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大会主题。主题,是灵魂,是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规定着党扣国家奋斗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很多,但从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来看,主要来自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晚年的新社会主义思想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在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指导下,以追求本国利益为宗旨,兼顾道义的原则。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走出了新时期我国务实、和平外交之路,既维护了本国的利益,又能和平、和睦、和谐地与各国相处,是对古代务实王道睦邻外交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前两年的和平崛起到中共十七大我党明确提出和平发展战略,这一提法的转变表明我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也是我党外交思想日趋成熟的表现。这一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它的贯彻和实施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发挥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4.
“和”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中。以毛泽东、周恩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战略性问题,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树立新安全观,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战略思想。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和平外交理念也不断得到丰富、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了新的成就.本文拟对和平发展合作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考察,厘清其演变轨迹,梳理其逻辑关系,探寻其中的历史继承关系和开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被动状况,真正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所面对的历史课题还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中国和平发展、矗立于世界之林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7.
中共八大根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确定了和平外交的思想。和平外交是中共八大外交思想的主旋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共八大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共八大外交思想的目的。中共八大召开后,新中国对中共八大所确立的外交思想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包含了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态度和决心。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式,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纲领。随着中国外交思想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其基本精神就是将政治外交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外交。本文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的外交策略:第一,积极参与促进和平与发展;第二,强化公共形象,肩负大国责任;第三,加强和改善各大国的关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外交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和平外交的转变过程,在党际交往的对象上由与一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发展到与多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在交往的内容上从侧重于政治领域逐步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尊重政党政治的多样性和政党格局的多样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国际环境,以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通过对话交流治党治国经验和磋商重大国际问题,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加强多边接触与合作等已成为新世纪中国政党外交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创新探索,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引起了海外中国学的广泛关注。从议题导向、价值诉求、基本内涵、逻辑机理等方面来看,海外中国学围绕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全球治理观这三个维度来展开讨论。其中,多数研究较为客观中立,但也不乏曲解甚或错误认知。因此,准确把握和分析海外中国学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认知,有望推进中国理念的对外传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良好的智识空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以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为外交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其首要目标;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邓小平新时期外交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快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提高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正处于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外交的作用来处理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经济外交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创造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是实施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措施。经济外交作用巨大,可以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充足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供给,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为在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并有助于我国谋求和平、稳定的大国关系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但经济外交也有其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经济外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从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出发,对当今世界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完成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一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为构建世界“大三角”的外交战略,促进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确立;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不结盟,不当头,以发展求安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谋求一个安全稳定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兰池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32-37,87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和平外交思想,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准备阶段,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臻完善。其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和平促建设,以建设求和平","中间地带"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都是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科学内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代领导人领导中国制定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以崭新的和平形象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时期即已确立,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领导的改革开放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立足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高屋建瓴,拓展了和平外交政策。历经三代领导人的不断推动,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山日趋完善与成熟。中国50多年的外交实践证明,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外交思想经历了一系列转变,其转变有内在的理路,即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包括理性的民族主义、传统的和谐主义、包容的多元主义。剖析毛泽东外交思想特质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外交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外交领域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以和平发展为主线,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合作、和谐的哲学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半个多世纪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适时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谐、包容、共赢、发展等为基本内容,它源于协和万邦的"王道思想"与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理念,蕴含了平等互信、包容合作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文明观,对于促进全球化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全球性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并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以期能更好地推进和谐世界构建。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纷繁复杂的外交局势在外交理论和治理体系上做出的伟大变革,也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梦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梦的目标所在。作为当下中国核心外交理念,它必将引领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科学构建国际秩序新格局,维护世界的持续和平发展。因此,分析研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内涵,并从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四重维度进行阐释,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全世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