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 ,试验修订本 )介绍了库仑定律的定性演示实验 .如图 1所图 1示 ,把带正电的物体放在 M处 ,另外把一带正电的小球系在丝线上 ,依次挂在 P1、 P2 、 P3点 ,观察在不同位置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比较受力大小 .然后 ,增加或减少丝线上小球的带电量 ,保持小球到物体 M的距离不变 ,观察小球的受力变化 .这个实验实际上很难演示成功 ,( 1 )实验本意是先利用摩擦起电 ,再向 M和小球转移电荷使之带电 ,但这种方法能使物体 M和小球带上的电量极其有限 ,物体和小球之间的库仑力非常微弱 ,实验难以成功 .( 2 )丝线的偏…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物理》选修3-1,静电场第2节"库仑定律"的演示实验有这段表述:"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中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阅读教材后,笔者想用教材上图1的装置进行演示,却产生了疑惑.笔者用绳套先后挂在铁架台上不同的位置,P1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大,丝线偏离的角度最大,P3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小,丝线偏离的角度也最小.但小球的高度变化了,电荷间的作用力不是水平的,难道这时丝线偏离的角度越大,反映电荷间作用力也越大吗?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有个重要的实验:库仑定律实验。实验方法是:如图1所示,让一个用丝线悬挂的带正电的小球,与带正电的物体M靠近,在库仑斥力作用下,丝线将偏离竖直位置,通过偏角大小可判断出库仑力的大小,进一步再研究影响库仑力大小的因素(详见人教社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第二册第38页)。该实验成功率极低,主要原因是一般的小球质量较大,在库仑斥力作用下,丝线偏角极小,不易观察,更为麻烦的是丝线在任何方向上都很自由,用丝线悬挂的小球,在库仑斥力作用下,很难使小球在某一位置静下来,达到稳定平衡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我制作了库仑力演示纸管,收到了…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个演示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P6),如图1所示.该实验要求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小球先后挂在图中的P1、P2、P3等位置,目的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大小.`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个演示实验一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P6),如图1所示。该实验要求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小球先后挂在图中的P1、P2、P3等位置,目的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大小。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静电实验做起来有困难,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课本中提供了一个库仑定律定性演示实验示意图 ,用以探索库仑力 F与电荷带电量 Q及电荷间距离 r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弧立物体和悬挂小球一般带电量很少 ,再加上空气潮湿的影响 ,放电较快 ,小球单线悬挂稳定度也不够等 ,此演示实验成功率极低。为此 ,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a.改进方法。1悬挂的小球用泡沫塑料制作 ,直径在1.2 cm左右 ,并找废旧干电池一节 ,取出碳棒 ,用小刀刮取碳粉适量 ,均匀地涂抹在小球表面。目的是加强球面导电性 ,提高泡沫塑料小球获取电荷的能力。2改变悬挂方式 ,由两根等长丝线将小球悬挂在支架上 (如图 1所示 …  相似文献   

7.
A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ld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 B.排球的直径 C.物理课本的长度D.手掌的宽度 2.用经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用绝缘丝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小球被排斥,这表明小球(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下列活动观察到的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所致的现象是( ) A.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B.在路灯下观察自己的影子 C.用照像机拍景物的像 D.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分向上弯折 4.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存在着机械能转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探究 (开放 )性试题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 ,它赋予学生丰富的想像、探索、创新的空间 ,已经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 .本文通过对各类题型的分析来说明电和磁的探究式应用 .一、想像能力型例 1 我们知道 ,电荷之间有力相互作用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 :图 1把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A、B固定于桌面上 ,在它们周围放置一些带正电的轻小物体 ,这些轻小物体 ,将受到A和B共同作用 .图 1表示了这些轻小物体在A、B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方向 .联系你学过的知识 ,分析这幅图 ,发挥你的想像力 ,回答…  相似文献   

9.
实验一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观察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 .思考 课本上指出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实验中应会发生电的中和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 ,为何会变大呢 ?原来 ,两种物体摩擦后各带什么电荷 ,是由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的差异决定的 .玻璃与绸子相比 ,玻璃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较弱 ,二者摩擦后 ,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 .于是人们把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是否一定带正电呢 ?答案是否…  相似文献   

10.
经典力学对于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凡是谈到力一定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这似乎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相一致.如有一个小球静止于小车内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小车相对于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从地面上观察,小球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从小车上观察,小球将逆着小车的运动方向运动,最后从桌子上掉下来.可见,在不同参考系上观察物体的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同时我们发现,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小球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符合牛顿运动定律,而小球相对于小车的运动不符合牛顿运动定律.  相似文献   

11.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核外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相等,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当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不相等,物体就带了电.用摩擦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失去电子,从而该物体带正电,而另一物体由于得到这些电子而带上等量负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这种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相…  相似文献   

12.
在解答电学某些试题时,若能针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而又巧妙的假设,就会使问题易于理解、易于分析和求解,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1 假设可能答案[例1]用一根带有正电的塑料棒靠近小通草球,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解析:假设小球带正电则会与棒互相排斥;假设小球带负电,则会被异种电吸引;假设小球不带电,也会被带电棒吸引;从而判断小球有带负电或不带电两种可能,故应选D.  相似文献   

13.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基本属性.如何用实验来演示物体的惯性,这既涉及到物体的受力,又涉及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既涉及到物体所受力的冲量,又涉及到物体动量的变化.本文从力、速度、冲量和动量的角度,分析一类常见实验是否能用来演示物体的惯性.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物理实验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的一种追求。在物理演示、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一《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中,教材采用如图1所示的“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装置,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让小球多次从槽上端相同的位置从静止释放,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并分别记录小球平抛轨迹上的各个位置”,可谓“说得易做到难”。由于金属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当之快,运动的轨迹瞬间即逝,给学生描绘平抛物体的运…  相似文献   

15.
在静电实验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是带正电的。如果把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用丝线水平地悬挂起来,再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它,则可看到前者被推斥而绕悬点转动的现象。这就是同种电荷相斥的实验证明。这个实验物理教师都很熟悉。但是,我在教学中也曾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两  相似文献   

16.
题目在场强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球在O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曲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一、单选题1.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时,若原线圈与副线圈的位置刚好接错,则:( )A.会烧坏电表.B.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电流表指针会偏转,但效果较差.D.电流表指针会偏转,其效果与不接错时相同.2.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这时: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水平天花板下用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悬挂起来两个相同的带电介质小球A、B,左边放一个带正电的固定球 Q时,两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球带正电,B球带正电,并且A球带电量较大B.A球带负电,B球带正电,并且A球带电量较小C.A球带负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做单摆演示实验时,许多教师通常是在讲台上用线拴金属小球并悬吊在铁架上做演示实验.由于线长是1 m左右,故演示时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可观度不高;还有,当小球运动时,小球运动的偏角、最高点和平衡位置学生只能凭空想像,没有直观性.怎样用最简单的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呢?现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改进装置.  相似文献   

20.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