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报道是人类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这类报道一般来说,以非事件性新闻为主,依靠数字说话。它没有民生新闻那样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没有突发性新闻事件那样强烈的现场感,也就是说经济报道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呆板、  相似文献   

2.
董珺 《新闻传播》2010,(4):29-29
作为新闻报道的新兵,经济报道对我来说是个难点。新闻事件、数字分析、经济走势分析,报道中往往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深入浅出的解读是难点,而更大的难点是通过一个小事件看到经济发展的动向和当下经济形势的成因。怎样做好经济报道,成为我采访之余思考的重点,在此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写广播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中的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一些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者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准确精当的数字在广播新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精确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体现广播传媒的特点,而且能够成为广播新闻中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写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提高经济新闻广播质量,吸引听众的做法。一是要第一时间发布经济权威信息,使听众在期待获得指导性信息时能够想到广播;二是延伸经济新闻的社会内容,突出经济新闻广播的可听性,其中的两个主要选择是将经济事件社会化和社会事件经济化;三是要注意专业和技术信息的通俗化,使广播经济新闻容易听懂。文中特别强调了报道中对数字的使用问题。文章还以“珠江模式”的创新为例,总结了吸引经济新闻广播听众回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路达 《新闻世界》2008,(8):52-52
很难想象,离开了数字,社会经济活动怎么能够运行;新闻,尤其是经济新闻,最难避开的也是数字,而通过对数字的解析,又恰恰能够深化经济新闻的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经济新闻的报道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毓 《记者摇篮》2009,(5):54-54
缘自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影响席卷全球。这次金融危机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为近年来少见,每个人对此都有切身的感受。一般而言,经济新闻在都市报中的地位都比较靠后,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时政新闻等在都市报中更受重视。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大经济事件不断发生,而且很多事件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迅速攀升,这使得都市报也开始重视经济新闻,采取一些新闻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只报道单纯的事件、政策、数字,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下面,根据自己新闻实践中的体会,就经济新闻写作抛一块砖,希望能引出玉来。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在面向各级干部的同时,更要面向不同群众,要从消费者的立场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选取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获得第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1200万元买回美加净》,就是抓住了经济热点: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美加净,4年前卖给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现在又高价买回来。一卖一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群众关注的重大经济事件。  相似文献   

10.
苏辉 《新闻知识》2006,(8):76-76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作为党报,经济新闻的生命力更是与时俱进,每个经济动向和一个个系统化变动的数字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指标构成反映全省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使我们记者有了因数字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新闻和许多新的话题。经常看党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报纸上的统数字从客观上使读者感到枯燥和沉重,特别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预测,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为此,要求记者在报道统计新闻时,要不断提高统计新闻的可读性,使统计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成为从…  相似文献   

11.
谈起经济新闻摄影报道,许多摄影记者都说难拍,原因是经济新闻一般适合于用数字、文字等形式表述,而难以用直观的瞬间形象说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新闻摄影就是对应和图解经济学中专业的或是抽象的名词。于是,报纸上的经济类图片总是一些印证式、经验性的照片,很少有新鲜的画面。 难道经济新闻就没法用照相机很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新闻中,数字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数字本身就是新闻,有时候,数字是用来佐证新闻观点的。既然是组成部分,如何运用就大有讲究了,用得好,可以使整篇报道“蓬荜生辉”,用得不好,也可能使整篇报道索然无味,甚至使受众根本没有看下去的耐心。因此,在经济报道中如何合理运用数字,就值得研究与思考了。  相似文献   

13.
数据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果离开了数据,就没有说服力和可信性。如何处理好经济新闻写作中的数据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数据在经济新闻中有哪些具体的功用呢?首先是通过量的分析,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反应经济活动的成效,突出新闻主题。经济新闻在反应经济建设成就上,常常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有力地说明改革开放给经济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一事实。如果没有数据分析,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其次是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揭示经济新闻事实的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再次是利用数据说明新闻事实中的一些问题。它包括概念的解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的说明,灾害程度的报道等等。恰当地运用数字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不少同仁一直探讨的话题。我们认为,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采写经济报道,是写活经济新闻的—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知道,社会新闻一般是关于社会风气、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以及各种奇闻趣事的报道。这类新闻通常具有的趣味性、接近性、人情味、新奇性等特点,有较强的可读性,更容易赢得受众。  相似文献   

15.
徐穹  晓诤 《新闻采编》2009,(4):46-47
在记录和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不过避免地要应用到一些数字;运用数字作好新闻报道,仍是日常报道,尤其是经济报道采用的方法。但是,数据往往只是我们反映成就的“工具”。有人说,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是数字也是最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新闻事实,发现数据背后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这对矛盾。  相似文献   

16.
最近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们的经济新闻也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从以经济数字为依据,单纯报告成绩、展示大好形势的宣传,逐渐转变为主要以发现、预测问题和为群众解惑为主;对于舆论的引导,不再仅仅是灌输简单的政治意识,而往往表现为直接引导公众的经济行为;经济新闻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的含量大大增强;经济新闻的读者本位越来越明显等等。然而,我们也发现,各媒体经济新闻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新闻内容的趋同和新闻事件表述的趋同。各媒体的经济新闻虽然也考虑自己的读者定位…  相似文献   

17.
于芙芳 《青年记者》2007,(12):76-76
在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是面孔比较单调的一种。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产业、金融,甚至具体到企业,都有一些数字在里面,显得繁琐、干巴。数字是数量关系的抽象,它有准确、简练、醒目的特点,这是其他文字无法代替的。数字在新闻中使用过多、过细,就会损害新闻的可读性。那么,怎样才能用活经济新闻中的数字语言,让读者对其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我国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可读性 在经济新闻报道中,不乏"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的面孔,形成了"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痼疾.突出的问题就是数字过多.经济离不开数字,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同时又是十分枯燥的.一些经济新闻就是数字的罗列,不但淡化了数字的功能,还让读者感到乏味.  相似文献   

19.
常常有读者批评我们的一些新闻写得干巴巴,可读性差,影响阅读情趣。有什么办法能使严肃的政治新闻活起来,又怎么能让经济新闻中枯燥的数字"跳起舞来",科技新闻中抽象概念的形象地再现?在报道中加入一些人情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向媒体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我们不仅需要像传统新闻从业人员那样,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更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件?它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相对于新闻事实而言,后两者——也就是媒体向读者提供的对于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更是媒体间新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以经济和人文多重专业视角审视经济新闻事件,以便向读者提供更趋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也便成了新的市场形势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以专业视角客观描述新闻事实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新闻事件,耍想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仅仅看表象或者完全遵循采访对象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利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剥开重重迷雾现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