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遵义系列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一个系列会议,它是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正确背景下召开的,遵义会议具体任务的完成是在扎西会议,其政治路线的转变是由瓦窑堡会议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论黎平会议的历史作用汪舒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城召开的一支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前承通道会议、后启遵义会议,对扭转红军长征初期错误的战略思想、对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和确立毛泽乐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历...  相似文献   

3.
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摆脱困境,争取生路,解决指战员军事路线分歧,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毛泽东的影响力及他对其他领导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和正确方略,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指战员立场的转变,以及通道、黎平和猴场会议等,为遵义会议的必然成功奠定了基础。中共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毛泽东参加长征及保有领导职务,派遣中央苏区的是周恩来而不是张国焘等偶然性因素,使会议得以顺利而又成功地召开。  相似文献   

4.
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就来到了贵州。说起红军长征在贵州,人们最熟悉的是遵义。其实,在遵义会议之前,还有个黎平会议,黎平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前提。黎平会议旧址原是一个很大的民宅。1934年12月18日至19日,中  相似文献   

5.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因为遵义会议,遵义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名。如今遵义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但遵义人的热情淳朴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遵义会议"是一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核心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后续会议。"大遵义会议"期间形成了党的第一代成熟的领导集体,张闻天、王稼祥是领导集体形成初期的重要成员。同时,"大遵义会议"也是一块试金石,林彪政治上的动摇和军事上的短视都暴露无遗。四渡赤水表现出的战略思想是:目标明确、机动灵活、避实就虚、不厌诈讹。"遵义会议"的精神是团结、民主、求是、自主。这也是遵义会议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王稼祥对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贡献戴小江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对危局的...  相似文献   

9.
第1 2期1、中央红军是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的。4、挥戈西向的红军强渡了乌江。6、渡过了江,红军占领了遵义城。7、红军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新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黎平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改变战略行动方针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的奠基会议,它因解决当时中央战略行动方针问题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黎平会议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1.
通道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预演,研究遵义会议首先必须对通道会议有一个深刻认识。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红军从此反客为主,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乃至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必要的准备。通道战略转兵是毛泽东实事求是路线在长征中的首次胜利,为遵义会议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为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黎平为贵州东南要地,1934年12月15日,红一军团进占黎平,打开了红军向贵州进军的通道。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是红军长征开始后举行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又是一次讨论红军今后战略方向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  相似文献   

13.
中央红军创始人毛泽东,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孵化器;军委总负责人周恩来,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枢纽和关键;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强硬表态,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的强大推进器;绝大多数参会红军指战员的态度和立场,对遵义会议形成正确的决议及其成功召开,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处在极端危急情况下的党和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大大加快了我国民主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同志坚定地支持了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刘少奇同志在这次会议上,为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长征初期,红军转战于湖南省怀化地区十余县,怀化成为伟大长征精神浸润的一片红色热土。其中,红二、六军团转战在今沅陵、辰溪、溆浦、通道、靖县、新晃、会同、黔阳、中方、芷江等县;中央红军转战了今靖县、通道两个县。这里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党史事件,如现在的洪江古商城是中央红军长征首选的落脚点,通道会议是黎平转兵的前奏并成为遵义会议的奠基石,值得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16.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许多次重大会议。在会上,有和风细雨,也有激烈的争吵。正是这些会议,才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黎平会议——正确路线占匕风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许多次重大会议。在会上,有和风细雨,也有激烈的争吵。正是这些会议,才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黎平会议——正确路线占匕风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了一面七十多年历史的军旗。这面旗帜记载了红军和彝民的深厚情谊,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的见证。这面特殊的军旗就是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不做石达开1935年1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城,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此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许多党史著作中都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实遵义会议确立的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负党的最高领导责任的是张闻天,负最高军事责任的是周恩来,实际指挥军事工作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长征这一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斗争实践,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赢得了党和红军的广泛信任而自然形成的结果。他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近10年革命斗争的实践而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