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谈起好新闻,大家往往想到重大典型或突发性的新闻,诚然写好这类新闻获奖的机会较多,但这并不是每个新闻记者都能遇到的。对于多数记者而言,好新闻更多地来自日常生活,来自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人和事。笔者从事新闻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每年均有作品获取新闻奖,而每件获奖作品题材都够不上“重大典型”,也沾不上“突发性”的光,平常得再也平常不过。所以,笔者认为好新闻多在平凡之中,关键是你如何去发现、如何去采访、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写作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无时无处不在,作为一名记者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必须深入第一线去寻…  相似文献   

2.
简讯     
《新闻爱好者》2005,(9):28-28
为提高全县新闻写作水平,内黄县委宣传部成立了“好新闻”评选委员会:今年7月9日,评委会对上半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过的新闻稿件进行评选,从500多篇作品中评选出了10件“好新闻”作品,并对这些“好新闻”作品进行讲评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肖锋 《新闻导刊》2004,(4):54-54
在企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笔发现许多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写得干涩、不生动,或不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情况,掌握的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资料不充分,从而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为报刊媒体所采用。通讯员如何写出好的新闻报道,笔根据多年来当基层通讯员的经历,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谁都希望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鲜活新闻采写出来及时见诸报端,但发出去的稿件大多泥牛入海无消息。基层通讯员怎样提高稿件命中率?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组织参加解放军报2005年第二期新闻培训班的学员开展了讨论。大家就稿件命中率不高的原因、提高命中率的体会,以及就此对军报的建议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去年下基层时,结识了一批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后来陆续接到不少通讯员的来稿,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会发掘新闻素材,其表现:一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连队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因此稿件出手率很高,有的一星期就写来七八篇稿件,但屡投不中,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坚持写稿的热情和信心;二是觉得部队基层平台小、条件差,满眼都是凡人小事,无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6.
基层通讯员扎根在基层一线,肩负着长期为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新闻稿件的任务,但在写新闻报道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道新闻稿件该写什么、怎么写?投稿成功率一直不高.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写作体会,建议基层通讯员写好新闻稿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雷鸣剑 《军事记者》2004,(11):25-27
在新闻界,大家都以作品获得军区军兵种“好新闻”乃至中国新闻奖为荣。但是,限于近乎苛刻的筛选条件、严格的评比标准、规定的字数篇目等等因素,能够一路过“关”,闯入获奖名单的作品,确实是凤毛麟角。悉心拜读近几年中国新闻奖、军区军兵种“好新闻”作品集,在随作者一起分享采写新闻稿件的酸、甜、苦、辣的同时,我侧重反思了这些获奖作品对我们采写稿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变革时代,我们用什么确定新闻座标? 1、基层与高层 "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我当记者至今听得最多的"名言"之一。好新闻真的仅仅出自基层吗?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肯定不是讨论基层有没有好新闻,更不是质疑记者要深人基层,我自己从来都是把深入基层作为新闻采访不可或缺的路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好新闻的坐标能不能这样界定,如此提法会不会误导记者的新闻思维。  相似文献   

10.
朝东 《新闻采编》2003,(6):34-34
在 基层 ,经常听一些通讯员抱怨 :“我所在的单位小 ,单位成绩又平平 ,老感觉没什么新闻可写”。通讯员中有这种“基层天地小 ,没新闻可写”想法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基层通讯员因所在的单位小、信息相对闭塞 ,不像在大机关那样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快捷 ,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要还是通讯员对党当前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得还不够 ,通讯员本身对新闻理论掌握得还不够透彻 ,自己缺乏新闻敏感而造成对基层所发生的新闻“熟视无睹” ,导致觉得基层小单位“没有新闻可写”的错误认识。只要解决上述几点 ,同样 ,在基层小天地里也是可以…  相似文献   

11.
消息是报纸上的常用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作为一名记或通讯员.要想使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尽快发表.让报纸多发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径、最拿手的技艺、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上熟练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运用消息这种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2.
何世勤 《新闻界》2001,(6):57-57
最近,认真看了一些通讯员的来稿,发现不少稿件质量相当不错,但也有部分稿件存在一些问题,既影响了稿件的命中率,又加大了编辑的工作量。我认为,当前通讯员来稿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追风”。何谓“追风”?就是报上每发表了一篇较有影响的稿件后,跟着都会有不少人“追”着这篇文章的主题去采写稿件。尤其是每当中央、省委作出一些重大部署后,各地党委、政府作出相应反映的稿件,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就更为突出。“追风”问题的实质是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即新闻要“新”,要讲“创新”,“追风”则只是简单地摹…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周,我在家轮休,有大量时间同空军新闻骨干和基层部队官兵进行电话交流。在交流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军报三版的“基层新闻专递”栏目。大家认为:“基层新闻专递”栏目推出以来,报道基层新人新事,宣传基层新鲜经验,扶持基层新闻骨干,真正做到了“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备受基层官兵和基层新闻骨干的欢迎,堪称军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将他们的具体反映和一些建议汇总如下:1、“多报道基层”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大家谈到,“多报道基层”是军报强调多年一个宣传方向,但版面上真正出自基层单位的“新闻”仍然较少,使基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层通讯员,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新闻线索,获取新闻资源。在近几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我渐渐摸索出一条新的“捷径”,那就是到简报里“淘”新闻。  相似文献   

15.
杜华赋 《新闻三昧》2005,(12):56-56
基层通讯员在写稿和投稿中,遇到最大的问题足命中率低。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一位基层通训员曾讲出了这样一件事:他向某报社投寄了100篇稿件,无一命中,非常苦恼,多次产生“停笔”的念头。后经大家“会诊”,确诊为问题在“大路货”,缺乏针对性,无的放“欠”。在编辑和老通讯员的指点和帮助下,这位通讯员认真分析报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写和投寄稿件,  相似文献   

16.
基层通讯员忽视调查研究 ,是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其一、基层通讯员如果忽视调查研究就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隔断党和政府与基层第一线及那里的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众所周知 ,加强和搞好基层报道工作 ,是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也是上情下达 ,密切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它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各级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毕竟数量和精力有限 ,他们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基层报道工作任务。而基层通讯员作为新闻报道工作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 ,大量的基…  相似文献   

17.
秦兴梅 《新闻知识》2005,(11):72-73
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开门办报”的习惯,非常重视与读的互动,也非常欢迎通讯员的报料和来稿。当然,稿件需要择优。但通讯员的新闻素质参差不齐,写稿动机不一。记如何帮助通讯员,尤其是基层通讯员提高来稿的见报率,培养新闻源,不仅是许多新入行记的困惑,也是通讯员自身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个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  相似文献   

19.
我是位离休干部,年已花甲。热爱写些新闻稿件,常主动去“找拾”新闻报道。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多在家中:一是不能及时听到消息;二是不能及时看到文件;三是不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当我听到消息,看到文件,早已时过境迁,机关及基层的通讯员已将突出、典型的重要新闻报道出去了。在此情况下,心情苦恼,是停还是写?思想斗争激烈。最后结论:要坚定意志,树立信心,坚持写下去。我开始采取“找拾”新闻的办法:一是从新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份,我的一篇稿件《污水“漂白”后可养鱼》获得报社当月好新闻一等奖。我对比了一下其他获奖的稿件,该稿能获奖,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报社好新闻评选小组同志对该稿的评价“题材贴近市民,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配图也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