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稞品质在大麦生产及产品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本文对西藏青稞品质的定义、内涵作了简要概述.从西藏青稞品质现状中可以看出,影响西藏青稞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遗传特性、地理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为今后西藏大麦品质改良与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粮食安全的西藏青稞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藏民族植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西藏的粮食安全就是青稞安全.文章经多方面综合分析,指出目前西藏乡村居民的口粮青稞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约为50%;全西藏目前的青稞的刚性需求总量为40万吨,弹性需求总量为10万吨,指出西藏当前确保青稞安全的总产量应不低于55万吨,并预测出2020年西藏青稞的总需求量将达到70万吨,并对当前西藏青稞买难、价高的供求实际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青稞起源于西亚,在4500年前到3500年前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尔进入西藏南部地区。青稞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藏区,也是藏民族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产业。青稞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抗病功能。近年来藏民族对青稞产品加以创新增加了青稞的附加值,因此青稞生产技术更受人民的关注,文章从拉萨市青稞的种植气候特征、生产技术做简述,以此推动青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是充分利用西藏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辅以人工光、温进行青稞杂交后代就地加代技术研究,从而研制出可使青稞杂交后代实现一年两代的就地加代技术,使西藏青稞育种缩短为3~4年,提高育种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为西藏青稞产业提供优质品种和原料.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倒伏是限制青稞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主要因子,品质问题是推动青稞产业化加工增值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自治区提出十二五末,实现粮食生产百万吨的目标,但面临青稞种植面积缩小、加工原料需求猛增、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分析青稞单产潜力、政策优势、加工产业发展前景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粮食主产县选用高产品种并切实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冬青稞高产品种、挖掘高寒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青稞单产潜力以及培养青稞种植能手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稞β-葡聚糖生理功效、提取技术及其新产品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西藏近年在西藏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的同名成果的技术总结。系统介绍了青稞品种β-葡聚糖含量普查筛选及其功效分析、动物、临床实验和提取,利用技术工艺中试、产品研发与试产、市场调研以及原料青稞生产技术规范等研究进展和主要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提高富硒青稞产量和品质为目标,结合西藏特殊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总结,对青稞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规范。根据西藏富硒青稞的特点和重要性,分析了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结合肥料管理、种植管理、水分管理、农药的安全使用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富硒青稞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供了相关的示范案例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单位首次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青稞β-葡聚糖产业化开发的空白。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强小林介绍,  相似文献   

9.
迪庆州农科所成立于1973年建所40年来,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围绕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1以藏区粮食安全为主线,加强青稞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是藏区粮食安全的主线,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青稞商品良基地建设"、"优质青稞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无公害爵稞生产标准示范园建设"、"加工型青棵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迪庆州青稞产业化开发"等10多个项目和课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稞品种4个,科技成果2项,《无公害青稞生产技术规程》成为迪庆州第一个农作物栽培地方规范,使青稞生产满足粮食安全,青稞商品率逐步提高,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青稞是西藏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同时对其营养品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青稞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需求,导致青稞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通过对比西藏地区和世界大麦种植大国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数据,提出提高青稞增产潜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核桃青稞虫草露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藏核桃、青稞、虫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根据各原料特性进行了核桃青稞虫草露加工工艺和最佳配方研究。研制出了香浓味纯具有特色的核桃青稞虫草露产品。  相似文献   

12.
孙新章 《中国软科学》2007,(12):106-111
在全国支援西藏和青藏铁路通车的新时期,西藏应遵循“特色、互补、保护”的宏观思路来实现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特色是指要优先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业,如青稞、牦牛等;互补是指在产业布局上实现跨区优势互补,即“搞活中间,带动两翼”;保护是指农牧业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文章进一步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重点领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生产实践表明,实施粮油作物标准化栽培,可显著提高粮油单产水平、产品质量与生产总量。文章以西藏日喀则、山南、拉萨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白朗县、贡嘎县和堆龙德庆县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县的青稞、小麦和油菜等西藏主要粮油作物进行生产现状调查,找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同时在三个县进行了规模30000亩的粮油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并将示范结果与群众当前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青稞、小麦、油菜均不同程度增产,说明本课题中所提出的各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是科学可行的,对各作物增产的效果是明确的,实施粮油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对西藏粮油作物的增产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青稞坚黑穗病是由大麦坚黑粉菌Ustilago hordei侵染所致,是目前西藏青稞生产上一种典型的种传病害,给生产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文章从为害症状、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调查和研究,旨在西藏高寒地区防治青稞坚黑穗病提供技术支撑,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青稞特有营养成份分析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内容摘要:针对近几年来随全区粮食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及主要农区的青稞生产量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的实际和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总值的要求,专门立项对75个区内青稞品种进行了品质化验分析,结果证明西藏青稞品质子粒中,具有突出降解胆固醇等防病治病作用的β-葡聚糖的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均明显高于来自其他地方的品种,具有突出的开发利用优势;通过广泛调研咨询提出了以高新技术手段提取利用β-葡聚糖为重点的青稞系统加工开发方案及其关键技术工艺,对加快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边巴 《西藏科技》2015,(3):10-11
本文分析了西藏青稞机械化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西藏青稞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升温明显,特别是西藏春季气温升高提早,物候提前。在此背景下,进行春青稞不同播期试验,结果发现,早播处理青稞生育期较长,产量比晚播的要高。在拉萨试验结果,早播的青稞均未出现青稞黄矮病,田间杂草明显较少,而晚播青稞的黄矮病等病害严重,杂草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及产量等。研究结果发现,在拉萨和日喀则等地与传统播种期相比,春青稞提早播种10~15天产量优势明显。在避免晚霜危害的前提下,高原地区青稞适时早播,最好在土壤表层解冻5~7cm,耕地下层还在结冻时顶凌播种,可以防止黄矮病的发生、控制杂草,实现青稞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18.
陈传友 《资源科学》1981,3(4):45-51
一、简况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下属昌都、山南、拉萨、那曲、日喀则、阿里6个地区,总面积为120.1万平方公里。西藏现有耕地约400万亩,其中拉萨地区占16%,昌都地区占26%,山南地区占14%,日喀则地区占38%,那曲地区占4痞%,阿里地区占2%。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稞的保健药用价值为出发点,从基础条件、政策、行业、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西藏青稞醋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本文还分析了孵化青稞醋产业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1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西藏圣鹿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承担的优质油菜藏油五号产业化示范、优质保健青稞品种“藏青25”原种繁育与生产基地建设、西藏青稞β-葡聚糖提取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研究三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陈新强,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云丹参加了验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