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家族主义民俗是中华民俗的基本构成元素.它成为社会文化遗产,承载着家族成员上代与下代之间产生相生、共存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广西柳江县里雍乡黄氏家族的作社、婚嫁、丧葬等民俗事项,并对家族主义民俗作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在其创作的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这些民俗事象是一种形象化的民俗资料,是通俗小说创作对民俗学知识理论的补充和提高.张恨水小说所表现的二十世纪初的生活类型,着力描写刻划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的波澜,显示出了当时时代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身处民俗空间地域的张恨水,情感和意识深受民俗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孕育了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元江羊街乡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部,是哈尼族聚居地之一。棕扇舞是元江羊街乡哈尼族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主要出现于哈尼族丧葬仪式和节庆民俗活动中,是哈尼族群众表达精神寄托与  相似文献   

4.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9):F0002-F0002,F0003
元江羊街乡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部,是哈尼族聚居地之一。棕扇舞是元江羊街乡哈尼族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主要出现于哈尼族丧葬仪式和节庆民俗活动中,是哈尼族群众表达精神寄托与审美理想的传统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外宣翻译角度出发,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与"外宣翻译生态环境"为基础,提出跨文化民俗讲解,实质上是导游适应"民俗事象跨文化讲解生态环境"并作出优化选择的过程,其目的是产出符合游客需求与外宣需要的、高质量的跨文化民俗讲解文本。  相似文献   

6.
因为丧葬仪式是根据一个地区或是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居民的价值观、生死观举行的,所以在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传统丧葬仪式。本文以对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丧葬的态度、处理方式、对死者缅怀形式以及丧葬仪式的不同,对中西方文化的生死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幸  王夏凯 《职大学报》2013,(4):44-47,68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雕龙嘴村的丧葬礼仪风俗充分展现了崂山地区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因素,客观反映了道教思想文化的生死观是如何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民间文化的一种,泛指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范围内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涵着当地原住民习俗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人生礼仪是民俗事象的一种,是人生在重大节日上举行的如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等仪式。本文以武义畲族婚丧重大人生仪式及婚丧歌曲的田野调查研究,近距离的触及当地畲族较深层次的文化艺术生活,揭示出畲族崇尚生命、恪敬孝道、祈福消灾的民俗文化,以及与此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的畲歌音乐特质。  相似文献   

9.
清代丧葬习俗的交融让满汉文化在互相碰撞、吸收的过程中保存着各自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丧葬习俗.通过满族丧葬习俗的形式、礼仪、陵墓等的发展演变,浅析清代满族丧葬习俗中所体现的满汉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0.
太岁信仰是我国社会普遍的民俗事象.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及传统文化"法象天地"、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以及敬畏君王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封建尊卑等级观念.现代研究证明:太岁是黏菌复合体,是一种天然保健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