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下列的式子称为欧拉公式a3+b3+c3-3abc =(a+b+c)(a2+b2+c2-ab-bc-ca) =1/2(a+b+c)[(a-b)2+(b-c)2+(c-a)2] 特别地,(1)当a+b+c=0时,有a3+b3+c3=3abc. (2)当c=0时,欧拉公式变为两数立方和公式. 请看公式的应用: 例1 分解因式(a+b-2x)3-(a-x)3-(b-x)3的结果等于____. (“希望杯”试题) 解因为  相似文献   

2.
《时代数学学习》2004,(10):25-27
一、填空(每空5分,共30分)1如图,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矩形,则每块面积为.2计算:2-22-23-24-25-26-27-28-29+210=.3计算:2004×20032003-2003×20042004=.4已知ab(B)a=b(C)a相似文献   

3.
在一本奥林匹克数学书中有这样一道趣题 :图 1将 0到 9这 10个数字分别填在图 1的 10个黑点处 ,使相邻两数的乘积加 1都是完全平方数 .分析与解 我们用枚举的方法 ,凑数如下 :0× 1+1=12 ,0× 2 +1=12 ,… ,0 × 9+1=12 .又 1× 3+1=2 2 ,3× 5 +1=4 2 ,5× 7+1=6 2 ,7× 9+1=82 ,且 2 × 4 +1=32 ,4 × 6 +1=5 2 ,6 × 8+1=72 ,还有 8× 1+1=32 .图 2由此我们可得图 2 .仔细分析一下上述凑数的结果 ,发现如下三个有趣的性质 :(1) 0乘以任何数a再加 1,总是完全平方数 1:0 ×a +1=12 ;(2 )相邻两个奇数的乘积加 1是完全平方数 ;(3)相邻两个…  相似文献   

4.
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第一试第25题:题目已知1260a2+a-6是正整数,则正整数a可取.分析1由1260=22×32×5×7知,1260的因数个数为3×3×2×2=36.a2+a-6=(a+3)(a-2),a+3比a-2大5.设a-2=r,则a+3=r+5.这样r和(r+5)都是1260的约数.∵1225<1260<1296,∴35<1260<36.由此知0相似文献   

5.
计算题。 ,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分) 3.9÷1.3=2.4×0.5= 2.7+3— 1—0.4= O.9×1.1=0.6÷0.2=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6分) 96.28÷28 1.384×6.5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6分) (1)0.5×16×0.125 (2)6.5×6.5+6.5×3.5 (3)5.9÷(3.94+6.86)×O.8 (4)8÷E(40.75—9.5)×0.43+10.65 4.列式计算。(8分) (1)把0.36与2.5的积缩小6倍,结果是多少7 . (2)甲数是.4.5,乙数是甲数的2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5.看图计算面积或地积。(单位:米) (1)计算图(一)的面积。(5分) (2)计算图(二)合多少公亩。(5分)…  相似文献   

6.
进位制     
只要有 1 ,2 ,3 ,4,5,6,7,8,9这些数字 ,再加上 0 ,就可以写出任何自然数 .例如 ,“一千九百九十六”是指1 × 1 0 3+ 9× 1 0 2 + 9× 1 0 + 6,或 1 (1 0 3) + 9(1 0 2 ) + 9(1 0 ) + 6,再把括号内的数省掉 ,最后就简单地记为 1 996.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十进制的记数法 .有史前期 ,人类曾采用过十二进制 ,这主要与量度有关 ,如 1年大约有 1 2个月 ,1英尺是 1 2英寸 ,商业计量时还有 1 2个为 1打 ,1 2打为 1箩 (或摞 ) .据说一些南美的部落至今还有五进制 ,这可能是用一只手来记数的关系 ,他们是这样记数的 :1 ,2 ,3 ,4,手 (手即 5) .再数下去 …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1.计算a(a-b)(a-c)+b(b-c)(b-a)+c(c-a)(c-b)的结果是()(A)2a(a-b)(b-c)(B)2b(a-b)(b-c)(C)2c(a-c)(b-c)(D)02.已知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分别是m、n、p、q,且满足m2+n2+p2+q2=2mn+2pq.则这个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C)平行四边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3.向高为10cm的容器注水,注满为止.若注水量V(cm3)与水深h(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则这个容器是()4.若x=123456789×123456786,y=123456788×123456787,则x、y的大小关系是()(A)…  相似文献   

8.
(1)a,3,4,6,8,12分析与解:我们发现规律:3×2=6,4×2=8,6×2=12 即所给的一列数中,某个数的前一个数乘以2,得后一个数.于是a×2=4,从而得出a=2.我们还发现将两个相邻的数相乘后,分别除以2,3,4,得下一数;如:(3×4)/2=6,(4×6)/3=8,(6×8)/4=12.故a×3除以1得4,从而得出a=4/3。说明:依据不同的规律,填写的数字不同,有多种规律和方法,开拓同学们的探索创新思维能力.(2)0,2,8,18,a分析与解:我们发现规律,各个数是偶数,分别除以2后得到数0,1,2,3,4……的平方.从而可得:每个数等于它的项数(n)减去1的平方的2倍.即2(n-1)2,如:8=2(3-1)2,18=2(4-1)3,于是得a=2(5-1)2=32.  相似文献   

9.
如图1,不含阴影部分的矩形有个.2·-|-m|2×2005是().(A)零(B)负数(C)正数(D)非正数3·若|-x|>-x,则().(A)x>0(B)x<0(C)x<-1(D)-10,a+b>0时,用“<”连接a,b,-a,-b四个数得.5·已知a相似文献   

10.
用“加减凑整法”计算两位数乘法 ,比较简便、迅速。其方法是 :两个因数相乘 ,可以从一个因数上减去一个数 ,减去的数加到另一个因数上 ,将其中一个因数减成整十数 ;或将另一个因数加成整十数 ,再把加 (减 )后得到的两个数相乘 ,最后加上原来两个因数与加成 (或减成 )的整十数之差的积。例如 :1 . 86× 67=( 86+7)× ( 67-7) +( 86-60 )× ( 67-60 ) =93× 60 +2 6× 7=5 5 80 +1 82 =5 762或 86× 67=( 86+4 )× ( 67-4) +( 90 -86)× ( 90 -67) =90× 63 +4× 2 3 =5 670 +92 =5 7622 . 83× 76=89× 70 +1 3× 6=62 3 0 +78=63 0 8或 83…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93年7—8期“贵多思,勤总结”一文,对题目:“已知(c-a)~2-4(a-b)(b-c)=0,求证:2b=a+c”给出了五种解法.作为前文的补充,这里再给出两种解法. 解法1 已知等式可化为(a-b)(b-c)=((c-a)~2)/4.①因为(a-b)+(b-c)=a-c,设a-b=(a-c)/2+t,则  相似文献   

12.
一、计算(36分)1.请口算,写得数:640+260= 156-97=121÷11= 1-1÷3=5×15÷15×5= (0.8-45)÷67=2.根据78×43=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43×0.78= 7.8×0.43=3354÷0.43= 33.54÷0.78=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算):(1)7000-3690÷18×25(2)2.5×1.25×32(3)(14+56-13)×12(4)(45+14)÷73+710(5)[1-(12-14)]×234.求未知数x的值:(1)x-0.8x-6=16(2)x-26=26(3)2∶13=x∶355.请列式计算:(1)6除1.5的商加上3,再乘3,结果是多少?(2)一个数与它的50%的和等于7.5,求这个数。二、填空(10分)1.一个数由7个亿、3个千万…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对于任意两个正实数a、b恒有不等式:a~(a-b)≥b~(a-b)(※)成立。本文利用这一不等式给出几个难度较大的不等式的简洁证明。例1 已知a、b、c∈R~+,求证: a~(2a)b~(2b)c~(2c)≥a~(b+c)·b~(a+c)·c~(a+b)(1978年上海市中学数学竞赛试题) 证明由(※)得 a~(a-b)≥b~(a-b),b~(b-a)≥c~(b-c),c~(c-a)≥a~(c-a)。以上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 a~(a-b)·b~(b-c)·c~(c-a)≥b~(a-b)·c~(b-c)·a~(c-a)。整理得:a~(2a)·b~(2b)·c~(2c)≥a~(b+c)·b~(a+c)·c~(a+b) 例2 设a、b、c∈R~+.求证: a~ab~bc~c≥(abc)(a+b+c)/3(1974年美国第三届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证明由例1知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本题10小题,前5小题每题6分,后5小题每题8分;共70分) 1.实数x使x-1/x=5~(1/2),则x+1/x=____。 2.若a、b是二次方程x~2-x+g=0的两个根,则a~3+b~3+3(a~3b+ab~3)+6(a~3b~2+a~2b~3)的值是____。 3.设m为实数,方程x~2-5x+m=0有一个根的相反数是方程x~2+mx+5=0的一个根,则m=____。 4.用[a]表示不超过实数a的最大整数,{a}=a-[a]表示a的小数部分,则方程[x~3]+[x~2]+[x]={x}-1的解是____。  相似文献   

15.
一、仔细推敲,认真判断。(13分)1.下面的说法,对的在(!)里打“√”,错的打“×”。(5分)(1)8个9相加的和是8+9。"#($%)(2)&’()能数出3条线段。*+,(-.)(3)正方体只有8个直角。/(01)(4)7+7+7+7+7+5=7×5+5=8×5234(56)(5)用2、3、5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六个不同的两位数。789(:;)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在(<)里打“√”,不是角的打“×”。(4分)()()()()3.下面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的在里打“√”,不是的打“×”。(4分)二、瞧着吧,认真审题以后你一定会填。(21分)1.巧填“米”和“厘米”。(5分)爸爸的身高1(=>)70(?@)ABC铅笔长16(D)一盏台灯高30…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能推导出很多运算公式,运用这些运算公式可以进行速算。现介绍几种应用公式进行速算的方法,望能对提高同学们的运算能力有帮助。(1)两个首同末合十的两位数相乘。两个两位数,若它们十位上的数都是a,个位上的数分别是b和c,且b+c=10,那么就叫做“首同末合十”。(10a+b)(10a+c)=(10a)2+10ab+10ac+bc=102a2+10a(b+c)+bc=100a2+100a+bc=[a(a+1)]×100+bc.根据这个公式,两个首同末合十的两位数相乘,可以先把首位数乘以比它大1的数,然后再在所得的结果后面添上两个末位数的积。例1计算74×76.解:74×76=(7×8)×100+4×6=562…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 (下面选择题每题有五个答案,而且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写出正确答案。答对得5分,答错得0分,不答得1分) 1.某大学有外语教师120名。其中教英语的有50名,教日语的有45名,教法语的有40名,有15名既教英语又教日语,有10名既教英语又教法语,有8名既教日语又教法语,有4名教英语日语和法语三门课,则不教这三门课的外语教师有 (A) 10名 (B) 14名 (C) 18名 (D) 22名(E) 26名答:(B) 2.1+20×19/1×2+20×19×18×17/1×2×3×4  相似文献   

18.
例 1 求 2 4 871与 346 8的最大公因数。分析 :利用辗转相除法 ,rn 即最大公因数。解  2 4 871=346 8× 7+5 95346 8=5 95× 5 +4935 95 =4 93× 1+10 24 93=10 2× 4 +8510 2 =85× 1+1785 =17× 5所以 ,(2 4 871,346 8) =17例 2 求 [2 4 871,346 8]的值。分析 :根据定理 1.13,如果ab0 ,那么 [a ,b](a ,b) =ab可得 [a,b]=ab(a ,b)解 因为 (2 4 871,346 8) =17所以[2 4 871,346 8]=2 4 871× 346 817=5 0 736 84所以 2 4 871与 346 8的最小公倍数是 5 0 736 84。例 3 求 [136 ,2 2 1,391]的值。分析 :根据定理 1.14 ,如果ai(1≤i≤k)…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6分 )1 .把下列各式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x+ y2 ,3a2 b-ab,-2 ,x ,13y-25z ,5x2 -2x+ 3,-2mn,0 ,2x.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2 .3a3 + 4a2 b2 -5b是    次    项式 .3.(a3 ) 4=     .4. -x2 ·x3 =     .5.( -2 ) 3 × ( -2 ) 4=     .6 .3(a3 ) 4-( 2a6) 2 =     .7. -254 3 =     .8.xm·x8- 2m =     .9.( -2a) 5÷ ( -a) 3 =     .1 0 . 530 × 4- 2 =     .(以下两题利用乘法…  相似文献   

20.
问题:按规律排列的一串数:2,5,9,14,20,27……求这串数的第2006个数是多少?这是一道求数列(一串数)中某项(某个数)的巧算题。其特点是已知它的前6项a1、a2、a3、a4、a5、a6,要求第2006项a2006等于多少。解题的关键是先找出第n项an与序数n的数量关系,并熟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可以这样思考,先把前6项从第二题起拆开写成和:a1=2,a2=5=2+3,a3=9=2+3+4,a4=14=2+3+4+5,a5=20=2+3+4+5+6,a6=27=2+3+4+5+6+7。于是找到规律。规律:数列第n项an等于n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第一个数(首项)是2,最末一个数(末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