念工具的发展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意在通过对德国的预告登记和日本、韩国的假登记制度进行比较考察,指出两种制度的异同,以此揭示预告登记制度与假登记制度是否为同一种制度。通过分析,笔者的观点与主流观点有差异,认为德国与韩国的制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日本的假登记担保制度则是一种“流质”性质的担保。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笔者指出了两种制度在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记忆逐渐失却的时代,如何记住大学,使其成为我之生命、生活的元素,参与我之幸福的构建?关键在于大学是“我”的大学,为“我”的,而非同质化大学教育中的一个样本;在于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中寻求精神的完善和提升;在于把大学作为一种饱含有重负的权利,而非作为一种拔根式教育的权利标榜;在于大学是一生的优雅秀逸的实践,而非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或一页页存在档案室的记录表。这是大学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虚概念的“真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概念就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所指对象的概念,概念(包括实概念和虚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真假特性是判断(或命题)所独有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对应物并不构成真假问题,只构成实虚问题,主或虚概念有真假的主张或违反逻辑或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形成了新旧思潮的两大对立块垒,这场论争的第一个焦点是诗到底能抒发什么样的感情;第二个焦点是关于这些新诗的命名;第三个焦点是读诗的原则:懂还是不懂。  相似文献   

18.
立体逻辑方阵再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立体逻辑方阵可表示八个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包含两个自变元的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通过非双肢互否、前肢互否、后肢互否和双肢互否等方式形成的命题与其负命题之间也具有真假制约关系,这些真假制约关系仍可用立体逻辑方阵表示,这为立体逻辑方阵的建立进一步找到了实际依捂.  相似文献   

19.
实质蕴涵与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蕴涵命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实质蕴涵是现代逻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是用实质蕴涵理论来分析和说明自然语言中的假言命题却出现了许多解释不通的问题。这种状况有悖于逻辑规范和引导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及表达的宗旨。传统逻辑和模态逻辑在分析自然语言假言命题方面都存在缺陷。提出“相关蕴涵,,概念主要是为了对自然语言假言命题进行符合自然语言实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