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张忠芳 《文教资料》2014,(16):11-12
南宋初期的袁去华,词作颇具特色,尤其是寄慨国事的爱国词,意境雄浑开阔、音调悲愤苍凉,体现了他的个性和品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因之,袁去华在南宋初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爱国词人。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对他的词作,历代评论家都有很高的评价,以豪放派冠之.但是,翻开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却简直是一个愁苦的世界.愁情主题,是辛弃疾词作的一个突出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南宋爱国词人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复国,收复失地。其词作感人之处,就在于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理想不能实现时的悲愤之情。陆游还创作不少的表现其闲逸意绪的作品。这与陆游的生活环境与心境有直接关系。对这类作品的分析研究,对探讨陆游的整体人格思想,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存词六百余首,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气势豪放,用典精妙,感情沉郁。尤其是他的爱国词作情辞慷慨,爱憎分明,或表达“整顿乾坤”的豪情壮志,或表现对南宋苟安局面的不满,或表现壮志难酬的偾懑与慨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现就其词作的爱国思想浅析如次。首先,辛词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及民族苦难的深切忧虑。如作者早期写作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者到达造口,想到中原失地得不到收复,百姓沦于金兵铁蹄的蹂躏之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 陆游的很多诗词都洋溢着浓烈的爱国激情,因此我们常称陆游为南宋爱国诗人。但很少有学生知道他还有柔情似水的一面,《钗头凤》是表现他爱情生活悲剧的词作,是他痛苦心灵的透视,格调凄楚、哀婉、催人泪下。所以,教学中我们确立了以读促品,展开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总结欣赏诗词的方法,通过知识迁移,升华为能力,使学生获得解读诗词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潘天英 《文教资料》2012,(12):14-18
张孝祥是南宋前期著名的爱国文人,辛派词人的先驱。20世纪以来关于他的研究从单一走向丰富和全面。80年代以前的张孝祥研究以生平事迹的考证、作品的笺校和词史地位的探讨为主,80年代以后关于他的诗歌、词作和思想研究全面繁荣,向着全面、求实、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也是当时才气横溢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爱国将领。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年代里,他用那悲壮豪放,“金石”铿锵的词章,揭示了时代的悲愤和苦难,抒发了民族的哀怨和希望,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和抱负。辛弃疾的词作在南宋爱国词坛上,无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堪称为一面光辉的旗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相似文献   

8.
华岳为南宋后期“以气节特闻”的爱国诗人。他的诗风格多样,主要以粗豪使气、悲愤沉郁、真率浅显、清新自然为主,与诗坛流行的。江西”、“四灵”、“江湖”诗风迥异,在南宋后期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对他的词作,历代评论家都有很高的评价,以豪放派冠之。但是,翻开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却简直是一个愁苦的世界。愁情主题,是辛弃疾词作的一个突出的主题。根据其生活和创作历程,辛弃疾的愁情主题的词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仕宦稳定的20年(1162-1181);二是42岁以后,罢官不定的25年(1182-1207)。纵观辛弃疾的词作,他一生词作愁情的主题的特征是“闲愁”,一种与众不同、意味独特的“闲愁”。一、辛弃疾词作“愁情”主题的内涵仕宦时期,辛弃疾的“闲愁”,是以悲叹…  相似文献   

10.
周静静 《文教资料》2008,(28):97-99
南宋时期寿词特别发达.刘克庄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在创作大量爱国词的同时也写了占其全部词作将近1/3数量的寿词.其祝寿词可以分为"自寿"、"寿人"两类,自寿词再现了刘克庄闲逸、愤懑和疏狂的心理历程;同时,部分寿人词也反映了他人格中的污点.  相似文献   

11.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著名词人,目前对后村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爱国时政词,对其词风则基本定性为豪放排宕。通过对刘克庄花卉鸟兽词咏物词中"物"、"我"关系以及"我"的感情的分析,说明后村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南宋文学家晁公遡的不少诗作表现了抗金复国的时代主题,反映了金人的侵略战争和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他有更多的作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官府的横征暴敛,披露官场内幕和各种社会矛盾,将封建官吏的日常政务引入诗中,对宋诗题材具有明显的开拓。其数量较多的日常题材诗作,富有生活气息,以俗为雅,意趣不凡。在艺术上,晁公遡的诗歌避免了北宋后期诗歌的典奥,风格平易,反映了南宋前期诗歌逐渐走出了江西诗派的樊篱。  相似文献   

13.
选堂先生"形上词"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上词“就是用词体原型以再现形而上旨意的新词体”。落想、学养,是创造“形上词”的首要条件。饶选堂先生自幼追步具“理趣”之诗风,中年以后,更认为诗词不能只局限于人间,因而尝试创制形上词。形上词并不等同于玄学、理学词,而是“合声文、形文、情文三者而为一”,是对传统词境的开拓和超越。创制的目的,在于以积极的态度,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词人姜夔,青年时期为谋求出路,往来江淮十余年,五次寓居合肥。赤阑桥,是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宋光宗绍熙初年姜夔第三次寓居合肥时填写了四首词作,在《淡黄柳》词序中,姜夔提到他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五年后,姜夔在七绝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其二)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由此对姜夔寓居赤阑桥,邂逅合肥女子,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结为知音的缘由,作粗略地考证。  相似文献   

15.
未为尧舜用 且向烟霞托——论陆游隐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存词145首,其中爱国词不到20首,隐逸词约70首,纤艳词50余首,可以说隐逸词在其词中占了一半。在世乱政昏的时代,他报国欲死无战场,屡被投闲置散,抑郁之际,栖心于佛道,啸傲于烟波,在山水林泉之间构筑着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寻求大自然的庇护和解脱。具体而言,其隐逸词可分为道家词、渔隐词和田园词。  相似文献   

16.
苏婷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67-70
辛弃疾是两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留下词作629首,其中有题序的535首,数量为两宋之最。他写下如此多的有题序的词,究其原因,既是顺应题序的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其个性气质的外化体现,还与他想要实现的政治抱负分不开。稼轩词题序的交际功能集中体现在祝颂词和交游词上,其中祝颂词题序的交际功能具体表现为表达友情和交流思想,交游词题序的交际功能具体表现为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以及交友娱乐和宴饮酬赠。稼轩词题序的交际功能有着帮助受众准确理解词意和了解词人行藏出处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克庄自寿词主要写退隐生活以及不甘寂寞的心情与因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愤懑情绪,辛弃疾自寿词在平静中饱含着郁勃不平之气,有不满与无奈;辛在寿人词中恳切地祝贺对方积极处世、爱国爱民,刘在寿人词中多是为民请命之作,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同情。  相似文献   

18.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刘克庄自寿词主要写退隐生活以及不甘寂寞的心情与因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愤懑情绪,辛弃疾自寿词在平静中饱含着郁勃不平之气,有不满与无奈;辛在寿人词中恳切地祝贺对方积极处世、爱国爱民,刘在寿人词中多是为民请命之作,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同情。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并实践着抗金保宋的志向,这源自他的"补天"情结,同时,"补天"情结也影响并成就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了解这一情结形成的原因和辛弃疾为此所做的努力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