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聆听是创造性活动,而正是这种听觉上的创造性,催生了所谓的声音艺术."①在以电影为载体的声音艺术作品中,当创作者有选择、有目的地利用声音元素,并把它们应用到电影当中去时,这些声音元素就承担起了再现电影故事中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社会、地域特征的重要任务.在电影中如何营造出一种民族化的氛围,表现出创作者浓郁的民族化创作意识,选择具有民族特征的声音元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徐长爱 《新闻世界》2014,(7):330-332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是电视剧家庭的重要一员,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特色鲜明。保护和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重点,新的可持续的保护和传承道路需不断探索。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中非遗元素的运用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播、增强群众基础进而推动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展开,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需要熟悉非遗项目并在剧中恰当有效地运用非遗元素。  相似文献   

3.
对纪录片而言,纪实是一种品格,是一种风格,而不是创作的目的。创作的真正目的是创作者借助可视形象解释历史,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以此去震撼观众的心灵;是创作者通过对客体的关照,实现与观众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牧魂》的客体呈现及其对客体与创作者、受众三者关系的阐释,在了解其主题、内容细节、镜头语言和画面语言、语言元素等基础上将纪实品格上升为思维品格。  相似文献   

4.
潘擎 《兰台世界》2012,(1):71-72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在版画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从复制到创作两个重要阶段,其中,中国版画的复制阶段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在隋唐之际便已经出现.早期的版画目的是为了印刷与出版,画、刻、印三者分工合作,刻者只需按照画者的画稿进行刻版,所以称为复制版画.古代版面最常见的就是木刻,也有非常少数的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古代版画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在广播电台任文艺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除了编辑一部分中央台及内地省市台的广播节目外,还得亲自动手编创一些可供本台播出的文艺节目,如广播剧、配乐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在创作上述文艺性较强的节目之前,少不了要深入到天山南北去采风,到少数民族地区去采访。本文试就在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广播剧素材涉及的美学意识问题作些初步探索,与同行们切磋。在少数民族地区采访,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语言不通的困难。新疆主要有13个少数民族,自成语言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汉族采编人员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对个人与民族国家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整个现代文学。本文选取老舍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从民族国家语境的角度出发,从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个人主义话语的兴起、民族国家语境中的惶惑、挣扎与抗争三个方面讨论该语境对老舍创作的影响,试图分析作为自觉的现实主义创作者的老舍是如何在小说创作中渗透民族国家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李伟 《大观周刊》2011,(44):130-130
每一次电影创作浪潮都离不开创新这一主旋律,而主旋律都以唤起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性、尊重电影创作者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电影创作者生动地发展为皈依。近年来密室类的电影扎推出现,也预示这一类创作小高潮的出现,然而作为一种类型,其叙事元素具有什么样的美学原则也成为一个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剖析密室类电影的叙事元素构成。旨在解开密室类电影的神秘面纱,也为了能使这一题材类型朝着更好、更健康,更具审美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影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所谓的"创作"依附于更多元素——声音和影像的构成都承载着创作者的表达诉求,纯文本则像纪录片的一个平面蓝本,当立体的高楼广厦随着创作的笔墨渐渐生发、成型,轰然耸立于人前,诉诸感官时,很难判断,最大的创作乐趣究竟来源于绘制蓝本,还是其后钢筋混凝土的累积搭建. 一、从卡恩的地球影像史料馆看"创作"历史的可能性 历史,作为一类题材,足可以让纪录片创作者徜徉游弋、尽情抒发.  相似文献   

9.
殷小彤 《今传媒》2010,18(10):164-165
在读图时代,影像由于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地冲击着艺术创作,已复制为主要特点的版画首当其冲。影像不断的介入影响着版画的创作。版画逐渐丧失了图像复制的功能,摆脱了仅以复制为主要目的版画创作,发展重心转移到版画创作观念和方式的变化上。面对带有明显机械复制特征的影像,以手工技术创作为主的版画创作在技术上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1955年播映的《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共创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电视映像和音响等元素反映生活真实的手段,其创作过程离不开纪录片创作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从纪录片创作的四个方面入手,探究主体作用发挥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繁复的国内外民族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呈现出以流行与民族元素融合为趋势,以个体形象可视化、碎片化传播为特点,以人口流动、旧有传播模式调整、新媒体技术影响及国家安全需要为动因的传播模式改变。从内容上防止"去内涵化"现象,树立"符合"而非"迎合"的传播态度,是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民族元素和文化隐喻性的表达,一直处于市场边缘化的地位。在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受困,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导向冲击的境况下,突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一体化"国家的认同构建,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屡屡摘获大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追捧与认可,民族文化风情也得以传播与交流.本文将对当前这些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作品进行研究,总结与提炼,以期为今后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艺术探索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广超 《出版广角》2013,(10):80-81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代表少数民族文化特质的视觉符号的总称。正确运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提高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保证。只有深入了解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的分类及不同视觉元素的表达功能,才能在民族类图书的封面设计中正确取舍,合理搭配组合,实现封面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巳对抗日题材剧庸俗化、游戏化、娱乐化现象提出批评。时隔两年,这股庸俗抗日剧的浪潮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创作层面分析,抗日“神剧”的批量生产凸显出四对矛盾。一、同质化题材饱和与电视剧创新之间的矛盾 教条的历史没人看,敏感的历史又无法呈现,逼迫着创作者借历史的壳装游戏的梦,将抗日剧改编为一个个充满现代消费元素的舞台秀,披着政治正确和民族正义的外衣,行着肆意篡改历史真实的实际,在博取观众的讶异和谑笑时,把民族经历的残酷与创伤,转变成充满各种刺激元素的商业游戏。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8年“短视频元年”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他们以“大V”为目标,以流量的吸纳与灵活转换为核心技术,以视听语言为载体,带来了丰富的优质作品。但创作者在流量红利的驱使下不断积聚,也导致创作者水平良莠不齐、创作理念混杂,甚至受众审美诉求也日渐迷惘。这导致短视频创作进入审美的“茧房”,内容逐渐趋同,甚至出现低俗化的现象。如何厘清短视频创作的思路、快速跟进手法上的创新迭代,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去了解短视频影像创作手法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王毅 《新闻界》2012,(7):28-31
"儿童本位"的创作取向体现在幼儿动画片中,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将"玩乐"作为首要创作出发点。儿童动画片要以儿童作为主角,创作者应该以儿童的视点去理解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思维去和他们进行交流,抛弃强加在儿童作品中的教育功能,让教育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以儿童的心态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