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其厚 《出版史料》2010,(3):120-125
陆费逵(1886~1941),复姓陆费,名逵,字伯鸿,号少沧,浙江桐乡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百年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在我国出版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他与中华书局的功业,对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贡献,出版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1920年7月1日,我国创办最早的一家综合性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开业,首任理事氏即是海上闻人虞洽卿。虞氏以做洋行买办发迹,亦已拥有王北、鸿安轮船公司等实业,为工商界Z翘楚。若论经济实力,不能算太强,但因其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在上海滩上的影响,却是首屈一指。不过,虞治卿挂上个交易所理事长的头衔,并非是人家白送的高帽子,他为创办这家交易所,历经艰难曲折,确实倾注了不少心血,是主要创始人之一。这家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创设.缘于孙中山先生的发起,时在1916年。早在清末,上海已有一些初具雏形的证券公司,并已…  相似文献   

3.
陆费逵人品和创办中华书局动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毁坏声誉的陆费逵 陆费逵(字伯鸿)是中华书局的开创者。对于他和中华书局的成立,近年的出版史有一则“定评”。这个“定评”的原始版本来自郑逸梅老人的’书报话旧》。他说:“1911年,  相似文献   

4.
王云五(1888-1979),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生于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主持商务印书馆达25年之久,为旧中国出版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文化事业发展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举世公认.  相似文献   

5.
高斯     
高斯,江苏省无锡市人。1923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的新闻出版工作近五十年。 1939年至1941年,他在当时称作“孤岛”的上海读书和就业时,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上海周报》、《知识与生活》等报刊上发表通讯报告、影剧评论等方面的文章。1941年冬去新四军参加革命。1943年起  相似文献   

6.
前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丁贵堂是建国后的第一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署长孔原)。他是辽宁海城人,有名的海关专家,1962年在北京病逝。丁贵堂早年留学英国,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总税务司。1937年12月上海和南京相继陷敌,他因海关在上海外滩,没有随政府西迁重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他身陷孤岛,闭门谢客,日寇一再要他出山,他坚决拒绝,称病不出,保持了民族气节。一、缪秋杰给丁贵堂的信丁贵堂是1943年春从上海脱险的,帮助他脱险的是年方27岁的在盐务总局工作的朱德君。她的父亲是国内有名…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哪项标准衡量,宁兴钦都有资格参加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生在79年前的民国。1958年,曾是首钢工人的他失去了正式工作;60岁之后,他和老伴一起,以低保度日。  相似文献   

8.
一、 对党无限忠诚1937年李白到了上海,1940年冬,党组织为了让他学会自己制造发报机,特地在威海卫路338号楼下,开设了一家“福声无线电公司”作为掩护。当时李白的公开职务是该公司帐房,和裘慧英居住在该公司前楼,电台就设在亭子间。1941年秋,党组织考虑到李白自己已能制作收发报的零件,就把开设的公司顶了出去,前楼也顶出去,这样李白和裘慧英就居住在4平方米的亭子间里,除了烧菜、吃饭、睡眠以外,还在这里继续进行发报工作。1942年7月,天气炎热,龚饮冰考虑到李白夫妇居住条件太差,难以做好发报工作,就叫他俩暂时到卢云林的…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哪项标准衡量,宁兴钦都有资格参加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生在79年前的民国。1958年,曾是首钢工人的他失去了正式工作;60岁之后,他和老伴一起,以低保度日。已经存在了10年的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字面上即可看出,它与就业挂钩,宁兴钦不在其列。这一切在2007年的夏天获得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斯诺,1905年7月19日诞生十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开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少年时期。1923年起,先后在西港中学、堪萨斯初级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读书。1928年乘船到上海。 1928——1941年,斯诺在中国居留了13年,时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他同中国革命力量建立了联系,热情地把中国革命斗争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给美国和各国人民。1941——1972年,他回到美国,后旅居瑞士,在此期间,又先后多次访  相似文献   

11.
正欧元怀(1893-1978),字愧安,曾担任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校长、上海市工部局华人教育处教育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总务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逝世后葬于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创办大夏大学1924年6月,厦门大学爆发了学潮。厦大学潮,表象是学生和校方矛盾,其本质是支持广东国民  相似文献   

12.
清末外交官姚文栋,以撰述地理著作著称于世。他还是一位藏书家,书楼名曰昌明文社书库。一姚史栋(1852~1929),字东木,号志梁、子梁,早年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1881年作为清政府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赴日本。1885年回国省亲,并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复东返。在日本的六年中,姚勤于考察研究,著有大量论述中国北方边界问题和日本、安  相似文献   

13.
日前,嘉定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案卷时,发现1张上海跑马总会民国三十年(1941年)五月七日第九次春季赛马"A"字46614号大香宾票,该票保存完好无损,色彩鲜艳,图  相似文献   

14.
1925年上海发生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和德(字洽卿,以字行)代表上海资本家阶级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运动中的表现贬多褒少,他久道很多不公正的非议,本文根据可靠的史料,重新讨论这一问题。一、组织“五卅事件委员会”合乎情理,并非“破坏”运动1925年5月15日,上海口资“内外棉”纱厂七厂(今上海国棉二厂旧址)发生劳资纠纷,日籍职员开枪打死我国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激起纱厂工人罢工抗议。5月30日上海各大学的学生在公共…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企业界,虞洽卿算得上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虞洽卿把他一生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航运业上,三北航运集团是他事业发展到巅峰的代表,是他一生中心血的凝聚。虞洽卿从“不名一文”的学徒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北轮船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集团,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在他所处的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外,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企业家在经营和发展三北航运集团中所体现的那  相似文献   

16.
杨嘉墀1919年7月出生于吴江县震泽镇一个丝绸商人家庭。他的祖父曾任震泽丝业公会会长,他的堂伯父建立了震泽丝业小学。崇文厚德的人文环境和殷实的家境,使童年的杨嘉墀较早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1932年,杨嘉墀随父母迁居上海,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中学。1937年9月,杨嘉墀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1年6月大学毕业后,杨嘉墀穿越日军封锁线抵达昆明,  相似文献   

17.
类别:新闻人才学编号——胡乔木盛产“社论”1941年2月,胡乔木被毛泽东点名调去当他的秘书。同年5月,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博古是社长,他提出每天要发一篇社论,社论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胡乔木电成了博古的约稿对象——有时,是博古请毛泽东写社论,毛泽东嘱胡乔木写;有时是博古直接约胡乔木写。胡乔木第一次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题为《救救大后方的青年),在1941年6月8日刊出,胡乔木在这篇文章中显示了他写政论的深厚功底。于是,《解放日报》编辑部“抓”住了他,约他不断写社论,光是1941年6月份便发表了他写的4篇社…  相似文献   

18.
忆浩澧     
李浩澧同志离开人世整整15年了。1975年8月9日,他是受“四人帮”迫害含怨而死的。现在,我用这篇文章来倾诉自己多年来对他的深情怀念。李浩澧,原姓孟,出生于上海。1938年进上海大同大学就读,接受了革命的影响,1939年6月参加中共地下党。1941年2月,他到了苏南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在抗日时期,经历了1932年1 月29日上海总厂被日本侵略军炸毁、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上海租界和香港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到1945 年前后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总经理王云五先从上海到香港,成立香港办事处,香港沦陷后转赴重庆成立重庆办事处,在大西南开辟出一片立足之地;以张元济为首的董事会则坚守上海,上海也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以影印、出版古籍及一些与政治无涉的书籍维持残存的一息生机。1944年7月19日第456次董事会上商务印书馆营业部主任韦福霖(字傅卿),被提升为协理,并暂代经理之职,实际上是当时上海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钱相摩,原名钱善宝,1921年出生于阜宁县城一个地主家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从上海大同大学弃学回乡,投身于当地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在苏北滨海地区参加革命,开始从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教育工作,历任阜东县郭集干校和东坎小学负责人,《前线文艺》社记者,县宣传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后在县敌工科、华中公安处敌工部工作。1947年10月,经阜东县委书记陈宏惠介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入党后不久就被派到蒋管区的泰州、镇江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向党组织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1948年7月,党组织安排他到上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