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周瑜戳着孔明的额头:"给你三天,凑不齐10万只箭,仔细了你的皮!" 孔明走后,周瑜冷笑着对鲁肃说:"孔明这狐媚子,仗着有几分伶牙俐齿,作这轻狂样儿给主公看,调唆他联刘抗曹.正好寻事把这小蹄子撵出去." 鲁肃很着急,来找孔明.孔明让他带着草船上江,笑着打趣:"这会子还不急,你且待我吃了这一杯酒再说."  相似文献   

2.
却说玄德访孔明三次而遇,孔明于隆中详细分析了未来证券市场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做股票的人都知道趋势的重要性,"价格以趋势的方式演变"在证券  相似文献   

3.
小呆 《初中生》2005,(15):45-46
1 草船中. 鲁肃:"这样真的可以借到箭吗?孔明先生?" 诸葛亮:"相信我."  相似文献   

4.
《失街亭》说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魏将司马懿率兵迎战;孔明遣马谡守街亭,由于马谡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了马谡。历来人们对马谡的评价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而对孔明的评价则是:料敌如神,深谋远虑,执法如山云云。对此,我不敢苟同。以往,向孔明建议采用安抚人心的策略,平定南蛮孟获等叛乱而  相似文献   

5.
<失街亭>一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比如对马谡的"三笑"和孔明的"三哭"的描写."三笑"的原因很明显,不管笑谁,都是马谡自视甚高的表现;"三哭"则不同,分别反映了孔明不同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相似文献   

7.
时间:蜀后主建兴六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桌上置有简陋酒器。营帐门口有四名佩刀武士把守。开幕时,孔明手握羽扇独坐,马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脸色铁青)大胆马谡,你失守街亭,折兵数万,该当何罪?你狂妄自大,不听王平劝谏。你枉读兵书,脱离实际,违反军令,罪加一等,当以军法处置!来人啦……马谡:(跪着,头触地)愚臣罪该万死!孔明:(喘着粗气)来人啦!推出…  相似文献   

8.
<正>1.周瑜戳着孔明的额头:"给你三天,凑不齐10万支箭,仔细了你的皮!"诸葛走后,周瑜冷笑着对鲁肃说:"孔明这狐媚子,仗着有几分伶牙俐齿,作这轻狂样儿给主公看,调唆他联刘抗曹。正好寻事把这小蹄子撵出去。"鲁肃很着急,找诸葛。诸葛让他带着草船上江,笑着打趣:"这会子还不急,你且待我吃了这一杯酒再说。"2.那魏延先是一怔,复又一悲。虎目已滚下泪珠儿来,真真是痛断柔肠。而姜维早已  相似文献   

9.
时间:蜀后主建兴6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  相似文献   

10.
正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广场玩,看见远处有人在用纸做成一种灯,底下用两根竹竿交叉,在交叉的地方点燃了蜡烛放在上面,一会儿只看见纸鼓了起来,下面的人慢慢松手后,纸灯就摇摇晃晃飞上天。我赶忙问妈妈:"妈妈,那是什么呀,怎么还能飞上天?"妈妈告诉我说:"你还记得《三国演义》里面的孔明吗?""记得呀,那不就是诸葛亮吗?"我回答道。妈妈说:"是呀,就是孔明发明了这种灯,所以人们就叫它孔明灯。"我又问妈妈:"那为什么孔明灯可以飞上天呢?""你回家时查资料吧!"妈妈说。一到家,我就赶紧打开电脑上百度查找。原来,在灯里点燃蜡烛后,灯里的  相似文献   

11.
<正>空城计,出自《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意思就是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而说到空城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摆的那场空城计了。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进攻孔明,到了城下,却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智慧的象征,“草船借箭”“智借东风”等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但在我看来,其中“草船借箭”一章非但未显出诸葛孔明之智,反有弄巧成拙之嫌,损孔明神机妙算之名。周公瑾尝问孔明:“水战以何为先?”孔明对曰:“弓箭。”我认为不然,以当时造船之术,大小战船无不为木制成,木遇火则燃,我以为“箭”字前加一“火”字方为水战之精妙计策,此等区区小计孔明怎会不识?若真如贯中先生所言,当夜大雾漫江,孔明前来借箭,曹军不知虚实,怎敢轻出?事情按书中发展便是曹军乱箭退敌,使孔明计谋…  相似文献   

13.
吾师孔明     
东汉末年的某一天,我哀叹道:"活了十几年,竟然一事无成!"我那年迈的娘担忧我日后一事无成,就委托熟人将我引荐给了孔明先生当学徒。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之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后,一个名叫严畯的儒生提了一个刁难的问题: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之"三顾茅庐"中认为:"凡三往,乃见"为"一共去了三次,就见面了";并认为"三顾"是"多次"、"再三"、"频繁"的意思。笔者以为不可。应是:"总共去了(光顾)三次(隆中),第三次(哦)这才(在草庐)会见了"。三顾草庐与孔明出山更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波波同学刚开始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时候,总有点弄不明白:蜀国丞相诸葛亮又称孔明先生,他到底姓诸葛还是姓孔?其实,诸葛是姓,亮是名,孔明是字,他还有一个号叫"卧龙"呢。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知识,我们中学阶段要开始大量接触啦。不要紧张,传统文化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枯燥,而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妙趣横生呢!  相似文献   

17.
一日,诸葛亮与周瑜在大寨中商议破曹之计。周瑜命诸葛亮10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孔明说:"小菜一碟,包在俺身上,只消三日,便可交纳十万支箭。"(画外音:"高效率"公司让你投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回报。)周瑜说:"军中无戏言。"孔明盹曰:"地球人都知道,俺愿立军令状。"  相似文献   

18.
<正>《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不仅记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还刻画出了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著名、也是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孔明。作者在刻画孔明形象时用墨最多,全书共120回,从第38回定三分隆中决策到第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叙述从孔明出山到死于五丈原军中28年间的事迹用了一半以上的篇章,可见孔明在作者心目中地位之重。毛宗岗在评论《三国演义》时将孔明评为智绝,笔者认为,孔明无论是在军事、政治、外交还是治国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其治理蜀汉,发展蜀国经济,增强国力军力,也为蜀汉政权能够在他死后继续得  相似文献   

19.
孔孟后代     
武官与文官同席看戏,演《七擒孟获》。武官曰:"这孟获如此野蛮,不服王化,七擒七纵,犹且不服,想不到孟子后代,竟会有这样桀骜不驯之人!"众皆掩口而笑,一文官曰:"吾兄所说极是,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孟获强多了。"〔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孔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在三国时期,魏国、吴国势力都大于蜀国,而蜀却能与魏、吴二国抗衡,功劳不在刘备,却在孔明。今日,研究传统文化,怎能不研究孔明呢? 刘备屯兵新野,徐庶(字元直)见刘备,建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天下大计,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从三顾茅庐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