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传统美术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意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种教学往往把画好一幅画当作美术学习的全部,用"像"与"不像"作为美术学习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正确方法,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大部分初中学生在最初上美术欣赏课时,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一般都比较浅显。在他们看来,一幅画的好与不好就是画得"像或不像",但很多在他们眼中"不像不美"的作品却是教师介绍的名画。慢慢地,他们便会渐渐发现艺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将苹果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结果学生画得很像老师画的苹果。而美国的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是这样的:他每人发一个苹果让学生画,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得不像苹果,第二次画得有点像苹果,直到第三次才画得像苹果了。以上实例体  相似文献   

4.
我对冰心奶奶的文章很感兴趣,所以读《再寄小读者》时,特别认真。冰心奶奶很关心小朋友的暑假生活,文章一开头就问:“参加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访问了哪些英雄模范?”这个暑假,我参加了美术辅导班,学到了不少美术知识,画的画比以前棒多了!  相似文献   

5.
    
美术课上,我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过了十几分钟,小朋友们陆陆续续画完了,一个个拿着他们的杰作让我看。看着他们的作品,我忍不住笑起来。聪聪小朋友将自己和爸爸的头上画得一根头发也没有,像两个和尚。我问他:"你和爸爸的头发呢?"他很得意地说:"我们刚把头发剃去了。"其实说话时,他还长着一头黑发呢。玲玲小朋友指着她画的一个小娃娃,说是自己的奶奶。我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哪有这么小的奶奶?"我随口问了句。玲玲却说:"我愿意奶奶长得这么小,我不愿她变老。"哦,多么美好的愿望。再看佳佳小朋友画的吧:咦?佳佳…  相似文献   

6.
今天美术课上,美术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就是让我们给爸爸妈妈画张像。 今天,我本想给妈妈画张像。可妈妈不在家,我就只好给爸爸画像了。爸爸回家时,我就告诉爸爸这个好消息。爸爸高兴极了,我让爸爸摆了一个优美的姿势,就开始画了起来。美术老师教我先画主要部分,我开始找爸爸的主要部分,我找了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总有些令人感到尴尬,在我们的印象中,美术教学就是"交给"学生一些绘画的知识、技能,却不能"教给"学生对美术的一份执著的爱。我们在评价一个孩子是否具有美术能力的时候,也只是单纯的"就画论画",这种评价自上而下,或许俨然就是一种评价方式,就像我们画天空就必须用蓝色,画大树就必须用绿色一样,很少有人想到会给学生带来什么难以想象的后果。日久天长,这种评价的弊端就越发凸现出来,学生在这种评价体制下,只  相似文献   

8.
梦雅 《今日中学生》2007,(16):34-35
聪聪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对聪聪疼爱有加。奶奶不让聪聪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嫌别的孩子不讲卫生,没教养,不懂礼貌……聪聪长大了,像个高贵的"小王子",他对别人身上的"不是"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不喜欢他,觉得他太高傲了。  相似文献   

9.
当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家长的美术观,以成人画的标准来界定孩子的画,以"像不像"、"颜色合理不合理"、"构图饱满不饱满"、"线直不直"来给孩子的画定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重视家庭美术教育、培养自身对美术的认知能力来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0.
美术和社会各部门中相当多的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美术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每个少年儿童早期对美术都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例如在七年级上第一课《你、我、他》中要求完成作业是画同桌之间的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要画女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带来的照片中的人物头像,有的甚至提出可否画自己喜爱的宠物玩具等.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女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照片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得更像,要求画宠物玩具的同学可能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不批准,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取闹课堂批评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挫.因此应该给他们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让他们产生"阶段性"的成果,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时期开展美术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升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活动后的评价对幼儿理解审美、发散思维、激发想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幼儿作品肯定、认同的评价,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不敢画""画不像""画不好"的胆怯心理,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还能促进幼儿在尝试中满足好奇、释放情绪、张扬个性。此外,美术活动评价还应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技能的基础上,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体验着  相似文献   

12.
现今美术教学中过多地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像与不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许多家长和学生用这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儿童画应有的想象力和稚拙感往往被抹杀掉。作品更多的是模仿和抄袭,被局限在固定的思维中,想象力得不到展示和突破。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仅仅用"像"或"不像"来评价作品必然存在偏差的。美术教学应在艺术评价观念上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留守的孩子     
正"铁蛋儿,快来吃饭了。"太阳早已经落到山的后面去了,只要太阳一离开,山沟沟里的小村庄就马上像被乌云遮住一样,很快就黑下来。奶奶端着几个小碗,站在屋门口喊在院子里跳格子的铁蛋儿。铁蛋儿是个男孩,却也能把女孩子玩的跳格子玩好。他跳的时候,那只顽皮的小狗也跟着他扑来扑去地跳,把画在地上的道道都扑得模糊了。他一边轰赶着小狗,一边问奶奶:"奶奶,爸爸、妈妈回家了吗?"奶奶敲着她的小碗,嘴  相似文献   

14.
最好的老师     
习惯闷闷吃饭的外甥突然讲起他的老师。外甥郑重告诉我,他认为最好玩的老师是美术老师。我不明白他为什么用“最好玩”这个词语而不是“最好”。“为什么?”“我画了一个储钱罐,是猪。他说我画得像一条萝卜。”外甥很开心地笑了。但在我看来一点趣味也没有,这个美术老师也没有表现出“好玩”的地方。不过外甥对这个细节却记忆的很深。“那你就是画得不像了!”我说。他羞郝一笑。姐姐把他送到补习班学画画,如果说他有什么特长的话,画画勉强算一项吧!我理解他为什么不用“最好”来评价美术老师了,假如听到的是“你画的猪很像啊!”那外甥会何等…  相似文献   

15.
又见晴天     
五月,持续不断的雨。奶奶的心又陷入了绵绵的雨季。那个雨天,奶奶抱着被雨水淋湿了的画卷,呆呆地坐在窗前。雨,打湿了奶奶的整个世界。奶奶怨恨这雨,无情的雨点毁坏了爷爷与她在这个世界上惟一的联系——那幅画,那幅奶奶最为珍爱的画。我们终于搬了家,老屋那漏雨的屋顶留给奶奶太多伤感的记忆,奶奶将画卷珍重地收进一个精巧的木匣,朝朝暮暮与自己住在一个屋子里。我看过那幅画。那是一株栩栩如生的水仙花,旁边还题了几个字——“冰心不改”。这幅画是爷爷临终前交给奶奶的,奶奶特别地珍惜。现在,画  相似文献   

16.
一个由中国转到美国上小学的小女孩儿,刚到美国很不习惯,回家跟爸爸说:“我们学校可乱了,上课就不像上课的样儿。”她爸爸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就不管。上美术课时,把大家带到外头,指着一座房子说就画这个,大家就开始画,还都说着笑着,想咋画就咋画。他们都画得乱七八糟,有的把房子画成圆的,有的画成轮船的样子,一点都不像,还问老师画得好  相似文献   

17.
从小,奶奶就经常在我耳边唠叨:"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别像奶奶一样再吃没文化的苦了。"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个经典的故事:美国教师要孩子画苹果,是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发一个,孩子们可以摸、闻,甚至咬上一口,孩子们第一次画出来不像苹果,第二次也不像苹果,第三次画出来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是拿着一支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要领,学生一次就成功,个个画得像苹果。反思这两种做法:我们是去关注过程,还是去关注结果。通过画苹果孩子真正收获了什么?我们认为:美术课堂,应该给孩子一只“生活中的苹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直面中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说""不想""不画"的现状,探究如何进行自主、自由创作,并对陪学生"瞎说""瞎想""瞎画"进行基本的阐述,希望以此为基础,为中低年级美术课堂创作寻找到一些希望与亮点。  相似文献   

20.
张豪 《辅导员》2012,(Z1):93
奶奶,您别动,我现在要给您画张像。您头上的黑发,已经夹了不知多少根银发,大概是过度操劳造成的吧。在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长着一双"奇特"的眼睛,时而喜,时而惊,时而严。当我考试得了好成绩或者哪篇作文得了奖时,您的眼睛就会放出喜悦的光芒;当我做错事时,您的眼睛变得严厉起来。你头的两侧是两只很灵敏的耳朵。有时候我趁大人不注意,便偷偷到书房里玩电脑。可您一下子就听见了开电脑的声音,把我从书房里赶了出去。奶奶,不要动,该画您的鼻子了。您的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