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家驹是我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著名诗人之一,又是余氏彝族文学家族的开山诗人。其汉语传统诗歌主要分为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民生疾苦诗五类。诗歌既有黔西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情风貌的再现,也有诗人沧桑的人生历练之后所固有的那种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的独特认知,饱含诗人至真至诚的情感,融汇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余家驹诗歌意象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儒道相容,佛禅生趣;随情入诗,率性而作;巧用典故,意蕴深幽。余家驹诗歌在西南地区乃至国内更大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被写进中国当代较有影响的两部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2.
李国春  胡玢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1):50-54,63
中国文学史上,悲怨诗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一些悲怨诗中,诗人运用"坟"的意象对社会、人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对生命存在进行不懈的追问,以其独特的观察角度折射出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坟"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余珍是贵州毕节大屯土司之一,文武兼备,诗艺兼擅。他曾壮志凌云,投笔从戎,以都司身份组织围剿反清势力;他的书法、绘画水平在余氏家族中首屈一指,所著《四余诗草》清朗疏淡、闲适宁静,或寄情山水,或咏史怀古,充分体现了其“四余”之意。余珍深受余家驹影响,更多地继承了余家驹诗歌的闲适疏淡风格,色调烂漫,柔中见刚,情景交融,意境创造独具特色。余珍诗歌创作成就稍逊于余家驹、余昭和余达父,但在全国少数民族汉语古诗创作中仍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4.
余珍是贵州毕节大屯土司之一,文武兼备,诗艺兼擅。他曾壮志凌云,投笔从戎,以都司身份组织围剿反清势力;他的书法、绘画水平在余氏家族中首屈一指,所著《四余诗草》清朗疏淡、闲适宁静,或寄情山水,或咏史怀古,充分体现了其“四余”之意。余珍深受余家驹影响,更多地继承了余家驹诗歌的闲适疏淡风格,色调烂漫,柔中见刚,情景交融,意境创造独具特色。余珍诗歌创作成就稍逊于余家驹、余昭和余达父,但在全国少数民族汉语古诗创作中仍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5.
高小玉 《考试周刊》2010,(44):46-46
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更具含蓄美。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终以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在读诗时,读者一方面要探究诗人借助于诗所要抒发的情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并通过想象加以再创造,丰富诗的内涵。因而,要解读诗歌的含蓄之美,就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而鉴赏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多方面素养的培养。本文谈及鉴赏诗歌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以求为解读诗歌找到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玉英  廖进 《海外英语》2012,(6):207-208,216
诗歌常被看成是各国文学最早的文类形式,同时它也是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该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美国诗人惠特曼、麦克利什以及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给予关照,通过分析、比较各国诗人自己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让学生对诗的本质和诗之为诗的独特魅力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诗歌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浪漫才情的一位诗人。他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既与他那流丽清脆、轻灵飘渺的诗歌魅力有关 ,又与他那不同凡俗的浪漫婚恋分不开。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是诗化的人生 ,他的诗歌是他人生的诗化。要真正领略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之美 ,就必须读懂他的浪漫人生 ,了解他婚恋的追求。在“五四”一代作家中 ,乃至在中国新文学史上 ,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的思路上走得更远。对浪漫之爱的终其一生的追求 ,使他的个人经历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也决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同时 ,作为“五四”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品格 ,也…  相似文献   

8.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让我们上溯探寻到诗人走过的充满矛盾,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悲观而又不甘气馁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维及其诗歌在盛唐别具一格,《积雨辋川庄作》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这首诗自然温丽、音节铿锵、诗中有画,为唐七律与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作;展现了王维对政治、文学的纠结与矛盾,蕴含了他亦官亦隐、入世出世、佛儒兼修的人生思考,是王维诗歌艺术审美与人生体验的融合之作;也是以王维为代表的唐代诗人政治与人生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的国度,色彩斑斓的诗歌构成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占人云:不学诗,无以占。诗歌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情志的外在体现,因此,学生要认真学习古典诗歌。通过诗歌,他们才能了解古人的生活办式,品味他们的独特人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吴中四士"包融和其二子包何、包佶均有诗名,形成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族。全唐诗存包融诗8首,包何、包佶诗歌各1卷,但三人的诗歌尚有一部分与其他诗人重出,并且也有诗歌并未收录至全唐诗中。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其诗歌,有必要对重出的诗歌进行相关的考辨,对缺省的诗歌进行增补。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作为影响美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位重要的女诗人,其诗以独特创作风格和新奇的意象著称。尽管诗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隐居在家,但她的诗歌却表现她对人生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灵魂的探索。本文旨从她创作的自然诗中探究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司空曙是唐代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感情真挚、情思动人,艺术造诣也有独到之处。司空曙的羁旅诗虽不多却颇有特色,诗人常以其敏感的诗心直接把握时代的心理节奏和情绪特点,常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现凸显诗人复杂深微的心态,表达对历史社会的感慨和对现实人生的领悟。通过对司空曙羁旅诗思想内容的大致解读,把握其情感指向;通过对羁旅诗常用表现手法的归类,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以羁旅诗研究为基点,不但可以弄清其本身的特征,还可进一步认识司空曙诗的审美价值和诗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今中国大学校园文学创作者多为中文系学生,外文系更重视实用,进行的是语言训练而不是文学欣赏,培养的是“译员”而不是“诗人”。而在抗战时期的联大外文系产生了很多诗人,中文系浓郁的学术氛围更易培养学者。联大外文系的学生诗人是联大诗人群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外文系和中文系以及联大的整体文学氛围对这一诗人群的影响入手,探讨了联大外文系所具有的文学精神,进一步表明正是这种文学精神造就了联大学生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他们诗歌中广泛的人生关照以及深刻的生命玄思。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家井上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诗歌创作贯穿于其文学生涯的始终。井上靖文学的出发点是诗。他的诗不仅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也是其小说创作的酵母和思想内核。本文拟在井上靖具体诗作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其诗歌的创作轨迹,分析其诗歌艺术的基本特点,以期对井上靖诗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咸通十哲是晚唐时期颇具特色的诗人群体,他们大都来自南方,出身贫寒,久经科场,涉迹边塞,留有描写塞外风光的边塞行旅诗,其中多有对边塞自然风光的独特描写、对社会现实及诗人心态的如实反映,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此类诗歌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朝鲜诗家曹伸在其诗学批评中大量运用摘句批评,涉猎内容广泛,包括摘句批评诗人做诗喜好、诗眼、诗歌意境、诗歌题材、诗歌风格等,并摘句消融了传统诗学观点,审美视角独特,论诗特色鲜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和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同是抒写闲情的名作。两诗对读.可以看出“四灵”诗歌对唐诗的学习。两诗均不是重大题材,在一片娴静之中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江西诗派之后,为宋诗增添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杨巨源,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杰出的诗人代表。与其交往者有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的诗人,也有不问世事的方外之士。其诗歌内容涉及广泛,不惟皇族显达,亦有胡姬妓女,荒山塞漠、荆楚吴越皆能入其诗中。无论是从杨巨源诗歌内容,还是其诗歌数量、质量来看,杨巨源在其家族乃至中唐都享誉当时、当世。长期以来,学界对杨巨源及其诗歌未予以重视。文章通过对杨巨源诗歌的研究,旨在对其人、其诗有清晰认识,并对其爬梳,进而对其诗歌意蕴、诗歌成就有完整而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研究他诗歌特色的著作无以计数。李白分别写于青年、中年、暮年时写作的三首诗——《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独坐敬亭山》是这位大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写照,研究这三首诗歌对探讨李白诗歌永恒艺术魅力的独特原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