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煤炭自燃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采空区内遗煤自燃过程数学模型,可随时预测不同漏风强度和不同推进速度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危险性,对丁集煤矿1262(1)首采面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中,氧化时间、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煤温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成功预报了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遗煤不自燃,确保了该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
龙东煤矿7135工作面是龙东煤矿一个较短的综合放顶开采工作面,该工作面断层较多,煤层自燃倾向性较高,开采该煤层发火危险性大,为了确保该工作面安全回采,必须测定煤炭低温氧化过程的基础参数与采空区遗煤氧化三带宽度,掌握该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煤炭氧化特点及发火的规律性,确定煤炭自燃早期预测手段,制定定综合防灭火措施,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3.
对于后退式开采"U"型通风系统(一源一汇)的采空区,按漏风大小和遗煤发生自燃的可能性采空区可分为三带:散热带、自燃带和窒息带;介绍了正行煤矿1504综放面开采中,采用下风巷预埋管向采空区注氮,惰化采空区遗煤、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同时在工作面上下风巷预埋束管测试系统,通过测定沿工作面走向采空区内部氧气浓度情况,以确定在不同注氮工艺下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的变化情况,为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提高注氮效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根据测温、取样化验分析得出的不同采空区遗煤温度及气体参数,建立采空区遗煤温度、氧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随采空区浓度变化的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定量给出采空区氧化自燃“三带”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张集煤矿1212(3)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集矿新地层较厚,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宽度均创淮南矿区之最,且工作面推进速度快,并运用综合机械化、综合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技术,采空区塌陷和地表移动规律与其它老矿有许多不同,针对张集煤矿的地质、采煤技术特点和《规程》要求,在采空区的地表设置了观测站并通过对观测站的观测、成果计算,初步掌握了适合本矿井采空区塌陷和地表移动规律及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6.
综放开采在实现高产高效的同时,由于增加了采空区丢煤量、工作面推进速度相对减慢及通风强度加大等因素,使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大雁二矿综放工作面应用罗克休泡沫、马丽散、艾格劳尼进行高冒充填、压注密闭漏风、封闭火区等,在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305C工作面进风平巷沿1307采空区留3 m小煤柱掘进,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较大,而且该工作面采空区和1307采空区漏风,通过分析研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该措施可在其他类似工作面中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晓南矿剩余储量多为薄煤层,刨煤机工作面由于采高较矮工作面推进速度快,产量高、瓦斯涌出量大,由于工作面断面小,通风阻力加大,造成工作面风压差加大,采空区漏风加大,把采空区瓦斯置换出来,造成工作面后隅角瓦斯积聚.利用回顺斜交长钻孔、水平长钻孔、井下移动泵明管抽放以及采空区埋管等方法综合治理瓦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空区积聚的大量瓦斯,由于大气压力或通风系统变化的影响,当工作面与采空区之间的压力平衡被破坏时会大量涌入工作面,威胁安全生产,甚至酿成重大事故。通过综合分析采空区瓦斯来源、采空区瓦斯运移分布规律和采空区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空区瓦斯治理的优选方法,为今后采空区瓦斯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斜沟矿23113工作面通过合理选择回采设备、优化回采工艺参数、采取适当的提高回采率以及防治煤尘爆炸、煤层自燃的措施,解决了煤质硬、顶煤厚、不易破碎、工作面煤尘大、采空区残煤自燃等中硬自燃特厚浅埋煤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放顶煤开采工艺成功应用在中硬自燃特厚浅埋煤层的开采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