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不是建立在对被压迫阶级的道义上的同情和怜悯或者对美学意义上的“乌托邦“、“理想国“偏好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把握的基础上并根据这种历史规律做出的科学预测--社会主义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其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揭示的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共同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虽然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基本趋势,但并没有先验地描绘未来新社会的具体细节,只是揭示了未来新社会的一般本质和一般特征,他们反对把科学社会主义变为“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万能的钥匙,并且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充满运动、经常变化的历史有机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现实形态。高举这面旗帜,就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和道路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社会主义是历史规律——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否定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但科学社会主义在马恩时代却仍然表现为科学,主要表现为科学——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共同胜利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否定,它的科学性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那么,空想社会主义“空”在何处呢?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主要是因为“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第445页).  相似文献   

4.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合理理解曹招根随着学术界对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已成为当今历史哲学争论的一个热点,笔者想就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科学的历史决定论──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既然要探讨历史决...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在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上存在严重分歧。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历史的本源,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实现社会变革的手段是革命。非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理性是人类历史的本源,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英雄,实现社会变革的手段是改良。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社会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和过程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根本立场、价值诉求和基本主张。因此,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是一个包括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观主张、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观主张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观主张在内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观主张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不合理性等。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观主张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观主张主要包括: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专政是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的解放离不开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联合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应当以生产力为标准来划分社会形态,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应当全面准确并历史地加以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结合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最一般意义上讲要经过原生自然经济社会、次生物化商品经济社会和再生计划产品经济社会这样三种社会形态。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才能更深刻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体现社会发展规律性和历史主体自觉活动能动性之间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人类对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的追求。科学社会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全面完整地阐释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原则,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政治正当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自于一种特定的自我理解,一种“个体先于政治社会”的观念。这种自我理解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转变出现的一种特定观念,并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想象。本文探讨这种自我理解之形成的哲学基础与历史脉络,试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避免“决定论”和“偶在论”的简单化解释,既强调西方现代转变的文化与历史特殊性,又注重阐明这种转变的内在实践逻辑。由此澄清政治正当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基于人劳动实践之对象化的整体性、总括性、广义性的历史概念,而这一概念遭受单义性降维理解却是时有之事。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不是从存在和思维的“第一性”或“决定论”出发,而是为历史批判所把握的人劳动实践之对象化生成的“物”,即扬弃了唯心主义物质观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片面性后,通过对社会定在的历史内涵复义式规定之内涵隐喻和术语借喻,并经过“物质总体论”与“经济基础论”的两次逻辑转义后,主体和客体都被纳入同类化意义上的历史实践范畴,这就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世界最顶级的理论巨匠, 仅仅就其理论成就来说, 仅仅就 《资本论》 一部书稿,就足以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老子并列, 远远高于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 马克思恩格斯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创造者; 而伯恩斯坦考茨基之流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运用者和修正者而已. 然而, 问题的关键在于,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们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他们却因此而得以站在伟大导师的肩膀上, 经历伟大导师逝世以后的世界新变化和新实践, 因而可以见马克思恩格斯所未见, 看得更加高远、 清楚和确切. 特别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科学泰斗马克思恩格斯面前, 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虽然渺小之极, 甚至如马克思曾轻蔑地称之为 "天生的俗种"; 但当这些渺小平庸之辈运用伟大导师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于实践时, 却足以发现和修正科学社会主义的谬误, 从而形成民主社会主义之真理: 科学社会主义实乃民主社会主义之母; 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不仅以概念、原理和规律揭示自然界基本运动的诸多真理,而且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并以此推动科学的进步。物理学的知识和思想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而且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时间上经历了七十年的历史,在空间上包括十几国的范围,早已成为历史性和世界性的现象了。然而,现行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却没有对它进行史论结合、纵横结合的专门探讨,而是囿于传统框架笼统而论,比较空泛。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发展,因而,研究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成为这门学科在当代的一个重大课题。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对他们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形成的社会形态理论作了一个重要修正,认为某些经济落后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仵之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他们对此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还不是从理论上最后解决问题。马克思在谈到“俄国公社”能否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时便承认“它的情况非常特殊,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因此,他只能“考察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完整的理论体系,决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先进思想遗产,科学地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15.
自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以来,社会主义究竟什么样子,建设社会主义到底要走怎样的道路?就成为事关人类命运的世界政界尤其是共产党人极为关切的“世界之问”。马克思、恩格斯秉承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第一次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以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回答了“世界之问”。毛泽东一生都在探索建立、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的“世界之问”在当代最具科学性、最具影响力的最新解答。它的世界性价值在于:宣告西方某些势力所谓“社会主义崩溃了”预言的破产,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依然具有不可颠覆的真理价值,预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要论断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充分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于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指导意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应该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破除一些思想困惑,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