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聿 《山东教育》2004,(16):61-61
过去,人们对“怎么学”的回答是:记住它!谁擅长记和背,谁就能得高分,学习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要想靠“记住”来学习,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那么多信息、知识,谁也不可能都记住,也不是所有的都必须记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在“过程”中是否学会了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相似文献   

2.
过去,人们对"怎样学"的回答是:记住它!谁擅长记和背,谁就能得高分,学习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想靠"记住"来学习,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那么多信息、知识,谁也不可能都记住,也不是所有的都必须记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了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一、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一直认为自己是教育教学的权威,学生只是知识的接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对“怎么学”的回答是:记住它!谁擅长记和背,谁就能得高分,学习过程远不比结果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要想靠“记住”来学习,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纷至沓来的信息、知识谁也不可能都记住,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记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在过程中是否学会了怎样学和怎样思考,以及通过过程切实掌握了知识。老师这样讲故事首先,让我们领略一堂美国孩子的阅读课。这节课老师要讲《灰姑娘》。她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4.
认知心理学家司马贺在《人类的认识———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一书中写道:“学习过程是对一系列符号的学习、存储以及以后的提取和应用的过程。学习不能只靠记忆,还应会利用,能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一观点,是把学习过程看作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倘若教师只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结论,在教学方法上自然只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结论,在教学方法上自然只需要教师一人讲解,一讲到底,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不可能得到发挥;再者,由于学生没有深入参与并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不但…  相似文献   

5.
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上。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学生个体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有效的问题来表达,问题是教学方向和教学动力生成的核心要素,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都直接以学生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为朝向。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没有问题,学生不可能不回答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者不可能不反馈信息给学生。区别在于,一般教者对学生的回答,用“你回答得对,请坐下”或“比较正确,请坐下”之类的评议随意反馈一下就算了,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复习学案”的原因 第一,高中地理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输入大量信息,学生也不可能把信息全部储存起来。而“复习学案”是一个信息储存库,可使学生随时随地提取信息。第二,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异。第三,传统的复习内容大多写在教案上,要求学生记住什么,理解什么……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而复习学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孙铭 《陕西教育》2005,(10):35-35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摔跤、跌倒之时.这就是打击。但有一点要记住不管你是怎样“跌倒”的,不管你跌得怎样.一定要爬起来!因为: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备课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狭义上的备课是为澡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现在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应该是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恢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告诉我们:“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反馈”、“矫正”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错误,本人往往通过学生练习(包括考试)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缺陷,然后通过分析、讲评来矫正。本文试图分析学生练习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找到矫正这些错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巧用认知记忆策略突破词汇大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敏 《教学与管理》2009,(12):64-65
我国英语教学中,词汇学习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次要的,词汇量不够也阻碍许多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汇的学习和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足够词汇,语言无意义。Laufer认为,“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不知道篇章中词汇的意义,是不可能理解篇章的”。因此,词汇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尽力记住生词,而词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有效记住所学单词并储存起来以供将来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老师,你发表在《教师之友》上的《应该怎样“承认现实”——答何杰老师》,我已经看了。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一致”或“不一致”,而是我们在对话在交流。商榷的目的不一定是要谁说服谁,而是双方在思想碰撞中获得更多的思想,是吗?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第一节课,因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不太了解,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不清楚,加之科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通常比较多,所以老师都养成了习惯——上一节准备课。通常是师生互相认识,讲讲科学课的重要性,浏览一下本册书要学的内容,说说学生下一节课要做的准备,另外提出上课的要求,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要求太多,学生也没有记住几条,效果不是很好。我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学生一起签定一个“小科学家的小合同”。  相似文献   

15.
首先 ,质疑是自主学习的标志。要搞好素质教育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必须以“学”为本 ,以“学”为中心 ,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自主学习又离不开质疑。认识规律告诉人们 :任何自主性学习都不可能回避一个“疑”字。在输入信息的过程中 ,必然会产生思维撞击的火花 ,产生各自的一些疑问 :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义和未通之理等等。这就需要通过质疑解难来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对此 ,前人有过许多论述。诸如“学则须疑”“释其一疑 ,便长一智”“学贵善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等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对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限于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而是具有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系统化能力;不是要求受教育者什么都知道,而是知道“如何”以及“怎样”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的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魏红春 《科学课》2009,(9):55-56
新学期第一节课,因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不太了解,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不清楚,加之科学课需要准备的东西通常比较多,所以老师都养成了习惯——上一节准备课。通常是师生互相认识,讲讲科学课的重要性,浏览一下本册书要学的内容,说说学生下一节课要做的准备,另外提出上课的要求,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要求太多,学生也没有记住几条,效果不是很好。我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学生一起签定一个“小科学家的小合同”。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曾大力提倡学习过程中要“不耻下问”。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实际中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困难时并不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寻求可能的帮助。为此,一些学者将学生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求助行为,当作有效利用他人信息资源的一种特殊认知策略和人际社会交往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记住大量的词汇。记住单词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高低的条件之一。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外语单词难记,记忆不牢固,容易忘记,学习中需频繁地查阅词典。记单词成为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老大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生进入高中后变得格外敏感,非常在意老师对他们的称呼。因此,老师称呼学生应与时俱进。第一学期主要是激励全体学生,可随时称他们为“优等生”,告诉他们“你们都是优等生”,“你们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谁也不比谁落后”。并要求学生思想上不能放松,精神上不能懈怠。第二学期学生的成绩落差自然会产生,此时应称呼那些成绩落后的为“没找准学习方法的学生”,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我可能要落后,我的勤奋和努力一定要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基础”。这种称呼能鼓励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或者总结,然后移植到其它学科,使学习方法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