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 ,当你过生日时 ,你的父母有没有为你庆贺呢 ?怎样应贺呢 ?你们的父母都这么疼爱你们 ,那么 ,谁能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呢 ?怎么都不说话了 ,不说话也叫沉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 ,好吗 ?2 .读了课题 ,你们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并互相正音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诵读正确、流利 ;3.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检查读书效果1.指名接读课文 ,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 ,然后评一评 ,谁读得好 ;2 .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  相似文献   

2.
万琴凤 《教书育人》2006,(12):40-42
“同学们,是谁为你擦干第一滴眼泪?是谁教会你第一个字?是谁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给你送来々是谁在你半夜生病时照顾你到天明?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当主持人不停地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全场一片寂静,继而传来的是阵阵抽噎……在最后真情告白的时刻,同学们似乎在一瞬之间长大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与此同时进行的是签名活动,同学们无声地走到千人签名白布前,把自己心里想的都写在了上面,一位还未签名的学生懊恼地说:“来得晚了一点就没有签名的地方了,即使把名字写得小一点我也要签上去,因为这将见证以后我对父母的孝心。”这是4月23日我校感恩教育体验活动——“共托明天的太阳”的现场集锦。  相似文献   

3.
生日变奏曲     
一次批阅学生的周记本,一连好几本,都是写参加同学生日宴会的事。忽然,我想起近一阶段,班里学生十分流行生日宴会,同学之间还相互攀比谁家的菜好,谁请客的档次高。而且,去参加生日宴会,还要带生日礼物,有时几十元钱的礼物还拿不出手呢!我想:现在的孩子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操办生日。可是,如果长期下去,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这样想了许多之后,我决定设法去刹一刹这股“生日风”。星期二的晨会课,我问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你们操办生日吗?”“当然了!”“年年帮我过!”我说:“年年操办生日的,请举…  相似文献   

4.
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呢? 家长首先要调正自己的心态,说通俗些就是要让孩子觉得你挺亲切的,你不但是他们的父母,更是他们知心的伙伴,有话都愿意和你倾诉。我常常说,人世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是:一个已成年的孩子搭着父母的肩在闲逛,时而交谈,时而相视一笑……怎样去建立这种亲密的父子母女关系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伍剑 《小火炬》2010,(3):20-20
三年级开始。你开始要写作文啦!高兴吗? 什么?你不高兴! 为什么啊?写作文其实就是说话,你平时不是很爱说话吗?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你常常插话:有时候上课你还和同桌说悄悄话.都被老师点名了呢!可现在让你有说话的机会.为什么你反而不高兴呢?真是天大的怪事哦。  相似文献   

6.
“你去看他了吗?”她问着,我不说话点点头。长久的沉默后,她终于开口,“你说你这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叫你不要去看他怎么就非去呢,他是不是又吵着说要出来啊,你你你…”  相似文献   

7.
无言的滋味     
哲人说:“雄辩是银,沉默是金。”沉默有时候的确比雄辩更有力量,但沉默中往往又包含着一些复杂的内容。你面对爸妈或老师的追问,是否有过不想说话的时候?在众人的议论面前,你是否总保持沉默?你不想说,你为什么不想说?本期擂台赛让大家以“我不说”为话题,写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你面对本期的话题,准备如何下笔呢?如果你还在踌躇,那么,快请看本期登上擂台的“攻擂手”们是怎么打破沉默的吧!你想登上喧腾的作文擂台吗?那就别再沉默,用笔发言吧!好了,请快快为本期的“攻擂手”加油助威吧!面对冗繁的世事,难免会有无言的时…  相似文献   

8.
JANE 《初中生》2009,(9):89-89
苍蝇总要往厕所跑 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你们一直对外都说中国好,中国好。既然中国好,那林彪为什么还要往外国跑呢?”周总理没有说话,只是走到窗前打开窗子,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外面的空气这么好,但苍蝇为什么总要往厕所跑呢?”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天地》2009,(1):32-33
我很早就对父母说过:“我不是你们所想象的乖孩子,我需要有我的个性和自由,当然还有我必须独立。你们生我到这个世界上,给了我思想,就给了我自己的性格,所以我希望你们尊重我的意见和想法。”父母都没说话,小小的房间里充满着沉默,我不知道将会出现或给我选择的路是什么。片刻后,父母都离开了我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相似文献   

10.
你20岁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父母打算送你一个贵重的生日礼物,凭直觉判断,他们会送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电饭堡乐园     
《学生电脑》2010,(5):2-3
最近的电饭煲乐园很少看到大嘴小贫蛙了呢?你们是不是都欺负它,让别人不敢说话了啊,哈哈。大嘴~偶想你!  相似文献   

12.
生日礼物     
正弛弛:现在已经是夜深人静了。爸爸在给你写信——这是我当爸爸以来第一次给你写信。明天是你十四岁的生日。爸爸妈妈早早就想,送给弛弛什么礼物呢?送生日蛋糕?送玩具?送精美的钢笔、日记本?还是去吃麦当劳?对这些东西你们已经没有任何惊喜了——因为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你们再不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给买一双白球鞋或者一件新衣服就已经高兴万分了。于是我就想,我在十四岁的时候,是怎么过生日的呢,我是因为什么礼物而高兴的呢?……想来想去,不记得有谁给我过过生日,更没有人送我任何礼物。只是依稀记得,当我看见有些老人做寿的时候,我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4.
幽默     
许诺的结果父亲:我曾向你许诺,如果你考试及格就给你买辆小汽车,可你却未能做到。你上学期一直在干什么呀?儿子:我在学开汽车。学法语儿子:爸爸,法语难学吗?父亲:我的孩子,开头是难,可往后就变得容易多了。儿子:太好了!那我就学后半部分。鼓励老师说:平时考是点心,百吃不厌;段考是正餐,定时要定量;联考是满汉全席,一次就够,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用功呢?学生说:报告老师,我们正在减肥!!!孩子们的烦恼知多少■邱新光父母管得太多,不能自己做主———真烦恼;父母管得太少,很少陪伴自己———也烦恼。父母要求过高,老…  相似文献   

15.
马黎 《考试》2005,(Z1)
记得一首歌曲中唱到:“想说爱你是件不容易的事,这需要太多的勇气,想说忘记你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都羞于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几个孩子能对自己深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又有几个父母能告诉你们的孩子你们对孩子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呢?  相似文献   

16.
课外的功夫     
上课回来,听同事说,昨天夏老师上课让学生弄了个大难堪:学生王明(化名)在夏老师上课时说话,被夏老师叫起来,“王明,你上课怎么说话?”王明嘟囔了一句,“我没有说。”“我还能看错?老师还能说瞎话?有了错不承认!养不教,父之过,你的父亲怎么教育你的!”夏老师急了。“我的事少扯上父母,你的父母怎么教你的?”王明激动地反驳道……  相似文献   

17.
来到这里已经三年了,也用一种一次比一次强烈的目光关注了三年高考。每年的7月份,我们总能有一些相关的话题。然而说得最多的要算“你是如何到中专来的?”了。我的回答除了沉默回避就是:“要是我家有钱,和你们家一样的有钱,我就不到这里来了。”三年过去了,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可是我越来越觉得这样说太冤枉了我的父母。说实话,在那时,父母亲为我提供得已经够多了。路是我走的,也是我选的,我怎么能把自己的懦弱归罪于父母呢……“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初中三年走得实在不容易啊”——这是一个来自乡间田野,一个插过秧、割过…  相似文献   

18.
冠豸 《小读者》2012,(7):17-20
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都没遗传给你呢?”她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一点也不在乎会不会伤害我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9.
体验感恩,唤醒善根“同学们,是谁为你擦干第一滴眼泪?是谁教会你第一个字?是谁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给你送来?是谁在你半夜生病时照顾你到天明?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当主持人不停地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全场一片寂静,继而传来的是阵阵抽噎……在最后真情告白的时刻,同学们似乎在一瞬之间长大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相似文献   

20.
三道考题     
周鹏 《师道》2002,(10):30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是当地教委编写的。对于枯燥的说教,我们并无多大兴趣,倒是授课的李老师教导有方,她善于联系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抒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每每引人入胜。最后一节《人生》课,李老师说要考试。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带试卷。“三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同学们不禁哑然失笑———这能算是“考试”吗?李老师笑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的,举起了又放了下去。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