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教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古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4.
当同学们进入四年级时,就会发现课本在编排内容上有明显的变化: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读、课文(含预习、思考练习)、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四部分。“预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前,目的是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培养预习的能力。怎样才能预习好呢?  相似文献   

5.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如皋轰轰烈烈地推行着.“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学生能有效地进行预习的基础上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就成了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以初中七年级数学为例.谈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为什么要预习?预习是学习的基础,预习可以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预习可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预习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任务型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五步预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猜词能力,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和学生成绩的关系、预习效果等进行了两次调查,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学语文教学亦如此,应把“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先行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对所学材料的初步感知识记阶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组织学生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那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确定预习内容时应考虑两个“实际”,突出一个“结合”。两个“实际”,即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一个“结合”,即增长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下面分述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前预习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到初步结论是:实施英语课前预习的学生并不太多;英语课前预习内容主要是单词、短语、语法、较少是课文、课后练习;大学生大多认为英语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学教师较少要求学生英语课前预习,而且主要要求课前预习单词、短语、语法。  相似文献   

12.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无问题预览是其中之一。高、低水平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有无问题预览情况下的听力测试成绩显示:问题预览对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有影响,且对低水平者促进作用更大;英语水平仍然是决定听力理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Among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English,preview stands out a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one in English studying.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eview are given to apply in the preview of English.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困扰一些大学英语教师的“要不要预习”问题,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教师对于“预习”这一概念及其目的的理解存在误区。阐述了国外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关于“预习”的定义.并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分析了预习策略的有效性,从而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摒弃对于预习策略的错误认识,在教学中积极使用这一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增进学生物理实验预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技能和素质.文中提出了为学生提供物理实验仪器相关资料的方法,并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必要性.同时对实验预习的检查和指导提出了自己的操作方法.为进一步推动物理系实验预习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某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4个班2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问题预览方式和篇章类型两个维度,探讨问题预览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听力理解分别受问题预览方式和篇章类型的影响,但两个因素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2)就总体而言,完全预览比题干预览与无预览更显著有利于听力理解,选项预览比无预览更显著有利于听力理解;(3)会话篇章采用不同的预览方式,答题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讲座篇章中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Yang J  Wang S  Tong X  Rayner K 《Reading and writing》2012,25(5):1031-1052
The boundary paradigm (Rayner, 1975) was used to examine whether high level information affects preview benefit during Chinese reading. In two experiments, readers read sentences with a 1-character target word while their eye movements were monitored. In Experiment 1, the semantic relatedness between the target word and the preview word was manipulated so that there were semantically related and unrelated preview words, both of which were not plausible in the sentence contex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preview conditions were found, indicating no effect of semantic preview. In Experiment 2, we further examined semantic preview effects with plausible preview words. There were four types of previews: identical, related & plausible, unrelated & plausible, and unrelated & implausible. The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lausibility as single fixation and gaze duration on the target region were shorter in the two plausible conditions than in the implausible condition. Moreover,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for a semantic preview benefit as single fixation duration on the target region was shorter in the related & plausible condition than the unrelated & plausible condition.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processing of high level information during Chinese read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IP基本控制回路的预见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预见控制理论应用于IP基本控制回路,通过增设状态变量,实现了由IP基本控制回路向预见控制典型基本回路的转换。应用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了预见控制仿真研究,并利用延迟环节克服了前馈信号难以获得的困难。仿真结果表明,应用预见控制可以达到快速、准确和抵消干扰的目的,说明预见控制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高速高精运动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听力理解测验中,虽然选项预览(question preview)策略是考生最常用的应试策略之一,但是国内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文章在对听力理解策略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卡方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技术分别对HSK考生在听力理解测验中,选项预览策略的使用频率分布情况以及对听力理解测验成绩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选项预览策略的使用频率分布与考生的语言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选项预览策略对考生的听力理解测验分数也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ers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reviewing on preschoolers’ comprehension of narrative and educational content in a television program. Children (3–5 years, N = 107) watched an educational math episode in one of three conditions: no-preview control, education-focused expository preview, or story-focused narrative preview. A main effect of previewing was found, controlling for age, character familiarity, prior knowledge, and visual attention. Specifically, the narrative preview enhanced both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including central, incidental, and inferenti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comprehension (including direct learning and transfer), compared to a no-preview control. Conversely, the expository preview had no effect on comprehension. Findings are interpreted with respect to story schema and relevant cognitive theories of learning from media.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media produ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