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柳州话的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州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其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均可按 AA式重叠。表具体动作的动词AA重叠式用于“AA看”、“AA点”、“AA下子”和“AA 两 /几 量词”以及“AA没 B”等 4种情况 ;而表某种动作状态的动词 AA重叠式用于“AA的”和“AA点的”。形容词的 AA重叠式包括“AA的”、“AA点的”、“AA点”3种格式。柳州话中 ,ABB式重叠的使用非常普遍 ,其词干 (A)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而 AAB式重叠是由双音形容词、心理活动词、方位词、时间词或某些短语重叠前一音节 A而构成的 ,此外还有“AABB”式、“ABAB”式、“A里 AB”式和“A倒 A倒”式等形式的重叠。所有这些重叠式的语义特征和入句功能都不相同 ,反映了柳州话重叠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高密方言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有特色的重叠式,其中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VV的”句式,意思基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过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其常用形式是形容词重叠后加上“的”字,成为“AA+的”句式。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由这两种特殊的结构构成的句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在歙县方言里,AAB、BAA都是能力很强的构词方式.它们构成的有名词(包括AAB式的时间词和方位词),还有一大批形容词. 所谓AAB式就是在中心词B前面附加修饰性的重叠成分AA.所谓BAA式就是在中心词B后面补充附注性的重叠成分AA.作为中心词的B一般都是单音节的,只有少数BAA式形容词的B才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按照这两种方式构造的语词,不但可以增加语言的叠音美,而且还分别具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4.
博白地佬话形容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有单音节重叠和双音节重叠等。单音节重叠有AA式、AA啲式、AAA式、ABB式、A死冇咁A式。双音节重叠有AABB式、ABAB式。各种重叠式都有不同的音变形式,一是纯声调变化,一种是变调的同时改变韵尾。  相似文献   

5.
Ⅰ.形容词的比较等级一、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主要有两种构成方法。1.单音节形容词和少数双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依下列方法构成:①一般情况下在词尾加-er,-est。例如:long longer;tall taller;short shorter。②以字母e结尾的形容词在词尾  相似文献   

6.
宁明白话形容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有单音节重叠和双音节重叠等。单音节重叠有AA式、AAA式、AAAA式、AAAAA式、A鬼A式、A嘿A式、A死A命式、A死时A式。双音节重叠有AABB式、ABAB武、ABB式、A嘿8B式。文章讨论这些重叠式的结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形容词最高级的构成形容词最高级的构成方法分为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1.单音节形容词和少数双音节形容词的最高级用下列方法构成:1)一般在词尾加-est。如:high highest;tall tallest2)以字母e结尾的形容词,则在词尾加-st。如:fine finest;nicenicest3)若形容词是以重读闭音节结尾、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则应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est。如:big biggest;fat fattest4)若形容词是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则应先把y改为i,再加-est。如:easy easiest;early earliest2.多音节形容词和部分双音节形容词的最高级是在其前加m ost构成…  相似文献   

8.
不断涌现的汉语新词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又给词汇系统补给"新鲜血液"。从"范跑跑"一词的仿造性来看,ABB式已经从多数是"形+形容词单音节重叠"形式变异为"名+动词单音节重叠"或"名+形容词(或动词)单音节重叠"。依据社会背景研究新词新语,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禄劝彝语形容词的词形变化比较丰富,重叠式是其重要的形态构式。单音节是禄劝彝语形容词的主要音节形式之一,也是形容词重叠式的主要基式,重叠是单音节形容词最重要的构词手段。在重叠方式上,可以将形容词单音节基式的重叠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变形重叠)。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形式多样,每种重叠式都有其固定的语义条件,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今存130余篇,其中文13篇,诗120余首. 《陶渊明全集》(以下简称《陶》)①包括四卷诗、三卷文,共8l篇.其中"重言"即词的重叠共90个(不计重复出现的次数).如《停云并序》: "霭霭停云,蒙蒙时雨."《时运并序》:"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对于这种语言现象,前修时贤已有论述,如柳士镇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②中讲到: "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AA式,二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ABAB式.我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见到的只是前一种形式.此期的AA式动词重叠常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反复与持续,尚未发展后来作为AA式主要用途的表尝试与短暂的语法意义."柳先生把形容词的重叠分为性状形容词重叠和象声形容词重叠两类,而且把后者排除在考察的对象之外,认为真正的AA式重叠的形容词是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语素叠用而成,其意义同构成它的单音节语素大体相同,即对事物作描写以及修辞上的强调.柳先生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拟借鉴其相关结论,对《陶》中的重叠现象作穷尽性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贺州本地话中的bA、bbA式形容词多为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性语素带前加成分构成,有着显著的描绘性特点,为典型的状态形容词。贺州本地话的bA、bbA式状态形容词与共同语或其他汉语方言中相同或相近结构的状态形容词相比较,在内部结构特征、语法功能及语义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形容词的量性、语言的简洁性、语言的修辞需要三个角度探讨了“数+量+形”结构得以成立并推广的原因:形容词的量性特征是数量形结构得以成立的根本原因,形容词的量性通过量词的修饰从而得以表达体现。数量形结构的出现以及日渐增多的趋势的推广动力在于现代汉语语言表达的实际需要,该结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修辞效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形补词组是海南村语中很有特色的词组 ,它由中心语形容词和补充成分构成 ,其组合规则是中心语形容词在补充成分名词或其他词组之前 ,呈现的语法意义是补充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语言材料 ,着重分析了“形十名”这一类型的形补词组 ,同时将之与以名词为中心语 ,形容词作修饰成分的修饰词组进行比较 ,两者虽然成分相同 ,但其表述的语法意义不同 ,在句中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两岸客家话有一个形容词词缀"滚",含义是"……的样子",用于单音节象声词或动词的重叠式后面,构成"AA滚"式形容词,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声音或连续不停的动作行为。它在两岸客家话中非常普遍,对此做一个综论,归纳其用法、表义,并解释其来源。  相似文献   

15.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形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他类实词相比,形容词重叠在形式上的突出特点是:重叠类型繁多、整体格式丰富、同一基式多样。重叠类型繁多主要与形容词基式的类别有关,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分别有它们独有的重叠格式,如AABB、BABA、BAA等格式,也有它们共有的重叠格式ABB式。整体格式丰富可以从词的构成、词的色彩等多角度考察,格式丰富的原因主要与词语义的对称性,句法的多功能性以及及语用的描写性有关。同一基式丰富指的是同一基式可以有多种重叠格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形容词是形容词的一个次类,它们从形式到语义上都与普通形容词有区别,一个明显差异是汉语中存在大量心理形容词带宾语的现象。心理形容词虽然与心理动词在语法分布上有交叉,但其所带宾语充当的论元角色和意向力的方向均不相同。以此为基础,《语法讲义》关于谓词小类的划分可以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9.
In Study 1, English-speaking 3- and 4-year-olds heard a novel adjective used to label one of two objects and were asked for the referent of a different novel adjective.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select the unlabeled object if the two adjectives appeared prenominally (e.g., "a very DAXY dog") than as predicates (e.g., "a dog that is very DAXY"). Study 2 revealed that this response occurred only when both adjectives were prenominal. Study 3 replicated Study 1 with Hebrew-speaking 3- and 4-year-olds, even though in Hebrew both types of adjectives appear postnominally. Preschoolers understand that prenominal adjectives imply a restriction of the reference of nouns, and this knowledge motivates a contrastive pragmatic inference regarding the referents of different prenominal adjectives.  相似文献   

20.
把殷商甲骨文中的形容词和西周金文中的形容词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形容词的数量增多了,结构复杂了。从词汇的角度看,形容词的发展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形容词的语义系统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这是词汇系统性增强的体现;从语法的角度看,形容词的发展引起了一些性状概念要素表达方式的变化,也就是由综合的表达方式转变为分析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