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秦汉瓦当纹样的艺术特点秦汉瓦当不管在结构上还是在装饰上都具有它自己特有的艺术展现形式以及它独树一帜的艺术蕴意。在结构上,以中国特有的对称结构为主体,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美感。独特的秦汉瓦当里所承载的艺术美蕴含了太多当代人们对生活的享受,秦汉瓦当的纹饰美展示了当代人们追求的独特性和民族感。(一)结构特点在秦汉时代的瓦当构图中有着  相似文献   

2.
陈洁 《华章》2011,(16)
本文对构成中的点、线、面进行了阐述,并详细阐述了瓦当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瓦当的纹饰分类,说明了构成中的点、线、面在瓦当艺术的纹饰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20,(4):45-50
战国时期燕国的郡县管辖,使东北地区南部出现了第一批具有汉文化特征的郡县城邑群。城址的出现伴随着瓦当等各式建材的使用。东北地区出土战国时期瓦当基本均为半瓦当,主要有饕餮纹、树木云纹、树木兽纹、兽面云纹、山形纹、重环纹等纹饰。除兽面云纹外,其余纹饰深受燕、齐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多元文化汇集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覆盖在两行板瓦沟缝上的筒瓦端头部分。瓦当具有双重用途,一是用以遮蔽屋檐,二是增加建筑物的美感。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实物瓦当时代为西周早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位于扶风县的周原遗址发现了瓦当的实物标本,不过,此时系瓦当的初期使用阶段,形制均为半瓦当,纹饰亦很简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上升,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瓦当陈较少的保留传统的半圆形外,其制作工艺、内容及表现形式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 据考古资料证明,陕西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瓦当最早便是从陕西产生和发展的,汉承秦…  相似文献   

5.
燕下都作为西周燕国的都城之一,在燕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燕下都发生过很多重要事件,对燕国历史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燕下都发掘的大量遗物有重要价值,推动了对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的研究。随着燕下都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对燕下都和燕文化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6.
在玉器制作的过程中,良渚先民体现了日益觉醒的主体意识。其玉器在制作中以情感和想象力为动力,在尊重实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的造型特点。良渚玉器以玉琮为代表,追求造型与用途、纹饰和玉质相匹配。造型简洁质朴而意蕴淳朴;外部柔和而有内在张力;形体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并与纹饰和玉质搭配和谐。神人兽面纹为主和鸟纹、蛇纹构成了良渚礼器纹饰系统。表现方法上讲究视角的多元性、构图的整体性,整体构图的疏密有致和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7.
浙江新昌鼓山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因其当心为5籽莲蓬,是目前发现同类瓦当中籽数最少的瓦当,增加了莲花纹瓦当的品种;也是浙江地区发现的一枚代表唐主流的,并能明确年代为唐开元间或元和元年的莲花纹瓦当,对研究全国莲花纹瓦当的发展、流布及对该地区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艺石榴纹是典型陶瓷装饰纹样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背景丰富。本文通过研究陶艺石榴纹的构图方式、纹饰组合和色彩搭配,借鉴符号学研究方法探析石榴纹的空间组合。为今后我国陶瓷纹饰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传承我国灿烂陶瓷工艺,弘扬优秀陶瓷文化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马家窑彩陶在不影响实用(包括日常使用和礼用)的基础上,逐步增添审美的附饰和纹饰,不断对造型稍加变形,以趋于美观,是实用与审美的巧妙结合。马家窑的先民们由观物取象而获得陶器造型和纹饰的灵感,由所见所感而激发创造性的模仿,并对物象加以简化和抽象化,使它们呈现为独特的几何形。与此同时,他们还近取诸身,在陶器器形和纹饰中表现人体形象,舞蹈彩陶盆就是一个典型。其他如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以及神人纹等,都体现了人体对彩陶造型和纹饰的影响,而陶器纹饰中能通过线条写意、表情,更是彩陶的精妙之处,并且在对称、韵律和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构图中自发地体现了和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瓦当,作为古代建筑的附属构件,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有文字的瓦当最早出现在西汉。自北宋起,学者们开始关注汉瓦当上的文字艺术,撰文考述。至清嘉以降,越来越多的学者、书法家对瓦当投入了更多的兴趣,并从汉瓦当文字中汲取营养。近年来,汉瓦当的书法艺术引起了更多人的喜爱,一些专题性的文博机构和民间收藏家收了不少瓦当实物其中不乏艺术性、文献性、文物性价值很高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汉代瓦当艺术是我国瓦当艺术发展的鼎盛时代,其艺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道教思想在汉代艺术的表现和谶纬学说对汉代瓦当艺术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整理和归纳壮族的主要建筑物、手工艺品、服饰、器物等传统元素,应用设计方法学从材质、工艺、造型、色彩、构图、纹饰六方面对其装饰艺术特征进行提炼,再结合现代室内设计原理及相关理论,探究将这些传统元素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方法,为现代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类院校教学中,基础美术训练是根据实践设计的要求而定的。在艺术设计的范畴中,我们利用对美的审美标准,最大化地设计出符合人性化需求的产品来,这是培养设计师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秦汉出土瓦当的赏析了解,反映出其造型、工艺特点、历史文化及当时纹饰的应用等,并结合现代设计作品的功能要求,在现代设计中体现传统与现代相融的设计理念,反映出陶艺设计作品的独特审关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戴建增 《成才之路》2009,(32):58-58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绘有天文图案的彩陶,其时间之早,数量之多,纹饰之美,构图之严密,可谓史前杰作,可以说是中国最早记录天文星象和历法的陶器和陶片,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历法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汉代是我国古代瓦当发展的高峰时期。考古出土的汉代瓦当装饰纹样十分丰富,尤以动物题材的纹样居多。本文选取典型的汉代吉祥动物纹瓦当,对其纹样题材、表现形式、象征意向等进行分析,归纳其装饰艺术特征,并对其所反映的汉代美学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周伟  杨弋 《文教资料》2008,(5):72-73
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西夏三号陵园的考古清理与保护规划,经过一年多对该陵园地面建筑遗址全方位、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建筑装饰构件,如迦陵嫔伽、套兽、鸱吻、塔刹、瓦当、滴水等[1],其中,仅瓦当就数以千计.这些瓦当多为泥质灰陶,也有少量的红陶和绿釉质地.圆形当面正中模印兽面纹或花卉纹.当面外缘均饰联珠纹.笔者认为,西夏三号陵园出土的这批瓦当,虽是历代极为普通的建筑材料.但对文献资料匮乏的西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汉代瓦当文字随着历史的迁延承载着厚重精深的中华文化,"千秋万岁"文字瓦当是文字瓦当中出现时间最早的瓦当之一,其数量多,流行时间长,分布范围广,考察汉代"千秋万岁"瓦当文字的源流对于探究秦汉以来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演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谢晓燕 《培训与研究》2009,26(10):37-38
汉代瓦当文字随着历史的迁延承载着厚重精深的中华文化,"千秋万岁"文字瓦当是文字瓦当中出现时间最早的瓦当之一,其数量多,流行时间长,分布范围广,考察汉代"千秋万岁"瓦当文字的源流对于探究秦汉以来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演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瓦当”和“滴水”(见附图)是中国及周边国家古建筑中两种主要构件,它们分别和简瓦、板瓦一起使用。我国古代使用瓦当的时间不会晚于西周。和瓦当相比,滴水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一般认为,我国滴水瓦出现于唐代。古建筑中的覆顶用瓦按其用途可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它们出现的时间比瓦当略早些。板瓦是仰铺于屋顶上,筒瓦则是覆盖在两行板瓦之上,压盖住其接缝处。它们依次排列呈“”状。瓦当就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它的功用是遮掩筒瓦下的椽子或飞椽。瓦当最初为半圆形,到战国晚期出现了圆形瓦当。两汉特别是西汉时期还常见文字瓦当,其上文字内容多为吉祥语句或标识该瓦当的使用处所,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特殊学校开设民间传统剪纸艺术课,使耳聋学生能够更深地了解、学习和体会艺术的真实美感,可谓开辟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剪纸教学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剪纸艺术的基本构图、基础纹饰、基本刀法的系统教学,在传授中让聋生能够体会到剪纸艺术的真实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