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育》2006,(4):2-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为什么特别强调平民教育的问题?温总理说:“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会,要走向和谐;教育,则要面向平民。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出人意外地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尽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然而,我们已经久违了“平民教育”。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个词汇了。  相似文献   

4.
杨东平 《师道》2007,(6):16-16
今天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首先是要坚持面向平民的教育,坚持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价值。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指出“:教育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国家的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素质”。同时,他特别强调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众所周知,自  相似文献   

6.
平民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之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温总理特别强调了“平民教育”,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为什么特别强调平民教育的问题?温总理说:“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人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听到了久违了的“平民教育”的声音。温家宝总理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镇西 《教育》2011,(2):22-22
我个人非常关注中国的“平民教育”。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阁揆三载,总理“亲民”,已是深入民心。今年两会,温总理答记者关于中国教育问题时,给这一形象,再添浓墨重彩一笔;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要使中国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这一宣示,赓即引发强烈反响,许多人呼吁:亟应使这一“平民教育观”成为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爱满天下”,情系故土,一直关心安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教育问题.他多次来皖讲学,推行平民教育和“小先生”制,大力推行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力荐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创办学校,在安徽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宴阳初(1890—1990),四川省巴中县人。1918年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即赴法国投身于华工识字教育。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中国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验,并从50年代起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推广平民教育。1943年,他和爱因斯坦、杜威等并列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的殊荣,他还被人们尊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宴阳初无疑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人物,他第一个将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制度传播到国外,使之在国外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一、宴阳初为什么会选择平民教育宴阳初…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儒家民本思想及欧美新思潮影响下,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率领同仁在河北定县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他们由社会调查出发找出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以及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乡村平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变动及社会改良均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史上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流派,对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重提"平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亿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以不可阻挡之势逼近时,“青年进城务工者”这一人数众多的群体,就成为当前平民教育的主要对象。切实给予这些劳动者以一种“特殊资格”,帮助他们学会经营生活,成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独立人格,明白人生价值,适应现代社会的“完成的人”。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是人道主义援助性工作和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开展平民教育,为社会分忧,帮助政府从基础问题上化解社会不公,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增强生存竞争的能力,解决社会的民生问题以及发展问题。为社会“分忧解愁”,为当前的改革做贡献,是重提“平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他说:“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蔚然兴起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陶行知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对乡村教育素怀浓厚的情结。早在南高师任教期间.他就主张“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提倡“师范教育下乡”:在从事平民教育时期。他也曾经多次提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号召“平民教育下乡”。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四大教育”是其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它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成为社会改造的得要内容。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今天的农村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人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听到了久违了的“平民教育”的声音。温家宝总理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今天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首先是要坚持面向平民的教育,坚持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价值。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  相似文献   

20.
何为平民教育?包括自己在内,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总是将平民教育等同于“贫民教育”,即社会底层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实际上,平民教育一方面是“全民教育”,更重要的则是培养人们做一个寻常的人,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反观国内的教育制度,无不是强调让受教育者如何出人头地。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目前尚没有真正的平民教育,而没有平民教育,精英教育便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