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虽偏安东南,但两浙甚富.湖州已成为当时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又是铸造铜镜和雕板印刷的中心之一.这为湖州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关怀国事的作品成为湖州文学中最光辉的篇章.南宋湖州籍和卜居湖州的词人、文学家,前期有葛立方、倪称、葛郯、沈瀛、沈端节;后期有吴潜、吴渊、章良能、宋伯仁、吴惟信、周密、牟巘、沈禧、章谦亨、胡仔等.来湖为官、寓居一段时间或客游过的、有姜夔、杨万里、曾几、王炎、王十朋、汪元量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宋朝末期到元朝初期,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十分活跃的时期,秦九韶(约1202~1261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生活在元兵南侵的南宋末年,饱经战乱,成年后离开四川,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晚年被贾似道贬到梅州,死于该地.秦九韶生性聪明,知识  相似文献   

3.
婺源紫阳朱氏与湖州的往来历史悠久,从朱熹从祖开始至朱潜,有六代人在湖寓居。南宋宝You年间,朱潜来湖担任乌程县令,后东渡高丽。成为现韩国朱后裔的始祖。同时,留居在中国故土湖州的朱潜儿孙在湖生儿育女,700多年来,子孙分布在浙江各地,湖州尤其集中,形成了紫阳朱氏湖州支派。韩国和中国保留的朱氏家谱宗谱和地方史志均可证明韩国的朱潜与曾在中国湖州为官的朱潜是同一人,他是韩国和中国湖州朱氏后裔的共同始祖,韩国新安朱氏的根在湖州。  相似文献   

4.
秦九韶,南宋数学家,字道古,生于1202年,卒于1261年,四川安岳人,祖籍鲁郡滋阳(今山东曲阜一带).他自幼思想活跃,对天文、音律、算术、建筑等学问都有浓厚的兴趣,他跟随父亲居住在杭州期间,向太史学习天文、历法,又同隐君子学习数学.1231年,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当官.他爱数学,潜心钻研,广泛地收集历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二个几何题所用的公式谈起,介绍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上的贡献以及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宋室南渡后,临安作为京师,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南宋临安茶叶为切人点,探究临安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以及南宋政府的茶法的颁行,并从中总结出临安茶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数学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 :学习阶段 ;业余研究阶段 ;专心研究阶段 .秦九韶是一位学术渊博的学者 ,他的治学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都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酒俗文化是酒文化的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梦粱录》作为研究南宋临安文化生活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记载了南宋临安人们生活中酒的信息及酒俗酒风,对于南宋时期临安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梦粱录》中的酒食、节庆娱乐、诗酒文化和酒肆等四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酒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行(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复习题中"探究.拓展"里,我们阅读和欣赏了海伦——秦九韶公式.教材是这样叙述的:在数学3(必修)中,我们曾介绍过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发现的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公式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在抗元斗争中文天祥表现了怎样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答:十三世纪蒙古汗国勃兴.蒙古贵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不断地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征服了、蹂躏了亚欧地区的许多封建国家.蒙古贵族入侵南宋是从1234年开始的.到1259年九月,忽必烈统率蒙古军主力部队,在黄坡突破长江天险,围攻鄂州(今武昌),展开了对南宋大规模的入侵.南宋临安朝廷大为震恐,宦官董宋臣竭力主张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打算在敌兵逼近时,可乘海船逃走.这种逃跑的主张,当时虽有人不满,但阖朝文武官员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文天祥当时正在临安,他满怀爱国热忱,大胆地上书宋理宗,坚决要求把董宋臣"尸诸市  相似文献   

11.
导游图,有人认为是近代的产物,或说是“舶来品”,其实古已有之,南宋临安(杭州)出现的《地经》就是我国最早的导游图。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建都临安,临安的旅游业骤然兴旺起来。当时杭州被称为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加上钱塘画家辈出擅作山水,涉墨西湖,于是《地经》乘时而兴。  相似文献   

12.
南宋灭亡,中小学历史课本都是公元1276年。这一年元军分兵三路,对南宋京城临安形成包围圈。南宋恭帝奉表请降,元军得以不战而取临安,俘去恭帝及谢、全两太后,并宫室官吏多人,南宋至此灭亡,共七主,历149年。这时元军已基本统一全国,控制了局面。南宋虽有残余力量,已不成气候。查《辞海》、《中国史稿》等书,南宋灭亡却是公元1279年,为什么与中小学历史课本不一  相似文献   

13.
提到海伦公式S_△=(s(s-a)(s-b)(s-c))~(1/2),我们并不陌生。初中代数第四册166页,有关于它的习题:《教学参考书》157页,有关于它的证明。但提到中国的海伦公式——秦九韶公式,由于中学教材没有作介绍,恐怕就没那么熟悉了。秦九韶公式,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中独立提出来的(距今有740多年)。在这部书中,他详尽地叙述了利用“三斜”(即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这段文字用现代公式表示,就是 S_△=(1/4[c~2a~2-((c~2+a~2+b~2)/2)~2])~(1/2) 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都是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形式各异而实质相同。虽然它较海伦公式提出得晚一些,但却是秦九韶独立发现的,这就十分可贵了。所以人们亲切地称秦九韶公式是“中国的海伦公式”,还把它与海伦公式合并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  相似文献   

14.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年),字道古,南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著作:《数书九章》.其对“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组解法)和“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的研究,取得卓越的成果,前者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后者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美国科学史家萨顿(1884-1956年)称“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宋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所著《数书九章》中提出了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用现代公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 110页 :“12 76年 ,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俘虏南宋皇帝 ,南宋灭亡。 12 79年 ,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 ,统一全国。”按说 ,俘虏了皇帝就意味着朝代灭亡 ,而对于南宋的灭亡却又是一个特例。元军于12 76年攻占临安 ,南宋皇太后带领小皇帝投降。南宋抗战派的将领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于 12 76年拥立赵 曰正 为皇帝 ,在位 2年。 12 78年又拥立赵为皇帝 ,12 79年元军进攻南宋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崖山 ,陆秀夫仗剑驱妻子蹈海自尽 ,然后自负赵投海而死 ,南宋灭亡了。南宋灭亡的时间特别就特别在以赵投海而死算结束 ,而不以临…  相似文献   

17.
南宋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十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人笔记史料,也是研究杭州地方史的珍贵文献。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萧斋,祖先是山东济南人,曾祖父随宋室南渡,流寓湖州吴兴。周密生于湖州,中年迁居杭州。晚年仍还弁山,常寓杭州癸辛街,所以又别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又尝自署齐人、华不注山人、弁阳翁。他曾为临安府幕属,监和济药局,充奉礼郎、两浙运司掾,监丰储仓,义乌县令等,宋亡不仕。《武林旧  相似文献   

18.
<正>课程标准要求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要想真正做好,就要求广大教师广泛地阅读数学史,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产生、发展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方法、思想.1秦九韶公式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1202—1261)所著的《数书九章》卷五“田域类”里有这样一个题目:“问沙田一段,有三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知为田几何.”答曰:“田积三百一十五顷.”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词人姜夔,青年时期为谋求出路,往来江淮十余年,五次寓居合肥。赤阑桥,是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宋光宗绍熙初年姜夔第三次寓居合肥时填写了四首词作,在《淡黄柳》词序中,姜夔提到他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五年后,姜夔在七绝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其二)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由此对姜夔寓居赤阑桥,邂逅合肥女子,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结为知音的缘由,作粗略地考证。  相似文献   

20.
小道消息     
南宋时,秦桧为相.有一段时间,京都临安铜钱匮乏,货物积压滞销,看着死气沉沉的市场,临安知府心急如焚.明知是官员富商囤积所致又无可奈何,只好讨教秦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