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修辞过程,其次有修辞作品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4.
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是汉语修辞学中的热点,成果很多。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想更上一层楼,是不容易的。对汉语修辞学研究现状进行评论,是汉语修辞学前进所必须的。这种评论应当建立在“诚”字之上,端正学风。研究汉语修辞学史,进行汉语修辞学评论,目的是要推动汉语修辞学研究,促进修辞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理论修辞学是关于修辞研究的反思,提出修辞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仅从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所获得的启发,对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的修辞特性、修辞学的元理论等方面继续提出问题来思考。世界的存在是难以言喻的,修辞起源于语言表达的难度,从语言与世界的距离看,修辞的基本原则应是精确表意,其次才考虑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表达效果。诗性或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从德国浪漫主义到尼采、海德格尔以及认知语言学,都认为反讽、隐喻等并非语言的附加成分,不只是语言中的修辞手段,而是语言的基本面貌。《汉语修辞学》对相关修辞学元理论问题的思考,已显著提升了修辞学的科学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称谓语这一修辞过程中,由于各个修辞主体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称谓语的使用及其功用不尽相同。该文将介绍称谓语的使用和分类,并从社会心理修辞学的角度探讨称谓语这一言语行为的言语动机和其修辞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而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运用,包括研究文本的修辞目的、修辞情境、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以修辞为中介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对比修辞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对比修辞学与翻译学的关系。对比修辞学的两个层面--各语言拥有的修辞手段,修辞资源的对比和各语言拥有的语体和言语体式“言语体裁”的对比,以及对比修辞学的研究顺序,并结合汉俄,汉英等实例阐释了对比修辞学的功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认知修辞学是从认知角度探讨修辞交际运作的动态心理机制,分析各种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认知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理论来源是哲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是言语交际生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修辞学繁荣的今天,修辞学研究也步入了种种误区:如主张语法修辞结合,主张言语风格、语境、公关语言、言语交际等要从修辞学中分化出来,主张搞纯修辞学。这是由于对修辞学的性质认识不一致而造成的。文章指出,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修辞学属于大语言学,而不属于纯语言学。要进一步繁荣汉语修辞学,必须在修辞学界开展一场修辞学性质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习惯于形容中国修辞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那是因为“修辞活动或者说修辞技巧,早在语言文字刚产生时就随之产生和被运用了。”说它年轻,那是直到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陈望道先生为杰出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语言学、修辞学新理论,构建起了符合中国语言运用实际的修辞学新体系,《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才宣告了我国现代修辞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是语言学大师。然而,学界对吕叔湘在修辞学领域所做的成绩则少有人研究,本文认为,吕叔湘在修辞学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语法、修辞的互释性研究,二是对修辞本质、修辞原则以及修辞学研究范围等本体问题也有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修辞学论域里,修辞性价值关系架构主要包括三大分支:(1)微观层面上语言文字和修辞行为的价值关系系统;(2)中观层面上修辞行为和语辞行为的价值关系系统;(3)宏观层面上修辞学术和修辞主体的价值关系系统。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这三种层面上的修辞价值系统都有论述,本文仅对有关微观层面上语言文字的修辞价值的论述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1)语言文字客体本有的修辞价值;(2)修辞行为主导的语言文字的修辞价值;(3)修辞环境主导的语言文字的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语言观是从语言的主体意识、主观精神即人文性出发,强调社会、文化和人的价值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中国的修辞学研究,历来表现为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倡导“修辞以立其诚”的观念,并将修辞和人格修养联系起来;重视修辞的社会教化功能;强调修辞要合乎人文情景。通过以人文主义语言观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修辞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世纪与时俱进的汉语文言修辞学的发展轨迹作了重点描述。首先,揭示了百年来文言修辞学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其次,文言修辞研究者从一、二十年代的反对学习外国,到三、四十年代重视向西方和日本学习修辞学蔚然成风,变化很大。再次,指出文言修辞研究的最大特色是系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修辞研究传统。最后,对文言修辞百年演进的规律,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 年代的化热、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张炼强的修辞学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归纳和总结具体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技巧,二是建构自己严密而实用的修辞学体系,三是对修辞学进行交叉研究。在这三个方面中。交叉研究成绩最为突出,而其中对修辞理据的探索、对修辞的认知考察,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指编码,随意改变其含义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修辞学丧失自身特征。修辞学以揭示编码规律为己任,但不等于无需研究解码,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是两码事,后者覆盖面总是大于前者覆盖面。接受修辞学概念可以成立,但是作为修辞学的下位学科,应当把落脚点放在编码上。  相似文献   

19.
修辞学和翻译研究,尤其是翻译理论研究,历来有着紧密的联系,翻译活动的实质是跨文化的修辞活动。然而纵观国内外研究,对修辞学和翻译理论之间关系的探讨始终鲜有人着墨。文章将摘选西方修辞学发展历程中的四个重要阶段,尝试以修辞学为视角,考察其对翻译理论的影响。依据每个阶段修辞学发展的背景以及主要修辞学家的修辞思想在该时期翻译理论上的映射,进而厘清修辞学和翻译理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