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艺术需要建立一个批评的制度,这个制度不仅仅指涉艺术理论家或艺术批评家,它还要指涉受众群体。这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当代艺术承担起培养大众认知艺术的能力,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公共领域的批评制度。公共批评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辨别和防止艺术骗局的行为和事件。  相似文献   

2.
在东西方的艺术发展中,都不同程度的将艺术定位于意识形态的反映或表现,而且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制约着艺术的走向.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来临,大众文化的兴起,艺术也开始跳出工具的枷锁,走上了自足、自娱的道路.本文就从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不同视野开始,追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而提出对当代艺术批评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高争议度和高关注度并存于当代艺术中,而"大众—艺术—媒介"之间的张力也内在于大众媒体的当代艺术报道中。"当代艺术"报道因当代艺术本身的特质和争议性,用泛泛的新闻价值、新闻规范和新闻道德标准去约束和要求这一特殊的报道领域,可能很难奏效。增强对这一报道领域的理解和深入探究,也许并不能消除争议,但或可促使大众媒体的当代艺术报道以更加自觉和自省的公共性意识去呈现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4.
当今,在中国各地都分布着性质各异的艺术家聚集地,中国艺术区迅速发展是当代艺术模式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艺术与市场互动中的主要派生物。然而,仔细审视发现潜在危机——艺术家抛弃自身固有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就放弃了艺术语言本身,更多地投入到以集体运作的“大一统”之中,风格的缺失和面目的重复成为当代艺术最大的弊端。文章就艺术区的形成与发展,艺术区在市场运作、经营、利用上对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价值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所带来的利弊,作出分析,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5.
艺术具有时代性。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同样存在时代性,而我们的雕塑教学是建立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的,教学的重点也应放在学生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以及推动志趣的培养上。教学应在一个思考的环境下展开,学生能在这个环境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面对艺术人生的自信和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自身的艺术发展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导致艺术语境呈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的艺术语境也对中国写实油画产生影响,科技的发展使写实油画图像化,受其他艺术门类的渗透、流行文化的侵袭也使写实油画出现新的面貌,各时期的政治环境也巨大地影响着写实油画的发展。根据当代艺术语境,分析当代多元艺术语境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影响,根据中国写实油画面临的现状提出写实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艺术展览作为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重要载体,记录着艺术发展过程。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只是相对于中国这个独特的国度,正由一个单一的以主题为先导的展览方式走向成熟,走向多元。多元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现代趋势。  相似文献   

8.
艺术源于生活。在任何历史阶段,艺术都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人与社会关系的产物,它也与人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这种个人经验,除了包括一定艺术上的经验,还包括其世界观、人生观或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考及探试。行进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所关注的问题也一直随着社会的进程而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现代建筑、现代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将以往的许多东西进行解构与重组,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个多元化的格局。当然这其中蕴藏着无限的新的生机,同时也反映出新的矛盾与困惑:当代艺术何去何从?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不可逃避的摆在艺术工作者面前。文章以得体的事例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中国2007年两会报道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中关两国呈现出的巨大差异。通过不同的主题建构与新闻话语,两报塑造了迥然相异的中国媒介形象。这一案例深刻地印证了西方学者福柯的话语理论及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意识形态既是新闻话语背后无形的推手,又是新闻话语建构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新闻话语说什么和怎样说。  相似文献   

10.
许少惠 《文教资料》2007,(14):127-128
影视作为一门由“光与影”建构起来的流动的艺术,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艺术,还包括隐藏在艺术表现下的文化特质。基于对日本影视文化的研究,发现当中存在着最纯真、最理想化的讲述的同时,也充斥着大量暴力恐怖、变态色情的部分。本文在讨论日本影视作品的两极化倾向之余,更会就其背后的存在根源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代艺术自身形态与疆域的转变,奢侈品牌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践活动不断构建和塑造具有当代含义的文化符号,文化的成色正被潜移默化地修改着。奢侈品牌与艺术跨界,是用艺术形式将奢侈品牌进行包装,使其具有艺术感。但由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符号表意三元关系,形式界限依然明晰,二者不可能相互成为彼此。正是如此,二者间生成了绵延不绝而又若即若离的友好张力。  相似文献   

12.
面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当代中国油画面临着困境和发展机遇。振兴中国油画、振兴民族艺术成了中国艺术界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3.
西方艺术在中国发展的近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的艺术教育还是艺术市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当代艺术这路如何继续发展如何再续辉煌,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如何建设“中国当代艺术”的笔谈讨论进行探析,提出对美术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梁玖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4):128-128
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在当今世界语境中,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影响较大,是当今中国最复杂的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如何解读、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业内学者以及业外受众极为关注的文化问题。业内学者考虑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延伸、观念变化以及意识形态功能等文化问题,业外受众关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美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共和国初期所涌现出的大量红色文艺作品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它们一方面建构起新政权、新国家的光辉历史,有效地塑造着民众的历史认知理念;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的民众提供了一整套的极具革命色彩的伦理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红色文艺作品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的"本质化"叙述,成为当代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它也以其特定的革命伦理观塑造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品质.这样,考察共和国初期的红色叙事,就不仅仅意味着是一次对文学创作现象的分析,同时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生产的一种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艺术借用已有的多重“能指”,转向“所指”当下中国社会语境中的“大叙事”和“小叙事”。它既不像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大叙事和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叙事,也不像后现代艺术那样消解大叙事而只关注小叙事。中国当代艺术更主要的还是要让艺术回到艺术本身来探讨各种内容,这里的艺术本身包括了中国传统的“与六籍同功”的内容,也包括了“成教化、助人论”的思想。这些内容需要被转化为具有当代性的意识。这里使用“能指”、“所指”、“大叙事”、“小叙事”以及“主体叙事”等概念,其目的就是把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语境凸显出来,显示其时间意识与当代意识的两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方式”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借用中国传统化资源的视觉元素,并把它转换成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艺术形式,使人们在欣赏当代艺术的同时,又能领悟作品中化的根源和脉络。“中国方式”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了中国传统化的价值和魅力。本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分析,发掘和阐释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在与传统文化艺术几近断层的背景下,在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催生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先天的不足和本体性缺失的症候。在艺术市场化和符号化、概念化的趋势中越来越暴露出其精神性的缺失。中国当代艺术的重建和民族身份的确立应当基于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重新认知和借鉴,创造出艺术的内在精神、外在形式与符号之间有机统一的中国自身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当代艺术"的界定、本质、优势以及"当代艺术"融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可知"当代艺术"进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应对"当代艺术"进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面临的困境,其主要途径应以鉴赏为主。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进入物质时代的同时,精神生活困惑,信仰迷失,而中国当代艺术正以独特的身份进入到与人类文明的对话空间,并产生巨大影响。它对社会现实发问,对当代人产生质疑,它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文章通过“新生代”、“玩世现实主义”、“波谱”等艺术现象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解构性策略,从艺术实践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当代艺术文化身份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