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述了在没落的以男权为绝对中心的美国南方社会,女主人公爱米丽努力想摆脱传统世俗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但同时又摆脱不了传统女性的影子与世俗的偏见,终究坠入悲剧深渊的过程.文章通过爱米丽这一典型人物分析,揭示了"女性"这一角色在美国当时南方社会背景下对于世俗的反抗以及保持自身尊严的坚韧不拔的意志,鞭笞了没落的世俗观念,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爱米丽悲惨的一生。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归纳为三个方面:南方社会以父亲为首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清教思想下的妇女观和贵族观的束缚使女性不能享有正常的权利;重重压力下爱米丽反抗的不彻底性。内因外因的双重作用下,爱米丽的希望彻底毁灭,最终杀害自己最爱的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4.
布兰奇与爱米丽分别是<欲望号街车>与<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人公.二者都是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当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们无所适从,最终成为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威廉斯笔下的<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与福克纳笔下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爱米丽-这两位南方女性形象,并试探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该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彷徨在南方旧传统和北方新文化之间,逐渐迷失了自我。为了找寻自我,爱米丽试图摆脱"他者"的身份,冲破传统文化、权力和制度的规训,却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成为社会更新换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爱米丽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她自小生活在封建家长制和男权社会清教传统思想的阴影中,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而她守旧的性格,又使她彻底成为清教传统和新旧观念冲突的牺牲品.爱米丽个人的悲剧,体现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子弟无所适从的痛苦和深深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8.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鬃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慧慧  周梅 《文教资料》2010,(21):20-2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怪异、暴戾的行为与当时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南方传统的象征,爱米丽身上背负着南方人往昔荣耀的深深眷恋,因此她无法挣脱旧南方道德规范体制的约束和制约,而她的人生悲剧也正是在这一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被众人一步一步地塑造而成的。文章旨在从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立足当时大的社会背景,通过主人公和各个人物矛盾冲突之来揭示出爱米丽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爱米丽悲剧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自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对该篇小说从各种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焦点集中在爱米丽的悲剧成因上.本文以对文本谨慎忠实的解读为依据,针对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展开商榷,认为爱米丽的悲惨命运是由女性和作为贵族小姐的冲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怪异行为,历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尝试应用Oaklander对尼采价值观(上帝死了)的解读去探索爱米丽小姐的悲剧命运,寻找她怪异生活的本源。通过分析她的客观价值、客观价值被打破之后做出的自由选择及做了自由选择后产生的困惑和矛盾,得出爱米丽怪异的生活是因她打破了一切束缚自己的客观价值之后产生的矛盾心理导致的,即由上帝死后的困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百舌鸟之死>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哈帕·李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南方文学传统,揭示了种族关系的母题.同时作者也承继了哥特文学的传统,塑造了深入人心且极具代表性的哥特人物形象,如暴君父亲鲍勃·埃维尔,"怪物"布·拉德雷和不幸少女梅耶拉·埃维尔;选取了典型的哥特背景,借助现实与超自然因素的结合,在恐怖荒诞的情景和...  相似文献   

14.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最受欢迎和重视的作家之一,她的写作主题和风格独树一帜,其影响超越了南方文学的地域性,使她成为世界级的作家。她笔下小人物的悲喜剧,正是动荡不安的南方社会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集《绿帘》的分析,阐述韦尔蒂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尢多拉.韦尔蒂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绿色的帷幕及其他故事》中的几部短篇故事,反映了动荡变迁的时代中普通人承受的巨大精神撞击,形象地刻画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压迫。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揭示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人性扭曲、性格变态的人物,爱米丽与时代的不相适应和远离社会的自我封闭以及其本身性本能的压抑是其变态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这个故事是爱米丽小姐的悲剧,也是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抱残守缺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也是以爱米丽小姐为代表的整个南方旧社会的轰然倒塌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从《呼啸山庄》看女性的自我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 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通过对小说中两代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的命运沉浮、挫折经历的透视 ,探讨了作家艾米莉的女性自我意识 ,展现了艾米莉对女性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独特见解 :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是女性得到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的关键所在 ,也是女性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进行不屈不挠的自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