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作文,应该是“返璞归真”的“儿童作文”。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指出:儿童作文呼唤儿童精神。他不把儿童在小学阶段的作文叫做小学生作文,而是叫做儿童作文,就突出强调了儿童的特性,儿童特有的人文性。要还小学生作文的真实与本色,就要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通过各种途径写下来,表达真情,书写真我,真正释放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2.
复式班中“注提”实验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四环节山西/张继光“注提”实验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在儿童已有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儿童书面表达的兴趣,提早作文,扩大作文量。通过写作实践,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作文能力。而复式教学“三多”、“两少”的...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儿童个性化作文要“描述儿童自己眼中的世界”,要“表达儿童自己独特的体验”,要“捕捉生存世界的细微变化”.要“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从而实现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倡导“儿童作文”,要让作文教学回归儿童生命的本真,关注儿童的内心真实体验,在引导自由表达与真情流露中展现儿童的生命活力.的确,儿童的自由写作状态十分重要,但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放而不收”,因为写作规则的指导和学习,同样也十分必要——“收是为了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儿童是通过自由表达来呈现其对有关事项的参与过程的。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在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下,  相似文献   

6.
依据实验特点 抓好低年级作文教学李玉梅“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纲要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实验的目标是“在儿童已有曰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儿童书面表达的愿望。提早作文,扩大文量,通过写作实践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培养作文能力。”由于起步早,儿童年龄...  相似文献   

7.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体现了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要求作文教学要淡化文体,降低要求,重视兴趣情感对写作的影响。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理念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作文教学要面向儿童,面向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混沌、模糊、不确定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在”就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学生作文必须由“我思”来切入。唯有“我思”的真实性,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唯有“我思”的自由驰骋才能让“在”变得色彩斑斓;唯有“我思”的独特性才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我思”是儿童个性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情感真实、思维自由、表达创新”是绽放放儿童个性,引导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抒写内心的“真我"所必然的。一、情感真实,启迪儿童个性展翼…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能用儿童的语言写儿童的生活,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写出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作文。本人认为,引导学生坚持小练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作文就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文章”。小学生作文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使用书面语言的写话练习。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倡导儿童作文“随便写”,使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保留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改变作文讲评的姿态,变单向的习作技巧指导与训练者为与“童年”积极对话的交流者,把看学生作文当作“听天使说话”,在倾听的同时,以长者的宽厚、智慧,对学生习作做“无痕指导”。  相似文献   

11.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混沌、模糊、不确定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在”就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学生作文必须由“我思”采切入。唯有“我思”的真实性。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唯有“我思”的自由驰骋才能让“在”变得色彩斑斓;唯有“我思”的独特性才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我思”是儿童个性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情感真实、思维自由、表达创新”是绽放放儿童个性,引导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抒写内心的“真我”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述”与”作”“述”与“作”都是作文的作业,但两者性质不同。“述”表达的是现成的材料,是要儿童用自己的话叙述听过或读过的文章(在苏联称之为“叙述”);“作”是创造性的表达,表达的材料,是儿童由于实际活动、生活经验和在阅读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而形成起来的思想情感或生活体验通过构思把它组织起来的(在苏联称之为“作文”)。有些教师把“述”理解为“说”,认为把作文材料让儿童口述一遍,就是“述”,写下来就是“作”。这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理解,就把“述”与“作”跟“说”与“写”的概念混同起来了。实际上,“述”与“作”是从作文性质方面说的,“说”与“写”是从作文方式上说的。  相似文献   

13.
人对语言的感受是在参与听、看、读中产生和升华的。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同样需要先去参与相关的生活,因为参与最易于产生深厚的感受,有感受才要表达,无感受则无从谈起表达的需要。同理,儿童作文起步训练,最根本的命脉就是让儿童亲自去感受生活,感受事物。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儿童兴趣作文训练”的探索中,设计的直接感受性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里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14.
黄新生 《黑河教育》2012,(11):24-24
浙江的周一贯先生曾撰文说:“作文要归还给儿童,让他们能够在作文这个天地里,尽情地倾诉个体生活的知情意行,自由地表达儿童心灵的喜怒哀乐,少有种种规矩的困扰和章法的束缚。”他的呼吁强调的是作文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生活的感悟”、“语感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由此达到倾吐真情、直抒胸臆的梦幻境界。从这个角度讲,做好作文的理论指导,为学生写作指好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作文的儿童”——关注儿童的作文原态在“儿童”之前加上“作文”这一定语不是为了框定一个范畴,而是为了试图聚焦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作文着的儿童”。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一、童心无忌——作文立意的个性化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  相似文献   

17.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以下简称。注·提”)实验纲要作文教学目标中提出:“在儿童已有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激发他们书面表达的愿望,提早作文,扩大作文量。通过写作实践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培养作文能力。”这个目标要求正确估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提早作文的形式,以大量的写作实践为根本途径,实现学生写作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提高。这就为“注·提”实验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和作文教学的规律出发,有效地落实纲要中提出的作文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认真落实观察、思维、表达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儿童作文是儿童书面的生命表达和真情交流,自然应当是童年的生活写真和童心的坦诚表白。如果童年被成人世界大片消解,童心被深度污染,那么,儿童作文的源头不复存在,儿童作文之流便必然枯竭。看今日的儿童作文之所以病痕累累,究其根本,正是“源头”出了问题:童年正在大面积遭遇污染,童心正在普遍性受到忽视。历史的“望子成龙”育儿遗风和现代的张爱玲式“出名要趁早”的名言,又在社会上以“略过童年、追求成功、快快长大”这一成人化的阴影成为一种普遍的风尚。在这样的文化意识之下,中国孩子们的童年时代,注定要受到生理上的重压和心理上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可是有不少老师认为儿童到三年级才开始作文,作文挨不着一年级儿童的边,因而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单纯的识字教学上,与作文脱节。有的虽让一年级儿童进行作文训练,但又出现刚开始兴致高涨,一段时间后兴趣全无的现象。我们发现,一年级儿童对直观形象的图画特别感兴趣,一幅画似乎就是一个故事,就是表达他们内部情感的文字。能否将“图画——说话——写话”三者结合起来,加强低年级儿童作文起步训练呢?为此,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进行了儿童写“图画日记”的尝试,仅半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试验大致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与说话结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画,有意识地“写”。一年级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直  相似文献   

20.
儿童作文儿童化的问题,事关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愿求教于专家与同行。一、作文要求儿童化所谓作文要求儿童化,就是指依据儿童认知、情感、语言发展的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儿童的作文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我们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要三不”。“三要”是:作文内容要儿童化,让儿童写自己喜欢的内容;作文形式要儿童化,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文体、语言去写作文;作文评价儿童化,用儿童乐意接受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儿童作文。“三不”是:不用成人的文章来要求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