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动物也是有语言的,不过它们的语言不像我们这样复杂,它们只能表达出危险、安全、高兴、愤怒等简单的意思。最新的研究表明,与人类有较亲关系的猴子可以发出5种元音,比其他动物的语言更复杂。但是,猴子为何不会像人那样说话呢?动物也有语言此前,人们知道许多动物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这些声音逐渐演变成为动物之间  相似文献   

2.
你想知道海洋深处会有什么声音吗?也许你要说.肯定会有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声,那么除此之外呢?美国俄勒冈州纽波特太平洋环境实验室的声学监测小组发现.海洋深处的声音频率通常很低.有的借助特殊声学仪器才听得见。研究者们已经可以分辨各种鲸类、船只发出的声音.以及地震的声音.但是还有些声音却难以确定来历。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越来越方便。鱼类和人类一样,也可以互相交流,并且有着丰富的交流方式。这些交流方式在鱼类的导航、求偶、警告捕食者和战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声音众所周知,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慢,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声音可以比光传播得更远。光在水下传播很短的距离就会被散射或吸收,在更深的地方,甚至看不到光。声音在水下传播的距离要比光远得多。由于没有什么噪声损失,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几乎一直在水下回荡。  相似文献   

4.
正语言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承载着太多的含义;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的世界将会怎样?也许新的信息载体将替代语言。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就拿昆虫来说,它们虽然不会像我们一样开口说话,但它们彼此之间照样交流、沟通着。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信息的载体昆虫是不是也像人类一样使用"语言",传递信息呢?没错,昆虫也会使用"语言",然而它们并不懂得用口器(相当于"嘴巴")说话,昆虫的"嘴巴"主要用来"吃饭"。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发出的噪声很小,而且大多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中,从不引人注意。不过,例外情况在所难免,在世界上,有的建筑物会“不甘沉默”地发出一些声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风吹出高楼的“口哨声”  相似文献   

6.
陈默 《百科知识》2010,(15):16-17
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只有人类拥有真正的语言,但是动物学家研究表明,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即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那么人与动物的语言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7.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有培养播音员的播音专业被调整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作为文化名词,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当播音专业加上了艺术二字就更加强调了语言的美的特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播音主持艺术也是如此,语言本来是人与人的一个沟通的工具,但是当语言上升到语言艺术,它就不简简单单的是生活中的正常交流说话,而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形态,“高于”代表的是一种规范性和美感。这种“美感”不只是声音的好听,而是由声音所传达的内心情感。情感在播音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情感的文学作品是苍白无力的,那我们在播音创作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张颂老师在?播音创作基础?中提到要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两个统一看似简单,其实实际运用起来就会特别难,我们来拆分看--首先我们要想:为什么要让两者达到统一呢?它们达到统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两个统一当中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的统一尤为重要,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本文就主要探讨一下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的关系及运用再结合一下具体事例分析,看看两者如何服务于情感,从而做到“感人心者”。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在吃虾以后,全身会起一些大大小小的红色疱疹,或发生恶心、腹痛和呕吐等症状,这是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原来,罪魁祸首是虾肉中含有一种“异形蛋白”,这种物质经人体吸收后,会不同程度地引发皮肤过敏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吃了虾以后没有这些现象发生,而有些人却对虾过敏呢?这种症状是如何发生的,能不能有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呢?  相似文献   

9.
浅谈班主任的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萍蓉 《科教文汇》2009,(14):14-14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没有爱的教育就和没有水的池塘一样。但是,到底要怎样爱才能为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呢?为什么有的老师在付出那么多的关怀与爱心后,仍得不到理解与尊重,反而是无礼、数落、不尊重和冷漠对待呢?为此,我曾苦恼过,也曾反思过。后来,我明白了,原来老师的这种爱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上的爱。  相似文献   

10.
据说印第安人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说提供了佐证。类似动物的伤痛反应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恩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0,(10):41-41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云会交流。但是,它们在说什么呢? 一项新研究发现.像叽叽喳喳的蟋蟀或者夏天晚上闪亮的萤火虫一样。云确实会彼此“交流”。这一令人惊讶的研究结论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一发现可能对理解地球气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动物园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那些体色特征明显的老虎、斑马和长颈鹿等。在我们的耳边经常会传来这样稚气的声音:“动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呢?动物这样的颜色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19):29
正人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声音陌生?将自己的声音录下后,重新放给自己听,通常你会觉得这声音不像是自己发出的,而别人一听,就能确认那是你的声音。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我们说话的声音,除了通过空气振动传到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14.
问:枪支在射击时一般都会发出“呯”的巨响,为何装上消声器后就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呢?消声器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高一学生)答:其实,枪支的消音器是运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来为枪消音的。设想一个气球,如果你用一个钉子击破气球,它会产生巨大的爆破声。但是如果你松慢慢松开  相似文献   

15.
陈健美 《科教文汇》2013,(14):118-119
概要所谓的敬语,就是用来表达说话人认真谨慎地对待了听话人以及话题中出现的"尊敬的人"的语言。那到底谁是"尊敬的人"呢?这是根据场合不同就不一样的。关于这问题虽然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总而言之有一些规律的。掌握好这些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经贸日语场面的对话,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用错敬语了。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11,(2):51-51
大脑会过滤掉不想要的噪音,就像电视遥控器上的消音按钮,让人们集中于正在听的声音。但如果是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呢?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脑中有一个音量设置网络,能选择性地把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调大调小。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不能像人那样说话,但它们一样能够进行交流,其交流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声音是动物通讯中最常见的形式,由于动物的发音机制不同,产生的种种奇妙的声音也大相径庭。哺乳动物用  相似文献   

18.
庐山有三大谜,即:庐山雨自下而上;山上无蟑螂;天池有佛灯。什么是庐山的佛灯?即庐山的大天池、文殊台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会突然涌出十到数百点闪烁的荧荧之光,这些火光时聚时散,忽明忽灭,变化多端,这就是佛灯。 佛灯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形成的呢?有的说这是山下灯光的折射,有的说是星光在水里的反射,有的说是一群大萤火虫在飞舞,还有的说是山谷中蕴藏着能发出荧光的矿石。其中普遍的看法,认为佛灯是磷火造成的,系山中千百年来死去的动物骨骼中所含的磷质,在空气中自燃所造成的。但也有人反驳此观点,认为磷火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孙为红 《科教文汇》2007,(11X):76-76
许多教育者研究证明,孩子的语言充满纯真和稚气,在他们的语言世界里找不到半点虚假,也没有一丝的怯意。在语言交流中,他们是人类最勇敢的群体,只要他们想说,就没有不敢说的话。由此看来,在对低年级进行口语交际过程,教师不必考虑学生“不敢说”,而是寻找如何使学生有“想说”的欲望。那么,在进行口语交际课时,如何使学生最容易产生想说的欲望呢?我们做过如下的尝试,确实取得了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4,(6):50-51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