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视角,选用明示-推理模式,以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为语料,分析认知语境在话语构建中的作用。本文发现,辩论双方通过使用非关联或者欠关联的话语方式扩大、缩小、偏移或者重建认知语境,从而达到回避问题、抨击对手、自我实现的语用效果,认知语境的改变成为有效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邓雪玲 《考试周刊》2009,(13):37-38
语用翻译中的等效前提是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而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是要找关联,靠推理。而在关联理论解释下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在于一个最佳关联模式——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语用翻译。本文从语境关联、文化关联和翻译过程阐释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对幽默话语进行分析。幽默话语形式的共同特征主要涉及到语境及言语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最佳关联以及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关联理论以及词汇语境两个维度入手,探讨词汇量、推理能力与二语词汇语义认知的关联,研究发现词汇的理解与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认知语境,呈现为一个以语境为基础寻找语用关联的动态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淑琼 《考试周刊》2008,3(24):213-214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从受话者的角度出发,对语用推理过程中认知语境的凸显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在说明无论在认知推理模式还是单向语境推导模式中,认知语境作为非语言因素对语言意义有解释和制约的作用,同时评述了两种语用推理模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构体,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语用意义的产生是认知主体对认知语境假设不断建构、推理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该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境角度探讨其对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语用意义解释,从听者和说者两个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解释语用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联—顺应模式是在关联理论和话语顺应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语用模式。该模式强调了语言认知关联功能,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让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了高度契合,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会话含义进行更好的语用阐释。  相似文献   

9.
从多个维度对关联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关联理论作为一种基本交际原则的多重适用性。首先简短地提出了Sperber和Wilson对于关联理论的定义;接着从关联与认知、关联与语境、关联与语用三个维度对关联原则的主要理论和模式进行回顾和评析,指出认知、语境、以及语用通过关联理论这一共同载体形成彼此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最后讨论关联理论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对它未来的前景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都是对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进行研究.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