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朗族是居住在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布朗族人民在其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布朗族民俗研究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布朗族的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这里以介绍布朗族主要民俗文化为基础,旨在对其民俗的主要特点及布朗族民俗对其社会的重要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利于我们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态度来看待布朗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是居住在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布朗族人民在其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布朗族民俗研究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布朗族的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这里以介绍布朗族主要民俗文化为基础,旨在对其民俗的主要特点及布朗族民俗对其社会的重要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利于我们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态度来看待布朗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3.
中国布朗族是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以自己的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丧葬习俗是这座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朗族和汉族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丧葬习俗也就有了不同。  相似文献   

4.
重点从布朗族的历史源流、语言与文学、所有制形态与社会发展、民间音乐艺术、婚姻家庭、民间信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梳理了近10年来布朗族研究的新动向。在总结研究呈现新特点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个"人口较少民族"较为全面的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5.
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以及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普遍信奉民间信仰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布朗族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往来。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西双版纳勐海边境地区中缅两国布朗族在宗教节庆、佛爷修行、跨国婚姻、边贸合作等方面交流互动的考察发现,布朗族边民之间频繁的跨国流动和宗教文化交流,一方面对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以及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我国边疆的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加强中缅边境地区的宗教事务管理,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跨境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对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布朗族纺织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手工艺,他们有悠久的纺织文化。到唐宋时期布朗族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纺织技艺,邦丙的布朗族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的纺织工艺,因衣而产生的纺织文化真实地记录了布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研究布朗族的纺织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融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组曲,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相关文献、民间传说和《关于〈白沙细乐〉的调查报告》来看,《白沙细乐》显然是受内地音乐文化影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承至今的《白沙细乐》也遇到了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的窘境,缺钱、缺人、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双江布朗族拥有众多的民间音乐,包括了古歌、婚恋情歌、劳动歌和儿歌等,具有独特的育人功用,是双江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由此本文主要对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功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双江地区民族团结提供一些帮助,促进我国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9.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对这部音乐的曲牌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有的与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相关联,有的则属于古代流行于内地的戏曲曲牌和民间小调.由此可以推断,"白沙细乐"很可能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木叭喇器乐,是文山壮族特有的民间音乐。在广为流传的千百年问,多服务于壮族的丧祭活动。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日渐艰难。看乐器结构特征,它和古代筚篥乐器非常相似;在演奏上,它还保留着浓重的龟兹乐遗风。这样,它最初应该属于宫廷音乐。后来到了壮族民间,就一直成了丧祭的工具。不过,它的音乐思想是与壮族孝文化紧紧相连的。加强研究和整理,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努力恢复艺术的本来面目;尊重民族习惯,弘扬壮族孝文化;关注濒危乐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民间艺术还给民间,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看戏难的实际问题,是该文所要论及的一个楔子。  相似文献   

11.
布朗族传统社区具有构建新时期文化环境的现实基础,其中就包含布朗族文化中的“和”文化成分。我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布朗族传统社区进行精神成果总和的构建,就必须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本土现实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善用“和”文化以构建社区“和”文化环境,为人才的精神创造活动提供和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布朗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文化,在内容的形式上都显示出它自身特有的风格。布朗族的丧葬文化负载着诸多历史文化内涵,向我们传递着许多古代的信息,从而反映出这一古朴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民族器乐自从它诞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民族器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先秦时期以钟鼓之乐与古琴音乐为典型;汉魏至南北朝以鼓吹乐、相和歌中的器乐为代表;隋、唐时期的器乐品种多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独奏方面以琵琶和古琴为主,民间乐种普遍繁荣。民族器乐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同时也是人民生活的亲密伴侣。  相似文献   

14.
一、施甸布朗族民歌产生的历史渊源施甸布朗族,世居高山林密,贫瘠河谷地带,气候复杂多变一山有四季落差较大,生活条件艰辛,交通闭塞,过去一直处于刀耕火种,放牧、狩猎等"原始"生活环境之中。随着历史发展,大批汉族不断地迁居施甸,给当地布朗族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与汉族文化,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布朗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活习俗。如今,众多存活下来的口传文学,如:神话史诗传说、叙事、谚  相似文献   

15.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我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朗族弹唱"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在重大节庆或仪式活动中以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布朗族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布朗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布朗族弹唱"的保护传承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地的民间乐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纭涌现,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民间乐社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有关,同时也与它们对传统音乐的沿袭和传播以及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很大贡献有关。民间乐社的存在具有较大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陕南民间音乐器乐化发展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使陕南民间音乐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起来,从而使陕南民间音乐得到创新与更好的发展。主要研究音乐文化共同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陕南民间音乐的个性特征,使得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融合,从而把陕南民间音乐转化为器乐的表现形式发展与传承。陕南民间音乐的器乐化发展赋予了人们对陕南民间音乐不同的形式美和独特的艺术美的普遍认知,这为陕南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布朗族传统伦理和谐精神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大力弘扬布朗族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挖掘和研究布朗族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和谐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维护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红 《儿童音乐》2010,(10):64-67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的、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族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以工业化与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发展背景下,面对施甸县布朗族传统文化呈现弱化这一现象,以施甸县两个典型的布朗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在运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等方法获取大量研究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揭示施甸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传统文化变迁的地理驱动力,并就如何实现施甸布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与其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之间的耦合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政府制定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及其传承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