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祥芹教授在《阅读学新论》中指出:"文体不同,阅读的目标、思维的方式和方法都有区别。"曾教授将这种区别称之为"文体阅读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文体阅读差异",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关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体会深刻。一、初入,不识庐山真面目解读《负荆请罪》,发现有许多值得打磨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并不需要给学生专门进行文体知识的介绍,但不同文体所形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散文和小说特点的不同,从"我""人""事"等不同的视角进行类比辨析,遴选出适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规律,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探讨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如何在文体特征的统摄下,践行彰显游记散文特点的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对《壶口瀑布》一文的实践探索,具体论述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以及如何在体现文体特征的前提下创新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文体特征鲜明,更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他的理论思维是他那个时代的产物,因而必然与后世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②武帝之世,思想界的情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文体思维模型,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思维科学的系统论、方法论以及运筹学等建立起来的写作操作技术和训练体系。通过系统分析总体思维模型和部分思维模型来对应用文文体思维模型进行研究,可以突破以往古人传统的写作思维模式,发展现代写作理论,指导学校写作教学并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说理文习作虽然在小学阶段所占比例较低,但对高年段学生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说理性"表达的能力。前不久,我结合"手机使用的利与弊"小小辩论赛,进行了一次"从辩论赛走向说理文"的教学尝试,效果不错。一、观看辩赛,类比中感知文体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辩论赛》,了解辩论赛的基本流程":开篇立论——驳论、自由辩论——结辩"。然后组织讨论:师:"开篇立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辩论伊始双方都亮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延伸文章结果,设置创造性思维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火烧云》一课中描述“马的变化”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火烧云变化的过程,我利用灯片离光源不同位置造成不同效果的演示,使学生看到马由清楚——变大——模糊——消失的几个过程。同时要  相似文献   

8.
正"关注文体特征,研制阅读教学内容"是今年四月苏州市小学语文专题研讨活动的主题。很幸运,我要在这次活动中展示一节研讨课《泉城》。接到任务之后,我便开始了备课。我关注了泉水的名字和特点之间的关联,想到了"拓展写泉"的语言表达训练,但因为选择的"可燃点"不同,三次打磨试教的课堂效果自然迥然相异。一磨,二磨,三磨,感觉越磨越精彩。  相似文献   

9.
《诸子》是《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的重要篇章,主要对诸子中十家的思想和著作进行了评析。《诸子》主要从总体性质、文体论和思想理论三方面反映出了刘勰的子学观:以思想性为根本性质,以多样性为显著特征,以杂说为诸子文体特征,在尊儒的基础上推崇子学的独立位置和"离经"思想。  相似文献   

10.
状物的记叙文和散文是明显不同的两种文体,小学语文高年级把这两种文体放在一起的用意也是很明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文体进行粗略的比较,让学生获得一些文体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教材就像是色彩纷呈的浓缩画卷:有写景的,有表现人物品质的,有叙事的……内容不同,文体不同,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也应不同。比如适合学生表演的,课堂就以"先演后教的方式"进行,比如寓言及故事类的,我就鼓励学生"讲"好课文……《九色鹿》既可演,也需讲,下面以《九色鹿》一课为例讲讲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变革。一、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锣鼓开场我看戏上学期,我班进行了"我是小戏骨"主题单元的学习,当时学生们改写剧本、当导演、当演  相似文献   

12.
说理文对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提升其逻辑能力、表达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时,根据学情、围绕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抓住说理文的文体特征,聚焦事例、关注语言表达,并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环节,带领学生在"理趣共生"中学习、掌握说理文的独特表达方法,领悟说理文文法。  相似文献   

13.
宋丽娟 《科教导刊》2019,(10):119-120,139
统编教材将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名著导读"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董红红老师执教的《<西游记>名著导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分别是:注重文体特征,整堂课以小说的三要素为线索;教授阅读方法,精读和跳读;关注学生心灵,提升人生境界。通过这些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培养能力,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实现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其中的"文体"说、"文气"说、"文章不朽"说均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文体"说着眼于文体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文气"说着眼于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和主体化特征,"文章不朽"说则着眼于文字本身对作家生平和人格的复现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64):33-34
占有大量篇幅的论述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几乎处于缺失地位,而论述文所能培养的理性思维是学生必需的思维品质。重视论述文教学,文体特征应该是这类文章教学的出发点,紧扣文体特征,挖掘教学资源,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应该可以成为这类文章教学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适切的活动性策略在说明文课堂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掘和实施。试从活动性策略的规定性定义入手,以学情分析、课程标准为基础,以独特的说明文文体特征为主线,设计思维导图策略、口头复述策略、文体练习策略,并探讨各活动性策略之间的层级关系。同时,对教师评价学生动态学情提出方法上的支持,引入形成性评价步步验证教学策略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使教师在不丢失"语文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说明文教学的阻隔。  相似文献   

17.
马之先 《安徽教育》2009,(11):30-30
<正>质疑问难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古人说"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表现,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创造性、开拓型人才就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桂花雨》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散文。文题"桂花雨"的"雨"能够惊人遐想,唤醒学生生活体验,以"桂花香"为线索,重点写"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用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生活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纯真的童趣与淳朴情感,让学生在"花雨缤纷入梦甜"的意境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发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体验,发挥主动性的参与与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感受课文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诠释。但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越来越觉得师者的第三个"功能"未得以充分发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大多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思维与接受知识,是什么让学生主动发问的现象越来越少?是什么让他们越来越不爱举起曾经是那么积极的小手?这种"问题感"缺实的现实令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