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哭娃小麦     
杨明月 《作文》2020,(4):22-22
我的弟弟叫小麦,他很爱哭,我和爸爸妈妈都叫他"哭娃"。有一次,我们要开车出去吃饭。我跑得比小麦快,先上了车。小麦看见我第一个上车很不开心,哇哇大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好。直到我说第二名最厉害,他才不哭了。还有一次,妈妈送我去上英语培训班后,带小麦去抓娃娃。  相似文献   

2.
幽默     
《教师博览》2013,(3):32-32
<正>自恋的学生有一次,语文老师留了一个半开放的作文题"我最佩服我母亲的",作文交上去,到了点评的时候,老师一脸无奈地说:"我知道,你们觉得写什么最佩服我母亲的勤劳、艰苦之类的,有点写滥了,想推陈出新,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写‘我最佩服我母亲的儿子’啊!"诚实的老板我向老板提出涨工资,老板对我说:"我们公司虽小,但人才济济。你看见传达室那个老头儿了吧,他有  相似文献   

3.
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哪里有他,哪里就有笑声。他,就是我们班的幽默之最——洪文杰。有一次,洪文杰向我借铅笔,我没答应。"求求你了!我最最亲爱、最最要好的朋友……"望着他那哀求的眼神,我有些动摇了。可最后,理智告诉我千万不能借,这倒不是因为我吝啬,而是洪文杰每次还回来的东西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他太不爱惜别人的东西了。正当我们僵持不下时,他竟然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军训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这些"第一次"中有欢笑、有痛苦、有恐惧、有无知……都那么令人难忘。比如第一次独自坐公交车时,我把钱交给司机叔叔,他示意我塞进投币箱里时,我的脸唰的一下变成了红苹果。第一次上学时在学校门口和妈妈道别,我突然抱住妈妈的腿不放,哇哇大哭起来。第一次一个人留在家里做作业,我被时钟的滴答声吓得毛骨悚然,一动都不敢动……在所有的难忘的"第一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军训。五年级下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去东莞军训。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军训。从学校出发到训练营地坐大巴要一个多小时,但兴奋的我们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整个车厢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里有一个传说,坐在我前面的那个男生,五次夺得了年级第一名,甚至远远甩开第二名二十多分。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为他感到骄傲。班主任老师总会自豪地说一句:"年级第一是我的学生。"渐渐地,他的名声传遍全校。同学们也不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喊他"学霸""永远的第一"。每次同学这样喊他,他总会一笑而过。有同学问他有没有压力,他说:"没有,我从来不把自己当作第一,别人总有一方面做得比我好的。而且,我为什么非要当第一呢?"  相似文献   

6.
等待冰融     
正我从未曾想过,一个13岁的学生会说出如此冰冷的语言——"如果今天我手里有刀,我一定劈了你……"他是我班的学生。印象中,他没有一个好友,很多同学都在与他短暂相处后便疏远了他。他很少有开怀的笑。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们很少有交流,因为,我也不喜欢他那阴晴不定的表情。接触少,我们冲突的可能性几近于零。但那一次,我们之间却爆发了"战争",也就是那一次,我开始试图去了解这个人——这个13岁的男孩。那天早上,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做着早操,只有他,懒洋洋地站  相似文献   

7.
正恰当的地点,我们用恰当的语言交流。交流就是你的心里有我,我的心里也有你,否则交流就成直流了。初中时候,我从学校小卖部老板那儿,第一次知道"人脉"这个词。老板坐在床上吃面条,垫着砂锅的是一本盗版成功学书。老板跟坐在门口玩儿的几个小家伙说:"你们啊,谁将来能当多大的官,要看跟他最亲的几个人能当多大的官;谁能挣多少钱,要看跟他最亲的几个人挣多少钱。"  相似文献   

8.
开心格格     
《小学生》2009,(4):2-3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这时候,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就得他回答啦。"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还知道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     
正常常听说"凡事都会有第一次的"。的确,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经历无数的第一次:有意义的,毫无意义的,会深深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或者隔一天就会忘记掉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经历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因为它们给我们开创了一条走上成长的路。而此时,我希望跟大家分享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春假的一个星期里,八岁的我天天待在家里无聊透顶,动画片也看腻了。这时,爸爸站在窗外面往里面挥了挥手,叫我出去。二话不说,我赶紧穿  相似文献   

10.
我家和王慧阳家离得很近,我们经常一起去游泳。吃零食时我们也"有福同享":他要买一袋署片,我就买一包虾条;他要买一瓶汽水,我就买两支雪糕……没的说,我们俩可以称得上是"铁哥们儿"了。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忘了带格尺,本有的自  相似文献   

11.
曹旭 《教师博览》2014,(6):38-39
<正>王运熙老师很低调,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蔼然"长者,谦谦君子,即之也温。其实,作为他的学生,我们都有点怕他,因为他在"蔼然"、"平和"的外表下面,内心有一股学术的精光。我第一次见到他,就听他批评某个名家,让我很吃惊;他会参与报刊上的学术争鸣,也要求我们参与。他上课的时候说,学术争鸣是他论文题目的来源之一。他的思想像剃刀一样锋利,虽然批评的话轻声轻气,语气温和,但只要经他批评轻轻一碰,问题就会出血。王老师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做学问是天下最老实的事,如有不老实的地方,就怕王老师的镜子照。  相似文献   

12.
陈盼 《初中生》2012,(Z5):51-53
正开学后,听同学说万老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万老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还是学校的副校长。有一次上语文课时,他告诉我们,他以前工作的那所学校的学生都叫他"万老",他还说"万老"两个字既亲切,又符合自己当前的岁数,他很喜欢同学们这样叫他。于是我们班的同学也叫起了他"万老"。  相似文献   

13.
教育沙龙是我校教师最感兴趣,也是最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形式。有教师说:"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一个个观点鲜明的教育理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带给我们"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次丰厚的收益。"教育沙龙正成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业务成长、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4.
老槐     
人人心中都有最神圣最喜爱的一角,它是童年的一份依托,是历经酸甜苦辣后仍令你感到幸福的一角。这一角在我们心中占据了不可磨灭的位置,我也不例外。当我遭遇挫折承受痛苦时,他会默默地告诉我:"撑下去,撑下去……"像是背后有股神力,令我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和他相处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就像跟朋友、跟亲人在一起;和他相处时,我的心是多么温暖,好像盈满了爱和关怀……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高中生》2008,(5):24-24
"如果小孩需要一个家,领养是一件最美好的事情。当马多克斯三个月大时,我在一个孤儿院第一次看到他,我久久地抱着他不愿意放手。最后他睁开眼睛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不知不觉中我的眼泪流了下来,他却笑了。以前我一直认为我跟孩子们相处会有一些问题,我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幽默的哥哥     
邵博哥哥是个十分幽默的人。有一次,我们全家和他们一家一起出门旅游。在宾馆里,他给我讲了许多笑话,其中最好笑的一个是:有一次,一个人喝醉了酒,他回家时发现月亮已经升起,可又看不清楚,就问一个路人:"现在天上挂着  相似文献   

17.
爱在别离时     
他是我的小师弟,我们是同乡。在老乡会上,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就很钦佩他。他虽然是新生,但在外面已经有了兼职工作。在大家坐在一起谈论今后出路时,他的眼神是最坚定的,话语也是最利索的,他很清楚自己将来的路要怎样走,那个专注、认真的眼神总让我不自觉地多看他几眼。  相似文献   

18.
<正>讲讲小伙子阿奇的故事。他是我老师的孩子,85后。读中学的时候,我就认识阿奇,因为他是老师此生最得意的"作品"。老师教的是美术,阿奇最厉害的也是美术,大学读的学校是全国著名的八大美院之一。阿奇毕业后,干的是设计。我看过阿奇的作品,跟他名字一样,风格奇特有个性,想象力丰富,真的很棒。他的性格呢,也是一样,风格奇特有个性。阿奇的性格怎么个奇特有个性呢?他的父亲跟我讲了两件事:阿奇工作的第二年,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19.
弟弟     
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吗?"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20.
尹小华 《生活教育》2013,(10):123-124
罗恩·克拉克,美国当代著名优秀教师,其教学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曾经是他最不想从事的职业,但一次迫于父母压力而"误入歧途"成为了一名教师。从此以后,他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究竟有什么魔力呢?他究竟用了什么"邪门怪招"呢?带着这种疑问,我阅读了他的著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从开始的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到最后对这位"降魔高手"肃然起敬,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奇思妙招,而是因为很多我们感到似曾相识的"工夫"被他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我们好像总差那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